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诠释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艺术性幼儿教育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22:0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诠释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艺术性幼儿教育知识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映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缺乏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偏重于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种提问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提问的概念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的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请你说说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我们都是哪个班的小朋友?”这两个句子都有教学提示的作用。因为——它们都以疑问或陈述的形式和小朋友交流了内容。
  二、提问的现状
  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是存在了不少的问题:教师尚未转变角色,并没有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甚至于可能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一些幼儿头脑中有疑惑、有问题,又不知如何表达,常常词不达意;而对于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久而久之,教育过程不再存疑,幼儿认知动机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这样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
  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幼儿园工作者的面临的一个重任。
  三、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分为:
  1.讲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小鸭子的嘴巴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呢?”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阳光,人们会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四、如何促进提问的有效性
  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只有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还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等。但怎样进行提问呢?
  (一)引发讨论的提问
  目前的提问模式化现象较重,千篇一律地“有谁啊?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没有多少探究价值,不需要经过思维加工便能得到答案,幼儿也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在听了大班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名字后,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呢?幼儿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大班《家用电器》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家用电器的用途时,提出“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家用电器会怎么样?除了这些家用电器外,你还知道什么家用电器?有什么用?”等问题,让幼儿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二)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教师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三)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学习童话“狼和小羊”时,我问幼儿“假如你是小羊,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狼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打死他!”有的说:“请好朋友来,一起去打老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四)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幼儿提出了“为什么小鸭会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泳?”对此,我引导幼儿:“小鸭和小鸡的脚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得出结论后,我又进而提出“为什么小鸡的脚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并在一只大木盆里装满了水,让幼儿体验五指分开划水和五指并拢用手掌划水的感觉,幼儿在积极的探究中终于找到了“小鸡的脚没有脚蹼,在水中不能产生浮力和动力,所以不会游泳”的答案。
  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其实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水平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2.活动设计中的框架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这个故事里的邮递员叔叔怎么样?等等。提太过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幼儿受到挫折或迷惑。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
  3.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思维训练。
  4.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5.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提问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的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新《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活动中主动性发挥与适宜的提问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如何设计提问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总结,提高幼儿学习能力。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甘露中心幼儿园 马静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5: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