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浅见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中心小学 陈琳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同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新课有时创设认知抵触的思维情境,使小朋友沉溺于思索中,从疑问中发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同学心弦,造成同学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小朋友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发生非要学习的愿望;有时还可以用故事或玩游戏等形式开讲,让小朋友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同学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谈谈自身肤浅的看法:
一、以旧引新式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由迁移规律可知,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和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 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同学计算,巧妙的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这样导入新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同学的学习信心。
二、设障立疑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假如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发生认知抵触。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同学“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同学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先让同学报数,教师能很快说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同学便被老师料事如神的身手而折服,头脑中便会发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在判别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别方式,然后教师再顺利导入课题。
三、故事激趣式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出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教师假如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身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同学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发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小朋友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小朋友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 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同学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胜利,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四、操作探究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同学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耐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充沛调动同学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考虑。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同学“把8根小棒分一分。”于是出现几种分法:“1根与8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接着教师引导同学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实质特征:“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同学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又让同学对新课探究发生更大的热情。
五、游戏导入式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同学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同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同学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新栽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同学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竞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六、联系实际式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同学开展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同学的资料来自于实际生活时,同学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同学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同学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同学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实际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同学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这样能够紧密联系同学的学习、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能引起同学的认知抵触,打破同学的心理平衡,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同学去考虑,同学感到亲切、自然,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设计导入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同学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同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示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对同学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同学实现知识的迁移。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同学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同学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同学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同学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1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