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进行教育的经验,我看到图画是发展发明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手段之一。我坚定地相信,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那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开始时,我先教儿童写生。我们画树木、花草、动物、昆虫、鸟类。不论图画的结构是多么简单,它里面总要反映出感知、思维、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的。有一次我们画长着三叶草的田野。有些小朋友力求把整个开满鲜花的田野、云彩、蔚蓝的天空、歌唱的云雀都统统画进去。在另外一些小朋友的画里,我看到画的是一株开花的三叶草和落在花瓣上的一只蜜蜂。而另外一个女小朋友,整个画面上画的就是一只蜜蜂的翅膀、三叶草盛开的花朵的一片花瓣和太阳……
我们又专门组织了几次旅行,到“思维的发源地”(自然界)去,以便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充溢鲜明的审美情感。我们在湖边上画朝霞和晚霞,在草地的牧场上画晚上的篝火,画候鸟飞向温暖的远方,画春汛的情景。我高兴地看到:儿童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描绘下来,这就是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评价。当儿童在画那些体现着美的事物时,对美的感受好像要求表示出来,激发着儿童的形象思维的觉醒。?
我逐渐地、一步接一步地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画图技能;小朋友们学会了表示光亮、阴影和透视。早在一年级,发明性就在儿童的绘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小朋友们在图画里编故事,童话。图画成了施展发明性想像力的源泉。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像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缄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在二、三、四年级,儿童开始把图画用到发明性书面作业(例如根据对自然现象和劳动进行观察所得的资料写的作文)里去。我发现,当儿童找不出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语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时,他就求助于图画。有一个男小朋友,他很想表达出自身在刺猬的“食物仓库”里看到那些“宝藏”时的惊奇心情,他就把这些“宝藏”画了下来,其中有苹果、土豆、青的甜菜叶,各种颜色的落叶等。?
我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当我们乘船沿着德聂伯河到基辅去的时候,男女小朋友们对沿岸的草地、山岭、树林和草原深处的丘岗的美非常赞赏,他们就竭力把这所有的美景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下来。?
我觉得,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譬如说,我在讲解遥远的大陆——澳大利亚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我们总不可能把一切都画在上面的现成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因此,我就很快地在黑板上画出许多植物和动物。这样做并不打断儿童的思路,同时还能支持他们的想像力的活动。在历史课上,我一边讲述,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古代人的服饰、劳动工具、武器等。经验告诉我,在历史课上(特别是四、五年级),在讲述过程中随时画些情节画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讲到斯巴达克斯起义时,我就在黑板上画出设在山顶上的起义者的军营。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画下来的图画,比起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有时候还有必要把应用题画出来,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阅读和书写是同学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同学假如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我认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早在三年级、最迟在四年级,就要使同学能够笔不离纸地写出较长的词,能够眼睛不看练习簿地写出词甚至短句来。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和全面地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同学应当不再思索这个或那个字母怎么写法以和各个字母怎样连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有可能去考虑怎样运用语法规则和他所写的东西包括什么意思。这种流利书写的技能还能逐步地训练出运用语法规则的半自动化技能:儿童已经不必去考虑某一个词应当怎样写,因为他已经多次地写过这个词了。?
所有这一切——快速地书写字母和词,以和在正字法方面逐步获得半自动化的技能;在书写的同时进行考虑,——都应当齐头并进。培养快速书写的技能,首先要求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性练习。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练习应当比写字先行一步。我的意思是说,先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在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就应当让儿童做这样一些作业,如用小刀(雕刻刀)和剪刀雕刻和裁剪纸板和纸张,雕刻木料,编结,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木质模型等。精细的劳动动作能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和节奏,形成手指的灵巧性和对小图案(实质上字母也相当于这种小图案)的敏感性。?
还应当尽力使小小朋友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发明活动。在儿童制作的物品中,要多让他们重复圆形的、椭圆形的、波浪形的线条,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
经验证明,假如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当然,有系统的书面练习还是不可缺少的。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造成这样的结果:那些与思维相联系的,在手指尖上体现出思维的最“聪明”的劳动操作,都是由右手来完成的。左手在完成发明性劳动过程时只起着辅助性作用。我们用右手来握工具,用右手来捏钢笔和铅笔,画家用右手来创作出不朽的绘画作品。
人单靠右手就上升到了他已经达到的智力素养的高峰。但是,假如所有的人单靠右手掌握的那些极精细的劳动动作能够同时也是左手的功劳,那么某些人的劳动技巧、劳动艺术和智力发展就能改善得更加迅速。这里谈的不只是劳动教育还有另一个先决条件的问题。而且是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发明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我的多年的经验证明,假如最精细、最“聪明”的劳动动作不只是右手的,而且也是左手的功劳,那么上述这些联系的数量就会增加,聪明的经验就会由手传导到脑,而这些经验是反映各种事物、过程和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这一结论是靠经验得来的,但是它反映了一条实际存在的规律性:借助双手的发明性劳动活动而领会和理解了的相互作用,会给思维的活动带来一种新的质:人能够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掌握住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的链条,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在七年的时间里教给小朋友们(由7岁到14岁)用双手工作。他们学会了两手各拿一把刀具,学会了用右手和左手装配复杂模型的部件,学会了用左手和右手在木料车床上工作。我看到,在这些小朋友的活动中,发明性的因素逐年地有所发展。这些小朋友的发明性的典型特点,就是不时发生新的构思和具有发明发明精神。会用双手从事劳动的能工巧匠们,似乎在同样的一个现象中,能够比只会用右手工作的人看到更多的东西。在用工具加工资料时,我的这些同学表示出的特点,就是劳动动作极其精细、柔和,可塑性大。他们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