三、小组交流研究。 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1.么是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3.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 汇报评价 1.发: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五、教师小结: 呼吁: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主题十一:一次性物品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 1, 积极探讨一次性物品的危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2,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物品,发展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一次性的物品的危害,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 :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如塑料袋,泡沫饭盒,一次性桌布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泡沫饭盒、一次性水杯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他们的用处和特点,了解他们都是一次性物品。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一次性物品和非一次性物品。 (1)提问:A,还有哪些东西是一次性物品? B,你使用过哪些一次性物品? C,你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分一分:这些物品中,哪些是一次性物品,哪些不是一次性物品?请给它们分分类。 (3)说一说: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哪些方面的益处,又有什么危害? A, 学生交流 B, 师小结:益处,一次性物品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科学的飞速进步,是人们取得的一大成就。这一成就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当人们用了一次性物品,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比如可以不用让费时间和水来清洗,而且非常卫生,不像通常的玻璃杯,外人喝过后还要清洗,说不定还会造成细菌感染。而用了一次性物品,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还可以节约水,真实两全其美。接着是弊,事物通常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也是一样。说到弊,我觉得,一次性物品是弊大于利。首先一次性物品对环境污染很大,例如一次性筷子,大家想必都知道,在一般饭店里的筷子都是一次性的,这种筷子是用木头做的,每天大大小小的饭店都要使用这样的筷子,照这样统计,每天制造这样的筷子就要砍伐一片森林。照这样下去,我国的水土将会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生态不平衡。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 师总结 主题十二:端午节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端午节活动,如包粽子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活动重点: 熟识有关端午节的活动 活动难点: 体验包粽子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老师准备有关包粽子的材料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呢?(粽子) 每年在什么节日我们家家户户会吃粽子呢?(端午节) 2.板书课题 二、介绍屈原 1.学生介绍 这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呢?为什么在这节日里要包粽子呢?哪位同学上来介绍介绍。 2.师补充小结 三、体验包粽子 师:包粽子是我们过端午节必备的食物,其实包粽子还很有讲究呢。 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 2.教师示范。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 3.学生操作。想不想试一试?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宣布比赛规则。 4.评比反馈。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包出的粽子。 5.总结过渡:瞧,只要你自己动手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呢?谁来当当解说员介绍介绍。 三、感受风俗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有关端午节的来源、食俗、庆祝活动以及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 2.全班交流 从各小组中选派一、二个代表到台上介绍介绍习俗、食俗、诵读诵读诗词、唱一唱歌谣。 3.评选最佳解说员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一谈这一课的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 3.师生一起感受赛龙舟的气氛结束课堂 主题十三:家乡的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居特点和发展历史,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民居特点和发展历史,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准备】“家乡民居的变化”活动方案表格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产生 1. 师: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建筑风格各异,它反映了地方的文化,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家乡建筑的文化。 2. 关于家乡的建筑,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畅所欲言,师帮忙归类整理) 3.小组讨论确定课题—《家乡民居的变化》 二、制订活动方案 家乡民居变化活动方案(见课文) 三、开展实践活动 1. 搜集有关家乡民居方面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 访谈:采访居民区的一些老人,了解过去人们居住的情况,通过今昔对比,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3. 实地考察:去村庄转转,拍下民居照片。 4. 设计制作: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些未来民居的模型。 四、总结与交流 整理小组调查结果,制成板报宣传展示,让更多的同学都来了解家乡民居的变化。 五、收获与反思 让学生自由地谈谈感受,交流体会。 主题十四:福建的古民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地方传统文化,珍惜文化遗产的知识,对本地文化产生认同感。 2.使学生初步获得社会经验,增长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福建古民居的主要形式,建筑特点,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资料,参观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福建古民居的图片 【教学目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主题,制订计划,组建小组 2.向学生介绍福建古民居的主要类型,建筑特点以及古民居背后的文化历史传说。 3.谁来说说泉州的民居特点。(红砖厝) 4.交流:泉州申请历史文化遗产。 二、活动实施 1.分组收集整理资料,筛选保留有价值的资料分类保存。 2.实地参观 要求:(1)做好参观记录并进行整理。 (2)在小组成员中交流、实践。 3.在活动中你有什么问题呢?你将怎样解决? 三、活动总结 1.展示与交流: 2.你将怎样保护古民居? 3.收获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