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召陵区许慎路小学 郭丽君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站在历史的潮头,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需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发明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达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承当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未来的人才培养将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特征,这既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态势,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起目标。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发明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同学创新意识、发明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假如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发明力的意识和方法,同学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同学的发明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发明之地,天天是发明之时,人人是发明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胜利。由此可见,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呢?是本文着重研讨的问题。
一、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别具一格,自觉地要求自身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凡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干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发生创新方法。因此,维护和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发展同学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关键是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树立“处处是发明之地,天天是发明之时,人人是发明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别具一格的意识。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才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同学的兴趣,对敢于提问题的同学,首先要褒扬,哪怕提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无意义,教师都必需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注意维护这些同学“问”的积极性:对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褒扬,并因势利导和时展开讨论。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同学的创新意识才干得到培养,创新激情才干得到激发。
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干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唯有它的参与才干培养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同学乐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小同学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小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同学充沛感知事物,在笼统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从而不但可以丰富思维内容,而且可以创设多种思维方法。同学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引导同学对课文字斟句酌,在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起思维的准确性。比方在讲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出现一幅国画: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同学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 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 “异客”。 通过联想来理解古诗的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主要的方式有:
1、创设情境。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语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同学,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同学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同学沉溺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同学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诱人景色,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小兴安岭的景色),向同学展示这美丽的景色,使同学在欣赏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2、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同学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干使同学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需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同学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同学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同学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实际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发明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实际的训练,唤起了同学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同学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同学的创新思维更符合实际。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同学的创新精神。
二、依靠教材,寻找创新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多适合训练同学创新能力的资源,假如能合理用这些资源,对于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
1、词、句、段、篇之中蕴涵着创新资源。词、句的创新主要表示在词、句理解和词、句运用上的创新。如《我要的是葫芦》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句中“谢”这个词的词义,一般都理解为“脱落”(词典上也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我们不是照搬词典,而是启发同学回忆生活、实地观察,就会发现,刚长出不久的小葫芦下面的花并未“脱落”,只是“枯萎”而已。不只葫芦如此,南瓜、东瓜、丝瓜、西红柿也大都如此。又比方课文中的句子有的看似平常,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上潜藏着创新的诱因。如《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为了使同学理解这个句子,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同学考虑“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同学的思维。
2、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蕴含着创新资源。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位同学发问: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觉得不正确,咱们国家那么多名胜古迹,比北大荒好的不是有的是吗?教师没有正面道出答案,而是引导讨论,激发同学的审美感受。一位同学说:“小丽是比大荒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感情特深,当然会认为那儿最好的。俗话说,月是家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我认为美除了自然美外,还有情感美。”可见,同学已从课文的美育因素和审美中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又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教学时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引导同学认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从这一故事引申到培养同学灵活的思维方式:按定势思维方式救人,得想方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假如教师挖掘出了这一创新资源,通过训练,就能使同学既受到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又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
三、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1、启发法 在保守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誊写、过多背诵以和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同学主观能动性以和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才干调动同学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应该说,启发性只是创新教育教学中所要求的原则,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同学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和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育的实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测、启发概括。启发问题就是要善于引导同学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猜测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想、想象和联想;启改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时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有老师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时,引导同学理解猫“尽职”的神态,抓住关键词“屏息凝视”启发猜测。同学奔驰想象,用不同语言说出了猫一连串的动作;好几个钟头守在老鼠洞口,连大气也不敢出,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住老鼠洞(有的同学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等词语转换)。引导同学概括段意时,抓住关联词“既……又……却……”启发同学对猫的古怪性格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同时又教同学掌握了一种新的关联句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举多得。在讲《乌鸦喝水》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方法吗?有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同学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同学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同学不是不能,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同学考虑:假如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假如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引导同学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发展他们发明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录相,当狼扑向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同学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结尾。这就能调动同学的创新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不少教师误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把启发等同或局限于提问。事实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感情的讲解,形象的动作手势,以和演示、观赏、实验等,都会引起同学的联想活动,打开他们的思路,从而获得启示,诱发发明。可见,启发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二是操作问题。常听有的教师抱怨说:我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同学还是启而不发,真拿他们没方法。出现这种情形,原因可能与教师未能掌握住契机有关,该启发时就启发。既开启在同学学习的疑点和难点之处,开启在同学似懂非懂之处,开启在同学进入“愤”、“悱”状态之时。三是启发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都期望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有些同学一时“启而不发”是可以理解的,应该相信他们,给予时间和机会。假如启发后同学实在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生动、具体、细致的讲解去完成。并非启发式就是一切问题都要启发同学自身完成。
2、讨论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法教学具有信息源多、能激发同学思维、发展同学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同学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计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同学通过自学汇报、自学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黄兰老师教学《灰雀》一课中,同学问:“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誉讲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同学考虑讨论:“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一个同学说:“列宁怕小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孩。”另一个同学说:“列宁外表是对灰誉讲话,实际是跟小小朋友说话。”一位历史巨人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跟灰誉交朋友,列宁爱小孩、爱灰誉之情尽在不言中,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都充沛体现出来了。可见,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同学提供充沛展示自身的机会,就会引发同学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新力。
但是小同学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讨论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防止同学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防止个别同学独占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自身的讨论价值,防止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同学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身的相同,哪些与自身的不同,防止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获个别同学的创见,随时就同学的发言提出自身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同学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同学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身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误见,听进他人的意见,保证同学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想象法  如《老实的小朋友》一课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同学想象并把列宁想的写下来。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课文,从表示的主题来说具有共性: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儿童。当同学学了这类课文后会对同龄人发生深深同情,教师正好利用这种情感动力,让同学展开想象,接续课文写下去:“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与扬科比童年”、“乡下爷爷收到信以后”。这样,既能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又培养了发明性想象能力。展开想象的方式很多,可以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也可以根据体裁特点,引导仔细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培养创新能力。
4、演示实验法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做适当的演示,或让同学动手实验一下,是十分有益的。如教《捞铁牛》,对怀丙和尚究竟如何利用水的浮力,将被水冲走的铁牛“捞”回来,同学不易理解,我就利用实物模拟演示,边讲边做,使同学从中得到领悟,思维豁然贯通。教《田忌赛马》时,为了协助同学认识到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以获胜的可能性,便可组织同学用两组不同颜色的小物品(代表不同等级的马)作调换出场顺序试验。通过实验,同学发现六种出场顺序只有一种能获胜,从而认识到孙膑的主意是建立在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同时,同学也得到了系统论思想的训练。
四、开展实践活动 寻求创新  
实践活动就是让同学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说直接一点,就是将语文教学的“面”扩出去。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班刊,出作文集,开朗诵会,搞争辩赛,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竞赛……例如在学了《灰雀》、《奇怪的大石头》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扮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身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扮演,对参与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扮演独特、新颖的,进行褒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的思维充沛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已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小学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沛调动和挖掘同学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真正把同学作为社会的人来教育和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