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四海好课 享科研成果——重庆全国品德课观摩活动专题报告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08: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四海好课 享科研成果

                        ——重庆全国品德课观摩活动专题报告

                      秦岭路小学 冯旭东

   2015年11月中旬,在中原区品德教研员王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赶赴重庆参加了全国品德优质课观摩活动。现将我的体会和收获分享于各位: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更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片面追求单一目标, 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实际的品社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品社教学的整体目标,照本宣科,知识“灌输”,课堂缺乏热情的交流与对话,导致学生不喜欢冷冰冰的品社课,对枯燥、教条的说教产生反感;其二,刻意追求活动形式, 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性和教育性,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高潮迭起,但实际目标达成不到位;其三,忽视道德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不善于把道德目标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原因在哪里呢?教师在教学中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活动的预设,没有根据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寻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发点,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优势,产生内在动力,自觉地开展道德学习,进行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规范。

      那什么是教学之生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发展要求、兴趣爱好的触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应达到教材、教师、学生三要素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共振,是让学生迸发生命活力的导火索,一经燃起就会绽放绚丽的光芒。下面就结合此次全国品德展示课的课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起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家长的在乎。儿童的兴趣是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认识去思考,去对照自己原先的认知,通过学习不断的纠正,提高自己的行为、思想水平。在我们的品社教学中要把握孩子们的生活兴趣点,激活孩子的学习创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课《我掉了一颗牙》牙齿掉了,有了蛀牙,怎样正确的刷牙……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孩子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学生最贴近的生活问题,生成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吃饼干,拿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到“发现牙病”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问题打下了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本课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掉牙、牙痛等这些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从中感到学有所用,知道以后该怎样保护牙齿。通过猜谜语、比赛、儿歌等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设计向儿童的生活延伸,挖掘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兴趣自然就会比较浓厚。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全员参与,在互动中获得护齿的保健知识,切实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贴近儿童实际的课,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切身体现的课才是真正的优质课堂,这也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