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准确的说是最近这几年,总感觉学生变得“笨”了。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学生不能理解;一道基础的计算题,讲一遍基本上掌握的人很少;做过的错题,学生还是会一如既往的错下去。还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学生在计算极简单的数字时也要使用计算器。现在的计算器比以前先进很多,连混合运算、三角函数运算、对数运算等等原本需要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方法的运算都可以解决,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我一直觉得运算的过程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没有足够的必要的运算训练,学生的很多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升。
如此等等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的面前,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笨”了,叫人无法理解。
这个“笨”难道是因为学生的智商下降了吗?非也。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从小衣食无忧、营养过剩的居多。人类的智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学生的智商虽然肯定有差异,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智商正常的普通人,智商奇高的天才和智力低下的“学习困难者”基本上没有;
这个“笨”难道是因为教学的条件下降了吗?非也。现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过去强太多了。最起码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班班通呢。上课的时候最“高科技”的教具就是一个投影设备。教师上课都是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再抽象、复杂、难懂的公式、定理、概念都是靠老师的讲授。现在的老师上课,每节课都要花费大量的经历制作精美的课件,除此之外,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图片、音乐、视频、实体教具也轮番上阵。
这个“笨”难道是因为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启蒙工作没有做好吗?非也。现在的家长,最害怕的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教到早教、从家教到辅导班,凡事能给孩子提供的、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做法,家长都愿意去尝试。这个年代的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比以前的孩子多多了。
拿自己跟学生比较一下,也许会发现问题所在。
首先是非智力因素。平心而论,我确实不是聪明的孩子,只能算是资质平平。学习什么东西,我也不是一学就会,甚至是“几学才会”。但是,我觉得我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勤奋。所谓勤能补拙。一遍学不好,我会舍得下功夫去练习。也许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优势,我才能考上大学,考进高等学府,学会我想学习的一切技能。
其次是教学、成长的环境对当时的我们也许恰恰是一种优势。十年前的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电教设备,学生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听讲和自己的思考以及练习。学生想弄懂一个问题,必须牢牢抓住课堂,遇到难题,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冥思苦想。想了解一种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搜集资料。没有手机、电脑的诱惑,学生掌握知识全靠静下心来自己琢磨思考。而现在的学生如何学习?学生上着课都想把手机拿出来瞄一眼,精力如何集中?学生如何搜集资料?百度——Enter一键搞定了。So easy!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可是“聪明”的很呀!从来都是无师自通呢!但是思考的过程呢?我们的独立思考、批判意识、那种寻找知识的辛苦和乐趣,也一并丢掉了。
现在的学生虽然比以前孩子“聪明”,但没有以前孩子踏实,普遍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在生活中不需要动脑他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没有必要劳心费神。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似乎“变笨”的现象呢?我的思考结论是,这个时代变了。学生变“笨”的原因是学生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增加了,所以不愿意去思考,探索和研究,学生的思考都用在为自己享受找理由——不愿意思考的原因是学生的兴趣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是学生的成长文化环境被快餐文化、电子产品、漫画卡通、垃圾文化、娱乐至上、信息爆炸、傻瓜式生活方式所包围——最根本的原因,也许仅仅是科技的进步。
思考到这里,似乎有点失落。
有人说,正是人类的“懒惰”,所以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电梯,发明了洗衣机;正是人类“不爱思考和学习”,所以“傻瓜式”的产品受人青睐,人们发明了卡片相机、美图秀秀和智能手机。学生的“笨”也许可能是懒得思考,懒得思考的原因是从小就生活在一种外在的智能设备包围之中,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去学习复杂的PS和单反相机,为什么活的这么累呢?未来的人只需要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就行了,无需掌握甚至记忆知识。是吗?这就够了?
学生的状态,也许是人们普遍的状态。个别天才和人类精英为大部分人类创造了更简易、便捷的生活方式,于是,大部分人安逸地退化。
但是,教育不是让学生变得世俗化,我觉得教育甚至是应该跟世俗相悖的,正因为相悖,才会让人类更好地去认识自然,发明创造,才能培养出改变世界的个别天才和人类精英。
作为教师,该怎么样让学生变得“聪明”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世界光怪陆离,网络无处不在,吸引他们的东西太多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学生永远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为什么?新奇、新鲜、好玩。什么时候我们的课堂也能新奇、新鲜、好玩,让学生期待,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聪明”,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觉醒”。这需要老师下大工夫。
提供给孩子“梦想教育”而非“饭碗教育”。学者钱文忠认为,如今的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完全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但是,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我们的教学要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变化吗?知识权威、师道尊严、以管代教等等想法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当高考不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当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是课堂,当学生要求平等、自由和充分的民主以及话语权时,当学生认为唯一吃苦受罪的就是学习时,当学生没有了内心的动力时,就注定在这个时代,我们该给孩子的是“梦想教育”而不是“饭碗教育”。
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多参与和实践。有人鼓吹一堂课只讲5分钟,并把这当成普适的形式加以推广,我觉得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必要走极端。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是要丢弃老师主导主讲。前辈科学家们都是花费几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得出的定理、定律、公式之类的东西,通过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一节课或更短的时间就解决的问题,一味地要学生重新探索,也太过分了。
但是,我们依然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你永远不会教会一个人什么,他所知道的都是自己学得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再高超的老师,再精彩的讲授,学生如果只是知识面前的一个匆匆过客,他什么也收获不了。学习者本身的主动学习和反思、思考、探究是教育中永远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品德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