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课改之风,扬校本之帆
&nbsp&nbsp&nbsp&nbsp&nbsp一、基本情况
&nbsp&nbsp&nbsp&nbsp我校现有教学班16个,同学968&nbsp名;教师62人,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43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3人,中级以上职称3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一至五年级13个班级为课改实验年级,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现有43人,近800名同学参与实验并使用基础教育新课程规范和实验教材。课改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努力,课改实验初见效果: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课程改革优秀学校。
&nbsp&nbsp&nbsp&nbsp二、经验和做法
&nbsp&nbsp&nbsp&nbsp(一)校本教研形式多样
&nbsp&nbsp&nbsp&nbsp1、以校为本,开展师资培训
&nbsp&nbsp&nbsp&nbsp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因此,我校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我们的培训方式有:(1)、理论培训。一方面,我们积极布置实验教师参与各级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想方设法让新课程的理论走进这些教师的头脑,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周四下午采取专题讲座、观看录相、个人自学等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标、新课程理念、新教法。教师理论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笔记、有心得体会。(2)、项目培训。&nbsp我们以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简称项目培训)的实验为契机,积极实践项目培训所倡议的自修——反思培训模式。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这一模式中来,我们先后进行了四次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这一模式的操作过程。为了鼓励全体教师,让大家有正确的认识,校长、分管校长分别作了专题讲座,为定期培训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3)、课题培训。&nbsp我校承当了国家级、省、市不少课题,还有校级课题,我们规定每周四为“新课程研讨日”,组织实验教师利用研讨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如根据课题实验内容开展研究课标和教材、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等活动,让教师的思想观念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在摸索中得到增强。
&nbsp&nbsp&nbsp&nbsp2、立足课堂,开展教研活动
&nbsp&nbsp&nbsp&nbsp(1)开展集体备课
&nbsp&nbsp&nbsp&nbsp本学期我校在“教学设计问题”上做出了新的规定,不要求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强调要进行有交流的集体备课,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方式。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同学心智发展上。备课时不单纯依赖教参,而是多方收集信息,不时空虚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全体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中一起研讨优化课堂教学战略、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nbsp&nbsp&nbsp&nbsp(2)开展反思性教学
&nbsp&nbsp&nbsp&nbsp反思性教学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要求老师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开展“我的课堂我反思”,引导老师考虑自身或胜利或失败的课堂。为使反思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强调反思的重点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和教学再设计问题。为防止反思的随意和零散,学校要求每位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需围绕一个课题,进行持续不时地系统化地反思。把平时的反思、过程资料的积累同期末的总结、优秀论文的撰写结合起来,同改进教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并且规定,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局部,撰写篇数不少于每学期8篇,其数量与质量列入教学工作考核,并建立教师教学反思档案。
&nbsp&nbsp&nbsp&nbsp(3)撰写教育叙事
&nbsp&nbsp&nbsp&nbsp近来,教育叙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求一线的教师人人都来撰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写作使教师们对教育生活的体验更具体、更深刻、更理性;教育叙事的写作使教师解脱繁琐的教育生活状况,去捕获教育生活中富有灵气的场景和片段;教育叙事的写作促进教师去反思,去推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研究效果,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nbsp&nbsp&nbsp&nbsp(4)开展赛课活动
&nbsp&nbsp&nbsp&nbsp我校每学期教学开放月都要进行了教学比武活动。上学期我们进行的是“骨干教师和课改年级艺术教师教学比武”。这次教学比武共有10位教师参与,涉和到的课程有语、数、英、体、音、美等。学校成立了由饶校长为组长的5人评委小组。为了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性、公正性,学校还邀请学区领导和各中小学校长来参与这次活动,课后饶校长还对教师们进行认真评课和悉心指导,使教师们多了一次实践和学习的好机会。教学比武过程使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师都在努力使自身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教师在新课程中逐渐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nbsp&nbsp&nbsp&nbsp(5)重抓课题研究
&nbsp&nbsp&nbsp&nbsp目前我校重点研究的课题是: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研究理论与实践》子课题《教师专业化生长规律研究》。目前正处于开题、实施阶段,预备2008年月1月结题。为了让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实验一开始,我们便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工作小组,建立规章制度,使实验迅速启动,步入正轨。本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召开了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由课题组长制定了《课题活动一览表》,使每一次课题活动落都能到实处,不走过场。同时我们还依托湖北省e21网站,在《校本研究网》上开辟了自身的学校研究园地,我们已把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图片简介,教师的五十多篇优秀论文、案例、教育叙事等上传到网上,实施课题网络化管理。教师们在网上可以了解最新的课题研究动态;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研究效果,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可以与校外专家、培训者建立有效、快捷的联接,甚至能实现将自身的经验文章在网站公开发布的愿望。课题网络化管理,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为自由的互动对话交流、学习研究的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进行课题研究成为可能。
&nbsp&nbsp&nbsp&nbsp(二)校本教材编写切合实际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程的实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这就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以“满足同学实际发展需要,丰富同学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动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项目组,制定了《王场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整个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了课改指导实践,课程开发与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相结合的思路,狠抓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使我校的校本课程成为突出学校特色、张扬同学个性、素质教育纵深推进的里程碑。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编写校本教材:①社会:自然地理&nbsp、社会发展、人文历史、民间风俗。②学校: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学校沿革、同学特长。③自我:我与课程、我与自然、我与生活。④家庭:家庭特点、家庭环境、家长特长、家庭变化。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已经编排了150册,下发到每个年级、班级和同学手中,要求教师依照校本教材的内容,利用地方课的时间灵活进行教学,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落到实处。
&nbsp&nbsp&nbsp&nbsp(三)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扎实
&nbsp&nbsp&nbsp&nbsp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必修课。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让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地开展。1、综合实践的开展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1).与各学科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同学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2)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nbsp。我校地处乡村集镇,有其特殊的环境优势,我就把蔬菜种植基地、菜市场、小区等地方定为同学社会实践基地,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基地保证。我们组织同学“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活动,让同学调查家乡水资源污染情况,同学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写出了《兴隆河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镇压域内水葫芦污染情况污染调查》、《怎样节约用水》等多篇优秀报告,在市级综合实践效果评比中获得了市一、二等奖。(3.)与保守节假日有机结合。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保守节日,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每年的重阳节我校师生都要到红桥村福利院去看望老人们,为他们带去捐款和食物,打扫卫生、扮演节日,使同学从中受到教育。(4)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我校开展了以“体验教育”为中心的《平安伴我行》、《平安在我心》、《远离火灾》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教育同学时刻要注意平安。我们还开展了“爱我学校”捡纸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同学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2、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活动的效果。
&nbsp&nbsp&nbsp&nbsp三、问题和困惑
&nbsp&nbsp&nbsp&nbsp1、学校信息技术资料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改革工作,特别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
&nbsp&nbsp&nbsp&nbsp2、教师教具、同学学具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
&nbsp&nbsp&nbsp&nbsp3、教师结构老化,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nbsp&nbsp&nbsp&nbsp4、评价机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规范的实施。
&nbsp&nbsp&nbsp&nbsp5、我校近年来由于生源剧增,班额数规模超大,课堂上要全面关注到每一位同学还有一定难度,
&nbsp&nbsp&nbsp&nbsp四、建议和举措
&nbsp&nbsp&nbsp&nbsp1、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促进教师与课改实验一同发展。
&nbsp&nbsp&nbsp&nbsp2、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时提升课改创新水平。要不时强化教师的课题意识、研究意识,做到边教学、边反思、边研究。以课题研究深化,带动课改实验,使课改实验在课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nbsp&nbsp&nbsp&nbsp3、锐意改革,不时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要把学校管理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逐步转变到“人本管理”和“课程管理”上来,要不时摸索符合我校实际、富于学校个性的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使学校工作向个性化、高效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