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课堂我做主
——小学数学课堂中说理训练的一点尝试
内容摘要:
同学的语言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过渡期,加强同学的“说理”训练可提高同学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准确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语言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重视算法说理,打下基础;分析数量关系,铺平道路;坚持一题多解,拓宽思路;严格说理训练,贵在坚持。
关键词:语言,说理,应用题
【案例】
〔课的伊始,教师出示了应用题的情境图:猴子摘桃,一共摘了42个桃,吃了3天,每天吃9个。〕
师:同学们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同学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畅所欲言。〕
师:请同学们考虑,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生1:吃了多少个?
生2: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帮着分析分析,你认为哪个问题更好,为什么?
看到老师那么相信自身,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积极地讨论了起来。我在同学中巡视,听到了热烈的争辩:
生3:第一个问题好,一步就可以算出来——“已经吃的”。
生4:可是“42”就没有用了。
生5:还是第二个问题好,三个数都能用上。
生6:不能用上怕什么。
通过组织全班交流,最终达成了一致: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好,可以把题目中的所有条件都用上,两步计算的应有题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可以怎样求出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怎样使用?
既然是自身选择的问题,同学的解题积极性自然高涨。在小组里讨论了起来。因为有了刚才的争辩为基础,同学很快想到,要先求出——已经吃的,再求还剩的。只要这个解题思路一明确,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基础上,我要求同学再说说想法,把解题的思路一步一步的用语言叙述出来,即说理。这样有利于同学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有效地防止生搬硬套,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
我始终认为,与其冷冰冰的出示应用题,让同学看问题考虑需要找到什么条件,还不如从题目自身的情境入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引发出大讨论,用语言的发展来带动思维的活跃。因此,教学中引导同学学习数学,必需有目的为同学发明“说理”的机会,让同学通过“说理”,理清自身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诠释、掌握概念,培养同学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同学的语言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过渡期,加强同学的“说理”训练可提高同学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准确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语言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重视算法说理,打下基础。
小同学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笼统思维过渡,是借助于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为基础的思维,而数学学科自身的重要特点是具有笼统性。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的实物图,家长为小朋友剪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片,做好了充沛的准备。例如:在进行7的加减法的教学时,首先多媒体电脑演示,河里有6只小鸭,又游来1只,同学理解后说图意。然后再打手势问:一共有多少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这两局部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6+1=7,训练同学把分析思路顺利地说出来,然后再演示:1+6、7-1、7-6这三个算式的图意,让同学会说分析思路,列出算式,再用圆形图片边摆边说7的组成,最后概括出:7是由1和6这两局部合并起来的,从整体7里去掉1这局部 ,就是6那局部;去掉6这局部,就是1那局部。随后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同学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说熟练后再要求同学看图写出其它算式。然后让同学按顺序用图片摆出的其他组成,摆的过程中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会流利地叙述,这样一来,加减法的意义已经讲透,为今后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做好了充沛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动眼看、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使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分析数量关系,铺平道路。
同学在接受新知过程中,思维是否灵活,有无发明性和概括性,是反映其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同学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处,把重点放在培养同学对问题分析、表达能力上,特别是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上,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是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二年级教材中的应用题主要由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构成,这其中包括“求和”、“求剩余”两类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协助同学正确解答应用题,我注意训练同学用清楚、简洁、准确、流畅的语言说出自身分析、解答题目的思维过程和相应的道理,同学通过说理,有力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同学按顺序说出图中所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1)先告诉了什么?(2)又告诉了什么?(3)要求的是什么?通过观察、述说,让同学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再列式计算,说出算式中各局部代表的含义,这其中要求同学表达完整、条理清晰,用语言的发展带动其思维的发展。另外为了拓宽同学的思维空间,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对同学进行了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同学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和用综合法、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
三、坚持一题多解,拓宽思路。
小同学具有好奇、好胜、好表示自身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时机,激发和推动同学的发明兴趣,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材潜力,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给同学发明“说理”的机会,让同学充沛表示自身,敢于“异想天开”,从而发挥同学的发明潜力。如:在进行“小数比较大小”的复习时,让同学对0.36和0.63进行比较,很快同学就得出:0.36<0.63,恰在此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掌握教学的进程,同学们虽然得出的结论相同,但思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接着教师追问: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同学1:先看整数局部,两个数整数局部相同,在看十分位0.36的十分位是3,0.63的十分位是6,3小于6,所以0.36<0.63。
同学2: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0.36有36份,0.63有63份,36份少于63份,所以0.36<0.63。
同学3:0.36是由3个十分之一和6个百分之一组成,0.63是由6个十分之一和3个百分之一组成,所以0.36<0.63。
同学4:0.36里有36个百分之一,0.63里有63个百分之一,所以0.36<0.63。
同学5:0.36里有360个千分之一,0.63里有630个千分之一,所以0.36<0.63。
同学6:我把0.36看成3毛6,0.63看成6毛3,3毛6比6毛3少,所以0.36<0.63。
……
同学们的发言积极踊跃,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开动思维,大胆探索,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他们运用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从数的组成分析、结合小数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拓展了同学的思维,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进行考虑,在说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水平。
四、严格说理训练,贵在坚持。
不论是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要突出数学思维能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就需要对同学进行严格的训练。严格要求同学认真审题,并且人人知道审题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算理的叙述和应用题中的分析数量关系,必需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必要时一句一句地教给同学,然后让他们复述。达到这项要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开展大家说、个人说、互相说、互相讨论、小组说等形式,选出优胜者,学习标兵,激发同学兴趣,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差生利用业余时间补课,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做到人人参与,在整个说理过程中,教师对“说理”的同学和时的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用教师的真诚、理解、评价,鼓励同学积极的参与,使其成为同学学习的内驱力,发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掌握了解题思路,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就在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和发展,同学说理越清楚,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越强。
总之,进行说理训练,培养同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坚持持久。我们通过说理的训练,使同学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让同学说理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不时提高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思维的发展发明了条件。
参考文献:
杨炳奎,《课堂因多元智能而精彩》,《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009年第3期,第56、5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