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同学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发生积极的情感,协助同学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陈晓华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P.29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婴幼儿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生:(很有兴趣地猜)
师:(展示盘里有2个桃)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在这节课上用小猴子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吸引同学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同学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5、充沛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同学感受数学有情有趣。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同学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同学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溢着智慧,使同学徘徊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要充沛挖掘练习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沛挖掘情境题中的人文因素,使同学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第14页第6题)的练习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我们先让同学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同学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让同学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同学纷纷发表自身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身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同学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这样的数学情境挖掘给数学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能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好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沛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布置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从同学的实际动身,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同学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同学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通过教学实践,从在新课引入时、在新知的探究中、在知识巩固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有以下几点战略: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示,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小朋友的全部学习活动,都随同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小朋友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同学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同学学习兴趣,触发同学发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同学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同学“趣”中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协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本文由小.学优秀教案.网收集整理-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同学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协助同学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同学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妙: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同学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时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同学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出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协助同学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同学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同学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创设“真诚的情境”,让同学在胜利的喜悦中体验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同学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实,没有半点虚假。比方:李海峡老师在上《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托一个透明的容器,内装了许多幸运星。师:希望得到幸运星的同学请举手,伸进去感受一下,估计幸运星的颗数。生1:大约450颗;生2:大约380颗;生2:我觉得它特别多,我也估计不了……。师:有方法知道它有多少颗吗?生4:数一数。师:一颗一颗地数吗?生考虑一会,提出:这些幸运星太多了,一颗一颗数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师:如何较快地数出这么多的幸运星?我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份与我同样多的幸运星,不同的是,你们的每10颗装了一袋。组员分工,用最快的速度数出幸运星的颗数。哪一组方法好,数的正确,幸运星就送给你们,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同学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一起分享了胜利后的喜悦——把幸运星分给了同学。每位同学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同学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同学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了丰富情感体验。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同学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同学的生活实际,符合实际生活中的规律,使同学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方,陈晓华老师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同学实际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同学来说是有意义的,同学是乐于接受的。
又如,石志刚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新课。
师:你们知不知道刚才大家精彩的表示吸引来了一个小伙伴,快看,
他来了! (课件出示小精灵聪聪:大家好,我是聪聪。今天我将和4个小朋友一起到三峡大坝游玩。你们愿意一起去吗?(愿意)这里有三种车,选那种呢?
课件出示3辆车:豪华轿车 97元依维柯 68元 普通客车 42元 )
师:假如让你选,你会选择哪种车?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选依维柯,因为它开的比较快,价格又不贵。
生2:我选豪华轿车,因为它开得很快,坐起来很舒服。
生3:我选普通客车因为它最廉价。
师:看来你们都有了自身的选择,很好。那就根据你们的选择,估计一下,聪聪5个人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出示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又是怎么估计的? (生考虑并汇报估算结果。)
97×5 把97看成100,5个100大约500元
68×5 把68看成70,5个70大约350元
42×5 把42看成40,5个40大约200元
此时,同学完全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可见,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发生学习兴趣。
(4)创设有趣的故事化情境,本文由(-www.xXJxsj.cN_)收集整理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同学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同学能够在故事所发明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熊军老师执教《循环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时地重复说几句话。
师:(板书:不时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局部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时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这里,教师从同学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同学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时地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同学的心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
(三)、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同学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身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同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考虑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同学提供必要的思维资料,设置“动境”,使同学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主要可分为发生式概念和属差式概念两类。所谓发生式概念是指这一数学概念是动态生成的。属差式概念是通过种概念与属概念差别来界定概念的内涵的。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同学“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同学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同学理解概念。如分数就是一个发生式概念,在教学时让同学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过程明确“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又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选取许多同学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同学摸一摸,说说自身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同学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同学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沛调动同学的全部感官。之后,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同学的好奇心,又能使同学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同学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的发明力,也让同学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