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九:清洁工具的设计和改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清洁工具的改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清洁工具改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现有一些清洁工具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洁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现有的清洁工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改造的方法。
2.让学生谈谈现有的清洁工具存在的问题。
[1]让调查小组出示他们的调查报告。
[2]让体验小组说出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生1:没有小学生专用拖把,大拖把用起来太费劲,我们力气不够。
生2:墙角清扫没有理想的清洁工具。
……
(二)活动实施阶段。
1.引导学生对上面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确定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2.明确活动内容:通过调查、体验,同学们对清洁工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设计一些实用性的清洁工具。
3.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本小组的活动方案,设计清洁工具。
①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5人,选出一人当小组长。
②各小组成员充分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畅谈自己的创意。
③完成下列表格。
清洁工具名称        存在问题        改进设想
4.动手设计清洁工具。
设计方案可以是图画的形式,也可以是小论文等形式。
5.展示和交流设计的方案。
①分小组逐个展示设计方案,并请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介绍。
②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解释。
③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自己的设计。
6.评选优秀的设计方案
(三)总结与评价阶段。
1.让学生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分发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总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展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才能,希望你们所设计的清洁工具有朝一日能够大批量生产,真正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主题十:一次性物品使用状况调查
【教学目标】
1.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情况及对保护环境的影响。
2.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
4.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情况及对保护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收置收集资料: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学习新课:
1.报道,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道: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报道,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三、小组交流研究。
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1.么是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3.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 汇报评价
1.发: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五、教师小结:
呼吁: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主题十一:一次性物品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
1, 积极探讨一次性物品的危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2,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物品,发展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一次性的物品的危害,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 :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如塑料袋,泡沫饭盒,一次性桌布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泡沫饭盒、一次性水杯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他们的用处和特点,了解他们都是一次性物品。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一次性物品和非一次性物品。
(1)提问:A,还有哪些东西是一次性物品?
            B,你使用过哪些一次性物品?
            C,你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分一分:这些物品中,哪些是一次性物品,哪些不是一次性物品?请给它们分分类。
(3)说一说: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哪些方面的益处,又有什么危害?
           A, 学生交流
           B, 师小结:益处,一次性物品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科学的飞速进步,是人们取得的一大成就。这一成就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当人们用了一次性物品,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比如可以不用让费时间和水来清洗,而且非常卫生,不像通常的玻璃杯,外人喝过后还要清洗,说不定还会造成细菌感染。而用了一次性物品,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还可以节约水,真实两全其美。接着是弊,事物通常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也是一样。说到弊,我觉得,一次性物品是弊大于利。首先一次性物品对环境污染很大,例如一次性筷子,大家想必都知道,在一般饭店里的筷子都是一次性的,这种筷子是用木头做的,每天大大小小的饭店都要使用这样的筷子,照这样统计,每天制造这样的筷子就要砍伐一片森林。照这样下去,我国的水土将会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生态不平衡。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
师总结
主题十二:端午节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端午节活动,如包粽子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活动重点:
熟识有关端午节的活动
活动难点:
体验包粽子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老师准备有关包粽子的材料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呢?(粽子) 每年在什么节日我们家家户户会吃粽子呢?(端午节)
  2.板书课题
  二、介绍屈原
1.学生介绍
这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呢?为什么在这节日里要包粽子呢?哪位同学上来介绍介绍。
2.师补充小结
三、体验包粽子
  师:包粽子是我们过端午节必备的食物,其实包粽子还很有讲究呢。
  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
  2.教师示范。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
  3.学生操作。想不想试一试?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宣布比赛规则。
  4.评比反馈。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包出的粽子。
  5.总结过渡:瞧,只要你自己动手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呢?谁来当当解说员介绍介绍。
三、感受风俗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有关端午节的来源、食俗、庆祝活动以及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
2.全班交流
从各小组中选派一、二个代表到台上介绍介绍习俗、食俗、诵读诵读诗词、唱一唱歌谣。
3.评选最佳解说员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一谈这一课的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
3.师生一起感受赛龙舟的气氛结束课堂
主题十三:家乡的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居特点和发展历史,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民居特点和发展历史,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准备】“家乡民居的变化”活动方案表格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产生
1.    师: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建筑风格各异,它反映了地方的文化,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家乡建筑的文化。
2.    关于家乡的建筑,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畅所欲言,师帮忙归类整理)
3.小组讨论确定课题—《家乡民居的变化》
二、制订活动方案
家乡民居变化活动方案(见课文)
三、开展实践活动
1.    搜集有关家乡民居方面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    访谈:采访居民区的一些老人,了解过去人们居住的情况,通过今昔对比,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3.    实地考察:去村庄转转,拍下民居照片。
4.    设计制作: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些未来民居的模型。
四、总结与交流
整理小组调查结果,制成板报宣传展示,让更多的同学都来了解家乡民居的变化。
五、收获与反思
让学生自由地谈谈感受,交流体会。
主题十四:福建的古民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地方传统文化,珍惜文化遗产的知识,对本地文化产生认同感。
2.使学生初步获得社会经验,增长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福建古民居的主要形式,建筑特点,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资料,参观访问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福建古民居的图片
【教学目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主题,制订计划,组建小组
2.向学生介绍福建古民居的主要类型,建筑特点以及古民居背后的文化历史传说。
3.谁来说说泉州的民居特点。(红砖厝)
4.交流:泉州申请历史文化遗产。
二、活动实施
1.分组收集整理资料,筛选保留有价值的资料分类保存。
2.实地参观
要求:(1)做好参观记录并进行整理。
     (2)在小组成员中交流、实践。
3.在活动中你有什么问题呢?你将怎样解决?
三、活动总结
  
古民居名称
  
古民居地位
地理位置
建筑形式
历史典故
文化特征
1.展示与交流:
2.你将怎样保护古民居?
3.收获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8 14:15:32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硒谷,18棟,18楼,0802室价值9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9: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