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诗歌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三、始终关注诵读,读中提升。
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如在学生理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后,我请一名同学朗读,我听出来她特意强调了“老”和“工夫”这两个词。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我在赞美她读得好的同时请她说说重读这两个词的原因,学生对做学问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