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或叫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呢? 一、研究报告的类型 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效果的文献。它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问,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1.实证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资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方法、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和可*程度。 二、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份研究报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质量,研究者必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研究效果的生命所在。研究报告的表述必需观点正确、资料可*,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论述因果关系,结论的利弊和价值,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都必需从事实动身。推理要合乎逻辑,不可无根据地臆断。 2.发明性 发明性是衡量研究报告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他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概念、教育教学新方案,新的实验方法,他人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和调告中第一次获得的新的数据等,都是发明性的研究效果。 3.规范性 研究报告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依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写作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提纲,要根据研究的结构特点和逻辑顺序,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来考虑表达的形式和表述的方式。 4.可读性 为了便于传达和交流,研究报告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语言论述必需精确、通俗,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专门的名词术语,可以用,但不能故弄玄虚。文字切忌带个人色彩。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一篇高质量的优秀论文,不只要有创见,也要讲究辞章,达到科学与文学、科学与美学的最佳结合。 三、各类研究报告的结构和撰写方法 撰写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有一般的一起要求,但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向,表示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首先必需掌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1.教育调查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资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资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实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和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局部: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夯、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便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局部。这局部要把调查来的大量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资料可*,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调查报告正文的写作在布置上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别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布置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论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身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参考资料。在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对参考、引用的资料要写明出处。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 2.教育实验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和其结果的书面资料,就是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以分为三局部: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和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目的在于对实验报告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的提出。用以说明本课题的来源、背景、针对性和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表述要具体、清楚。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和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和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果和评分规范;基础测定和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置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发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要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干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和录和参考文献。和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需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资料。如测试题、评分规范、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写清参考和引用他人的资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和出版时间。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3.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资料。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大体有以下几局部: (1)题目。可以是既定的科研项目,即专题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阶段(如—学期、—学年等)全部工作的回顾。从中找出效果较大、印象较深、且富有新意的东西来确定总结的题目。 (2)引言。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果等,使读者一开始就判断出有无参考价值。 (3)正文。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资料。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 (4)结尾。这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资料和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 至此可见,各种类型的研究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尽管如此,它们却包括了或者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个三段式的基本格局。如调查报告可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局部。实验报告可分为引言、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三个局部。经验总结报告可分为情况概述、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三个主要局部。当然.这只是教育研究报告习惯格式的沿用,并不能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研究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四、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俗话说:有了好布料,不等于有了好衣服。把第一手资料变成研究效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这是一个再发明的过程。要写好研究报告,必需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草拟详细的写作提纲 撰写者必需统筹规划好文章的结构,组织资料,草拟提纲。拟定报告撰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构思的过程,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经过比较、提炼,进行必要的取舍和增删,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点和论据。并对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内容表达层次,每一章节叙述什么内容.交叉哪些图表、照片,都做缜密考虑。先列出粗纲,然后修改补充为详细提纲。有了详细提纲,便可以从全局着眼,开始撰写。 2.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是撰写过程的中心工作。对研究报告的三个主要组成局部(引言、正文、结论)的写作要求分别论述如下: (1)引言。引言是研究报告的开场白。引言局部必需说明进行这项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还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前面已有叙述。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 高尔基说过,开头的第一句是最困难的。研究报告有多种开头方法。有的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入主题;有的有的提出问题引入主题;有的交待研究的目的 和要求逐步玩展开。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科研报告的内容、写作的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们必需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沿,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局部篇幅;是研究报告的关键局部,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需重视正文局部的撰写。 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在正文局部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局部.都必需掌握充沛的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折、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资料说明观点,做到资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的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身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资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科,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效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