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多功能数学智力扑克”学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 刘素枚
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数学中的计算题不感兴趣,而计算,特别是口算、心算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如何寓教于乐,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很爱玩扑克,就根据同学的这一特点,将数学扑克作为学具引进了课堂教学,后来又根据小学数学的实际需要和同学的特点,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验,研制出了一套“多功能数学智力扑克”学具。这套扑克分高年级同学用扑克和中低年级同学用扑克两副。高年级用扑克,以“数的互化法”为基础,对同学进行基本功训练;中低年级用扑克,以“拼算式法”为基础,进行训练。下面我仅就“ 拼算式法”在小学中低年级的应用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拼算式法”类似于普通扑克的“打升级”,是用0、1、2、3……13、14、15……这些数字逐步升级作为答案(上不封顶)。0表示起点,并且它在四则计算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拼算式的时候,第一局要拼出得0的算式,可以利用相同的数相减得0,也可根据0乘以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等知识拼出。“拼算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拿牌(起牌):一般是四人一组。先把牌洗均匀,规定第一局谁先拿牌,谁先出牌,再按顺序把牌拿完。可以边拿牌,边考虑如何拼出得数是所打牌局级数的算式。
2.整理:就是拼算式。规定不能只用一张牌拼算式,要有计划、含技巧地用两张、三张或四张牌在心中拼出得数是所打牌局的算式,并在手里有次序地摆好。因为大纲要求最多不超越四步运算,所以一般也不要求同学用五张牌拼算式。比方,现在是打0级,手中有牌5、8、13……可以边心中想好算式13-(5 8)=0,边把牌按13、5、8的顺序排好。
3.出牌:边按顺序把牌出完,边讲算理。比方,上面算式可说成:13减去5与8的和得0。
4.评讲:就是决定胜负。通过以上进行过程,几个同学一起评一评、讲一讲,看谁讲得合理,应变能力强,解题方法灵活简便,拼出的算式又对又快。每打一局,先出完者为胜。
5.结局:胜者抽出两张或三张扑克上的点数,作为编题时使用的数,让输者编应用题。比方:胜者要输者编解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胜者就从总的扑克中随意抽出两张扑克,并指明要编的应用题是加法或减法,是乘法或除法,输者必需用恰当的语言按要求把自身编的应用题叙述完整,待小组全体成员一起订正后,继续进行下一局。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编写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加深同学对应用题的理解。有时,胜者也可让输者回答一个概念性的问题。
以上五个步骤可概括为:一拿牌,二整理,三、四出牌讲算理,五编应用题。
在实践中,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发明了“抽答案法”、“接竹竿法”等多种用这套扑克牌进行数学练习的方法。
同学们利用这种学具编题、算题、讲算理,课堂气氛活跃。自习课上或课外活动时间,前后桌自然形成了四人一组的形式打扑克,外表上看,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好像逾越了一般的课堂常规,其实,同学的“说”是在互相说算理,互相交流经验,同时智慧的火花也在互相点燃。这样他们越说口算越熟练,越说语言表达能力越强,思维越敏捷,智力开发越迅速,运用知识越灵活。他们的“笑”是为获得胜利而笑,为获取新知而笑,笑得开心,笑得自在。
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相互尊重,先懂的协助后懂的,人人既当同学又当老师,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有时他们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争执不休,当问题搞明之后,对的喜笑颜开,错的在争执中把原因弄得明明白白。这样不只能开发同学的个人发明能力,能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思想,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由于同学们在小组里是平等相处的,原来学习较差的同学也无拘无束地与其他同学一起自由竞争,踊跃发言,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巡回辅导,发现同学碰到困难,应和时给予协助。
实践证明,用这种学具分组进行数学活动,同学独立考虑的机会多,能够主动积极地、发明性地进行学习和考虑。这样做,对提高同学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都很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