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21:5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6-1-2 22:01 编辑

  二  学期   三  年级(1)班  美术  学科  姓名
  
  
  
  
  
  
  
三年级的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 进 度 安 排 表
  
周    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4—3.7
准备
2课时

2
3.8—3.14
灯彩辉映
2课时

3
3.15—3.21
台灯造型设计、巧折巧剪
2课时

4
3.22—3.28
绿色家园
2课时

5
3.29—4.4
生动的表情、我们爱劳动
2课时

6
4.5—4.11
爷爷奶奶
1课时

7
4.12—4.18
我家的厨房
2课时

8
4.19—4.25
眼睛的创想、图形的联想
2课时

9
4.26—5.2
门票设计、班级小报
1课时

10
5.3—5.9
活字印刷
2课时

11
5.10—5.16
小陀螺,转呀转
2课时

12
5.17—5.23
小小建筑师
2课时

13
5.24—5.30
奇石
2课时

14
5.31—6.6
会说话的石头
2课时

15
6.7—6.13
山外有山
2课时

16
6.14—6.20
南宋官窑
1课时

17
6.21—6.27
期末测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2-21 14:28:1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