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摘要:
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主要手段。进行美术欣赏,需要具备美术欣赏的必要知识和相应的美术技能、方法。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给学生正确的欣赏方法,发挥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切实提高中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关键词:欣赏能力 阅读 讲述 赏析 体验

题记: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案例一:
在给高二学生上美术欣赏课之《建筑欣赏》时,为了能将课堂审美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我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一组校园照片(教师课余时间拍摄)。学生被一组组校园美丽的图片所吸引、感染。学生沉醉在我校美丽的风景图片的同时却向我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老师,你是在哪里拍得呀?我怎么从来都没觉得校园有这么美呀?
分析:学生缺少发现身边环境艺术美的能力,对身边经过精心设计、布局的环境虽身在其中却无美的发现、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根本原因源自于学生对美的发现和体验能力的缺失,而这些都是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来解决。
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建立评判美丑的审美能力,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发展。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个性特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
上课前5分钟,我手捧着同学们完成的美术作业走进了少二年级的教室。许多同学一下子向我围了过来,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上一次美术作业是不是在优秀之列?课堂上会不会被老师选出来公开展示?上次课,我要求每位同学为自己的同桌画张像,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为自己的同桌画像。上课的铃声伴随着同学们急切的心情“叮、叮”响起。
课的开始,我首先就上次课完成的美术作业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就开始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第一张刚拿出来就有同学迫不及待的说出了画上的人物:“画的是吴斌”。的确,我们的同学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多作品画得惟妙惟肖。紧接着第二张、第三张。伴随着同学的期待和成功感,一张张独具匠心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又是一张肖像被我高高地举在手中展示给大家。这一次,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紧紧的盯着我手中作品:十六开大小的纸张上被颜料涂得满满的,色彩运用十分大胆,人物表现很有个性。
我请同学对这张作品进行评论,“老师,这张画的不像!”、“我觉得画的乱了一点,不太像我们班的同学!”自始至终,同学们都将评论放在“像与否上”……
分析:我们的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时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画面内容和真实物品像与否上,“像不像”成了学生评价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作品的其他方面。艺术作品是观察、理解、情感、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载体,它因人而异,所以,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不能仅凭“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作品在艺术表现的技艺水平方面一般不具备很高的表现水准,但在个性特点和情感表现方面往往有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堂的案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培养学生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社会群体中普通的一员,我们通常情况下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艺术作品,因为它需要众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但是,人类数千年度文明史和从古至今的众多优秀艺术家的经典作品积淀却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极广的艺术奇珍。能准确的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获得美的体验和心灵的陶冶,获得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然要求。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体验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是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而在这其中,体验、认识、发现美是艺术欣赏能力最直接的体现。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你可能经常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当老师绘声绘色的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学生们会将头高高的抬起,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欣赏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但当老师和学生进行绘画欣赏评价互动时,刚刚抛出的问题往往会将学生的头“砸”下去,笔者经常会这样调侃的说:“同学们,你们的头都藏到哪里去了?”。
当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学生却视之淡然或不知所云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绘画作品前“沉默”了,是缺少学习的热情和激情?还是教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能不能通过一种行之有效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面对优秀的艺术作品时不再“束手无策”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术之人。”——马克思
美术欣赏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那么,在我们的一线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继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即:一“读”、二“述”、三“赏”、四“验”,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阅读”、“讲述”、“赏析”、“体验”,发现美术作品自身的妙趣,从而获得“美”的体验,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
第一步:“读”画。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都是多个美术元素的和谐统一体。当一幅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出于本能,都会对作品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如色彩明快的、色调灰暗的,简洁明了的,纷繁芜杂的,等等的最初心理体验。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第一印象的确至关重要,它是美术作品在最短时间内给与观者的感触。在自己的内心保持这种第一印象对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要进行深入的欣赏,培养欣赏能力就必须做进一步的提高,了解画面所有的艺术元素,采取“读画”的方法使欣赏者对作品的第一印 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如在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一作品时,学生会被作品庞大的场面所吸引。在关注对作品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读画这一步骤,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全部艺术要素:广场欢乐的人群,天安门欢快的节日氛围,前排的开国元勋,鲜花、地毯等等,通过对画面所有艺术元素的阅读,全面了解作品上所描绘的所有内容, 增进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如在欣赏库尔贝《石工》这一现实主义作品时,如果不对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学生欣赏时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边角不起眼的小东西,如石工用来果腹的食物和餐具。而这些小细节对深化主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就可以避免欣赏过程中的疏忽,有利于全面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全貌。美术作品上每一个艺术元素都是有机结合的整体,通过读画,了解每一个艺术形象、每一个元素所包含的信息,就为我们对美术作品作进一步的欣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48:25 | 只看该作者

“读”画的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整体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能。没有经过美术绘画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整体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方面有自身的不足,通过读画,即可以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还锻炼了学生运用整体的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读画,用整体的眼光观察画面至关重要,可以为下一步更为深入的欣赏作品提供很好的准备。
第二步:“述”画,即通过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后,能全面的对绘画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讲述、描述,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描述艺术作品的能力。我们说,艺术欣赏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运动过程,不一定要有很多的语言。但是,作为成长中的人,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能用合理的语言去讲述自己的观点、描述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或事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运用“述画”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语言讲述、描述的能力。如在欣赏王式廓《血衣》这幅作品时,教师采用让学生进行讲述、描述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将画面中一个个人物形象通过语言的描述形成一个特定的历史情景故事,让全班同学了解了作品是描绘土地改革时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矛盾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似乎让我们身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加深了对这件作品的了解。学生在描述作品时,通过语言理清思路,在一个个绘画形象的描述中找到各个艺术形象之间的联系,通过理清艺术形象之间的联系来认识各个艺术形象在表现艺术主题时所具有的作用。当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艺术欣赏能力时,学生通过描述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一个个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的联想,从而最终从更高层面上去解读艺术作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艺术欣赏活动绝不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教师精彩的评讲技能只能为学生提供认识艺术作品的外在因素,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如何改变学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能力薄弱而所处的被动状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突破的方向。
在这一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励和引导。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作品欣赏,启发学生在全局的、整体的眼光观察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讲述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教师还可以运用艺术构图的知识来联系画面形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均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理。
第三步:“赏”画。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了阅读和描述后,学生可以较好的来欣赏艺术作品所蕴含艺术美感,获得精神的陶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艺术作品的色彩处理,情景设置,作品所表达的中心主题等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性评价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适当补充作品的产生背景,以便学生结合作品产生的背景更好的加以认识。为了便于学生深刻的赏析作品,教师应对艺术作品的作者,产生年代,艺术家的绘画流派,绘画风格,绘画特点等作简明扼要的讲述,为学生全方位的认识作品,赏析作品提供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欣赏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而且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其呈现的独特面貌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如:热烈欢快的用笔,明丽绚烂的色彩,精细入微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情节描绘等。在“赏画”这一环节,可由学生自由的抒发自己在作品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也可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学生可以尽情的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可以是画面给人的直观感受,如梵高《向日葵》热烈奔放的用笔给人触动,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给人的怪异莫测;也可以是画面精到细节描绘给人的感染,如罗中立的《父亲》耳朵上的一支圆珠笔给我们展示的中国农业改革的新面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耶稣和犹大的的细节的描绘给我们展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
第四步:“验”画,即体验绘画作品蕴含的艺术魅力。这是更高层面的艺术欣赏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每一幅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通过体验绘画作品,可以了解艺术作品所包含的艺术内涵,以及作品中散发出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欣赏的作品的心理体验。当学生将艺术作品欣赏上升到体验的层面时,艺术欣赏的过程已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那是更高层面的精神性的艺术享受。马克思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艺术魅力的体验,可以逐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完善个人的综合素养。
以上对于艺术作品欣赏能力有效培养的四个环节的论述是笔者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地尝试,并在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起到很有效的作用。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美术作品欣赏,关键的不是教师如何能绘声绘色的讲解、评价作品,而是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作为欣赏、评价的主体,并在学生欣赏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位艺术欣赏能力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9: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