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好课发展观(一)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呢?下面把我对好课规范的追寻历程简述如下:
【精雕细琢 完美无缺】
从1987年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数学课堂的追寻。我曾细细看过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听过不少竞赛获奖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示范,我也曾数次参与过县、市、省级和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
这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数学研究课,我经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有时还对着镜子排练教学设计,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哪一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同学依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
现在来看,这种把同学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把同学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小步子乒乓式答问,看上去进程流畅,同学答错率很低,但这恰恰掩盖了学习的原本面目。我逐渐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同学不是道具,教学设计不是剧本,教学不是扮演。
【多层并进 快乐交流】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反思自身理想中的数学课堂规范。我渐渐觉得,教师应该把笼统的数学教得富有趣味,应该在课堂上有全面的目标追求。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还有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觉得应该让所有的同学活动起来,快乐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同学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这个阶段,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竞赛为主”。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煤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竞赛、游戏,同学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同学表示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局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外表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同学在进行游戏,多数同学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因此,这一阶段我上的课都有点“花”,甚至课堂秩序都有点“乱”。虽然同学在课堂上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轻松快乐,但我渐渐懂得——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目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追求。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