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西洋乐器,比如小提琴,但是对于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之类的乐器却是很少见到的,所以要认识这些乐器、分辨不同的音色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这个音乐故事篇幅较长,欣赏完这个故事需要26分钟,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觉得单调、注意力难集中。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动画,故事引入。(10分钟) 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这部动画版是根据《彼得和狼》的童话故事改编拍摄的,其中的背景音乐是有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交响童话的世界,一起来感受音乐家是怎样用乐器讲述交响音乐童话中故事彼得和狼(出示课题)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讲述故事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情景。) 二、播放视频,认识乐器以及主人公。 1、播放视频。认识乐器记住名称以及各种乐器代表的主人公。 (进行梳理,加深迎象做好铺垫,) 过渡语 我们一起认识完了主人公,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即将开始了。现在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首音乐童话的魅力。 三、听赏分析音乐情景,感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15分钟) 1、思考:在这首音乐中每一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种乐器分代表的是谁?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接特点,思想性格?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特点是什么? 1、情景一: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彼得出来散步) (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了后门来到了空旷的绿草地上。) 2、情景二: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小鸟出来散步) (哎彼得周围多安静呀。)在彼得的身后跟着一支甲子,你你忘记了关后门了这回我可以到屋后的池塘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了。嗨你算什么 3、情景三、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1)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2)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4、情景四: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 (1)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2)猫捉小鸟: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5、情景五:欣赏描写老爷爷和彼得乐段。 (1)老爷爷来了:音色浑厚的木管。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2)老爷爷和彼得。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3)狼真来了。 6、情景六: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1)狼来了: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2)、欣赏描写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3)、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7、情景七:欣赏描写猎人的出现的乐段。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板书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8、凯旋:(所有主人公上场) 五、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六、表演: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七、小结: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教学反思: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我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参与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入境。 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三、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四、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