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则范例教你如何评课--教学评课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一起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评课又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缺乏,推介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  2、敷衍了事  3、平淡肤浅  4、面面俱到  5、参与面窄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坦率诚实原则  3、兼顾整体原则  4、鼓励性原则
5、差别性原则  6、方向性原则
三、一节课的研讨方法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教材处置上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布置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
研讨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优选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  (2)看教态  (3)看语言  (4)看操作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有的书上又将评课内容分成以下几项:
一、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又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
保守、陈腐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示为“四个偏重”和“四个忽视”,即偏重少数尖子同学,忽视大多数同学;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同学全面发展;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同学能力培养与同学特长发挥;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同学主体地位。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面向全体同学,对每一个同学负责的思想;树立起使同学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同学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
二、评教材处置
1、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2、教学重点是否掌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是否掌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4、教材的组织、处置是否精心
三、评教法选择
1、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  2、教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四、评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
3、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
五、评能力培养
六、评师生关系
  1、充沛确立同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评课实例
“认识钟表”教学片段设计和研讨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钟表。
师:小朋友们请看钟面,钟面上有几个数?
生1:钟面上有12个数。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
生2:有两根针。
师:长的一根针叫分针,跟老师读一遍:分针(同学齐读)。短的一根针叫时针(同学齐读)。
2、整点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整点钟。教师指着钟面说: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比方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点。
师:现在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8,小朋友说一说,表示几点呢?
生:是8点。
……
3、认识半点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半点钟。教师指着钟面说:半点时分针总是指向6,比方说,2点半,就是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2和3中间。
师:(指着钟面)钟面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中间,小朋友说一说,现在是几点钟?
生:现在是3点半。
……
点评:数学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动身进行教学。认识钟表应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同学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上,小同学在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小同学认识钟表的重要基础。在本案例中,教师把认识钟表、整点和半点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是值得商榷的。如何充沛利用同学原有对钟表的经验,是本节课教学中应该特别引起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充沛结合课本中的主题图“小明的一天”,创设情境让同学进行活动,使同学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4: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