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一种穿越千年的美—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4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一种穿越千年的美—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近来读到《史记·项羽本纪》,颇多感触。太史公对于项羽的刻画与描写可谓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至于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评价,也巧妙地综合了项羽身上矛盾的各个侧面,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却也不乏由衷的惋惜和同情。史家对项羽其人其事自然早有定论,但是经过千百年的传说加演绎,当下人们提到项羽,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一个屠夫式的人物,加上成王败寇的历史事实,项羽还给人一点愚蠢无能的感觉。若要说项羽身上体现出美感,或许很少会有人认同。可我阅罢《项羽本纪》,觉得,项羽其人有大美,其具备人性之美,其人物形象更难掩文学之美。
先说项羽的“破釜沉舟”。史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项羽率区区三万楚军,对阵十万秦军。各路诸侯皆畏惧不前,作壁上观。唯有项羽绝己后路,将楚军直击秦军,亲冒锋镝,乌骓一骑,于虎狼秦师中九进九出,浴血争胜,虽千万人吾往矣!在中国成语中,破釜沉舟历来几近于孤注一掷,颇为讲究谋略机变、重智轻力的中国传统兵家文化所不齿,项羽此举也似有鲁莽之嫌。但我每在阅及此处,掩卷思之,眼前皆是一个伟大战士金戈铁马、冲锋陷阵的伟岸形象!项羽此举绝非鲁莽,英雄自信而已。后世类项羽者,有南宋岳飞,在与伪齐作战时,背河结阵,死中求生,结果大败敌军。破釜沉舟之策,历来兵家使用频仍,成败皆不乏其例。项羽、岳飞都成功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自己、对自己的部下有着足够的自信。
再说项羽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且看司马迁所载:“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这里清楚地表明,项羽坑杀秦军降卒并非一开始就蓄意为之,而是事出有因,在于楚军对于庞大的秦军降卒兵团降而复反的恐惧,在事实上,这种危险性也确实存在,甚至可以说,这种危险已经在酝酿之中,项羽是以一种过激的方式来防患于未然。
当然,事出有因决不能成为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的理由,杀降也绝对不会成为正义之举,更何况在中国文化中,杀降乃不祥之举,这些因素作为一军统帅的项羽不可能完全想不到。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因果,联想到秦灭楚国的杀戮与暴虐,以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怆预言,我宁愿相信,项羽此举是符合当时楚军、楚人普遍的意愿的。他是个率直的人,我想,报仇雪恨,正是他起兵反秦的原始愿望和动力吧。我无意为项羽这项轻率且不仁的举措辩护,事实上他也很快有了恶报。我只是觉得,项羽做的这件事虽是缺乏政治头脑,残忍不义,却秉持了他自己最初的梦想。一句话,他不是个老到的政治家、权谋家,行事任性还有些冲动,但是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有缺陷的充满血性的汉子!
    多言一句,当你面临南京大屠杀尸山血海的惨象时,你的心里会不会燃起复仇的火焰?你还能不能始终保持人们对你循循而教的理性?秦楚当年,确是死敌啊。
三说鸿门之宴。历来人们谈论鸿门宴上的项羽,多有优柔寡断以及妇人之仁的恶评。究其缘由,不外是认为项羽当时耳根子一软,听取了刘邦一方的开脱之词,从而纵虎归山,为自己留下大患,似乎只要当时项羽听取范增之言,将刘邦咔嚓一刀了事,霸业便成,这天下自然就归了楚。我以为此类见识看似有理,实则大谬不然。当初项羽、刘邦等起兵反秦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乘项羽率军与秦主力章邯大军血战之际,避实击虚,巧取咸阳,先项羽一步入主关中。应该说,刘邦此举虽然有取巧和侥幸的成分,但作为反秦同盟军的一员,毕竟是为反秦大业立下大功一件。项羽如果要杀刘邦,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无故而杀功臣(而且此人还是他的结义兄弟),则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也势必为天下舆论所不容(须知当时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在三秦之地颇有人望),届时人心向背、攻守之势是否转换就都在未知之数了。所以,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仅不是项羽政治低能的表现,恰恰是他的理性一面战胜情绪一面的绝好例证,说明两点,一是项羽仍然恪守着基本的人性道德,二是项羽也对杀刘邦的政治后果作了权衡。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鸿门宴上的项羽机关算尽杀了刘邦,其人格形象一定逊色不少吧?
在审视历史、政治现象时泛道德化,将一切都交于道德审判,这是不可取的;但完全撇开道德,单以成败胜负论英雄是更加不可取的。读史至项羽,我独不解于有那么多史家文人,一方面对项羽坑杀秦兵之事大加鞭挞,另一方面又对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大呼遗憾,甚至借范增之口斥之“竖子,不足与谋!”,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历史发展常有巧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邀请毛泽东至重庆商讨建立联合政府事宜,一时也被世人视作当代之鸿门宴。难道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要真的扣留和加害毛泽东,才能显示出蒋介石的雄才大略不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49:04 | 只看该作者

读《项羽本纪》,令我最为心动的,还是那“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最后凄美。垓下被围,天不怜楚。一袭军帐之中,虞姬最后起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相信,此时项羽死志已成,所不舍的,乌骓、虞姬而已。可是,宝马恋主,虞姬恋夫,这人马、妻君之间,其忠乎!其爱乎!虞姬舞罢,自刎而死(史记中,司马迁对虞姬自刎之事未有明载,历来对于当夜虞姬之生死争议纷纭。但是在司马迁后续关于项羽的记载里再无虞姬出现,结合历史传言,我采信虞姬自刎一说)。其死,乃是为项羽挣得生的机会:我走了,你再也不用牵挂我的安危,也不需要担心我被俘所受的侮辱,你可以无牵无挂,一己突围了!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有点让人看不太懂:项羽率江东勇士血透战袍,终于突围而至乌江,面对欲渡他过江的乌江亭长发出如此慨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下马力战,终至自刎而死。相传乌骓不弃,自溺随同而去。项羽既决定要死,何必突围?既然突围有望,东山再起可待,又何必自刎?我觉得,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之际,项羽其实就没有打算活着逃跑,只是虞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他争取突围成功的机会,如果项羽不突围,他又如何对得起虞姬的舍生?所以,他突围了,而且可以说成功了,虞姬之恩报了。可如果项羽回了江东,他又怎能对得起自己?他是英雄,纵横天下,从未与敌人和危难妥协。如今随他起兵的江东儿郎都已为他捐躯,他又怎能苟且偷生?奈何天要亡己,人事已尽,夫复何言!
所以,项羽去了,义无反顾。在漫漫历史里,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失败与残缺从来都掩盖不了尊严和忠诚。项羽,他对得起虞姬,对得起将士,也无愧于自己了。在从来都不缺机巧谋略的中国历史里,一位英雄,一个美人,一匹良驹,演绎了一场爱与忠的神话,它显得有些另类,却唯美无比。
数百年后的汉末三国,也曾出现过一匹良驹,一员勇将,时人谓之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然而赤兔数易其主,吕布三姓家奴,比起项羽乌骓,真不啻云泥之别。
    又一个千年后,有一位中华奇女子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看来英雄终不至寂寞,项羽,还是有人懂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