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种穿越千年的美—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近来读到《史记·项羽本纪》,颇多感触。太史公对于项羽的刻画与描写可谓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至于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评价,也巧妙地综合了项羽身上矛盾的各个侧面,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却也不乏由衷的惋惜和同情。史家对项羽其人其事自然早有定论,但是经过千百年的传说加演绎,当下人们提到项羽,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一个屠夫式的人物,加上成王败寇的历史事实,项羽还给人一点愚蠢无能的感觉。若要说项羽身上体现出美感,或许很少会有人认同。可我阅罢《项羽本纪》,觉得,项羽其人有大美,其具备人性之美,其人物形象更难掩文学之美。
先说项羽的“破釜沉舟”。史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项羽率区区三万楚军,对阵十万秦军。各路诸侯皆畏惧不前,作壁上观。唯有项羽绝己后路,将楚军直击秦军,亲冒锋镝,乌骓一骑,于虎狼秦师中九进九出,浴血争胜,虽千万人吾往矣!在中国成语中,破釜沉舟历来几近于孤注一掷,颇为讲究谋略机变、重智轻力的中国传统兵家文化所不齿,项羽此举也似有鲁莽之嫌。但我每在阅及此处,掩卷思之,眼前皆是一个伟大战士金戈铁马、冲锋陷阵的伟岸形象!项羽此举绝非鲁莽,英雄自信而已。后世类项羽者,有南宋岳飞,在与伪齐作战时,背河结阵,死中求生,结果大败敌军。破釜沉舟之策,历来兵家使用频仍,成败皆不乏其例。项羽、岳飞都成功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自己、对自己的部下有着足够的自信。
再说项羽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且看司马迁所载:“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这里清楚地表明,项羽坑杀秦军降卒并非一开始就蓄意为之,而是事出有因,在于楚军对于庞大的秦军降卒兵团降而复反的恐惧,在事实上,这种危险性也确实存在,甚至可以说,这种危险已经在酝酿之中,项羽是以一种过激的方式来防患于未然。
当然,事出有因决不能成为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的理由,杀降也绝对不会成为正义之举,更何况在中国文化中,杀降乃不祥之举,这些因素作为一军统帅的项羽不可能完全想不到。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因果,联想到秦灭楚国的杀戮与暴虐,以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怆预言,我宁愿相信,项羽此举是符合当时楚军、楚人普遍的意愿的。他是个率直的人,我想,报仇雪恨,正是他起兵反秦的原始愿望和动力吧。我无意为项羽这项轻率且不仁的举措辩护,事实上他也很快有了恶报。我只是觉得,项羽做的这件事虽是缺乏政治头脑,残忍不义,却秉持了他自己最初的梦想。一句话,他不是个老到的政治家、权谋家,行事任性还有些冲动,但是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有缺陷的充满血性的汉子!
多言一句,当你面临南京大屠杀尸山血海的惨象时,你的心里会不会燃起复仇的火焰?你还能不能始终保持人们对你循循而教的理性?秦楚当年,确是死敌啊。
三说鸿门之宴。历来人们谈论鸿门宴上的项羽,多有优柔寡断以及妇人之仁的恶评。究其缘由,不外是认为项羽当时耳根子一软,听取了刘邦一方的开脱之词,从而纵虎归山,为自己留下大患,似乎只要当时项羽听取范增之言,将刘邦咔嚓一刀了事,霸业便成,这天下自然就归了楚。我以为此类见识看似有理,实则大谬不然。当初项羽、刘邦等起兵反秦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乘项羽率军与秦主力章邯大军血战之际,避实击虚,巧取咸阳,先项羽一步入主关中。应该说,刘邦此举虽然有取巧和侥幸的成分,但作为反秦同盟军的一员,毕竟是为反秦大业立下大功一件。项羽如果要杀刘邦,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无故而杀功臣(而且此人还是他的结义兄弟),则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也势必为天下舆论所不容(须知当时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在三秦之地颇有人望),届时人心向背、攻守之势是否转换就都在未知之数了。所以,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仅不是项羽政治低能的表现,恰恰是他的理性一面战胜情绪一面的绝好例证,说明两点,一是项羽仍然恪守着基本的人性道德,二是项羽也对杀刘邦的政治后果作了权衡。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鸿门宴上的项羽机关算尽杀了刘邦,其人格形象一定逊色不少吧?
在审视历史、政治现象时泛道德化,将一切都交于道德审判,这是不可取的;但完全撇开道德,单以成败胜负论英雄是更加不可取的。读史至项羽,我独不解于有那么多史家文人,一方面对项羽坑杀秦兵之事大加鞭挞,另一方面又对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大呼遗憾,甚至借范增之口斥之“竖子,不足与谋!”,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历史发展常有巧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邀请毛泽东至重庆商讨建立联合政府事宜,一时也被世人视作当代之鸿门宴。难道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要真的扣留和加害毛泽东,才能显示出蒋介石的雄才大略不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