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阅读笔记:如何诗意地教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10: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业阅读笔记:如何诗意地教语文
        如何诗意地教语文
(一)   举象入境
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而入境,则是在举象的前提下,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不仅要让学生读书,还要“煮”书,“熬”书。如《古诗二首》“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背后的凄凉、哀怨、绝望,怎么让学生煮出味来?可以通过“举象入境”。
一年过去了,盼呀盼,王师没有来。10年过去了,学生再读“南望王师又一年”,盼呀盼,王师还是没有来。又一个10年过去了,读“南望王师又一年”,仍然没有来。就这么盼着,盼着,50年过去,黑发盼成了白发,儿童盼成了老人。想替遗民问一问,王师啊,你在哪里?为什么不来?这时,让学生再来读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再来体悟这个“又”字,凄凉、哀怨、绝望,都在里面了。一节好的课,要有象,要有境,要有韵。
(二)移情体验
何谓移情体验,简单来讲,就是找人和文的相契之点。将本我搁置,与人物的情感和心灵融为一体。这是非刚性的,而是柔性的言语素养。这其中,最难解决的是言语动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言语就只剩僵硬的躯壳。言语动机需要文本本身去召唤,这种召唤是“情”的召唤。情要“感”,感受不到就没有情;情要“动”,无法触动就不叫情。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以“纹丝不动”为基点,顺学而导,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英雄的伟大形象。
师:“现在,我们都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多近啊!你们要是稍有一个风吹草动,就会被敌人发现。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一起感受感受潜伏气氛的紧张和严峻。”
师:“如果你是邱少云,在自我牺牲和整个潜伏部队受到重大损失之间,你选择什么?”
生:我选择自我牺牲。
师: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果,是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宁愿以自己的剧痛、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友们的安全、来换取战斗胜利的坚强战士。同学们,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
(三)独特感悟
自由的境界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人的境界在思想,但当思想不能言说,尊严在哪里呢?若课堂上孩子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侃侃而谈,诗意便不远了。诗意便在这种状态中。让自己抽身而出,退居二线,让孩子充分地发表个性的感悟。感悟来自于当下的灵感,不是大量的逻辑推理而来的。感悟与体验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乎就是不假思索的。课堂上要让孩子静静地读,但时间不宜过长,应该是小步子地读。要认真地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如《长相思》课堂教学,通过朗读,同学们想象着眼前浮现的世界:“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我看见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
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从词句中发现想象的空间,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沉浸于氤氲的情意之中。这情意,是乡情,是亲情,更是诗情!
(四)传承文化
语文学习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对文化的传承,让自己通过语文学习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文化的人。让孩子更文明,更有书卷气。
《江雪》这首古诗的教学,当读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教师反问“老人真的在钓鱼吗?”有的学生回答:老人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学生回答:老人是在欣赏雪景;也有学生回答:老人非常孤独,一人出门钓鱼。这是学生发散思维的状态呀!而当学生联系柳宗元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时,更有人顿悟:老人看似钓鱼,实是等待。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呀。
这里涉及到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渔翁。历史上三个著名的渔翁:一是姜子牙,渭水之滨钓鱼,等待兼济天下的机会,这是一种隐忍的文化;二是严子陵,高尚的气节,淡泊的情怀,修身养性的文化;三是柳宗元,雪中钓鱼,等待政治的春天,他相信有彼岸的存在,但可能永远到达不了彼岸,这是一曲生命存在的绝响。
(五)激活想象
若孩子既有同情心,又有想象力,便进入了语文的堂奥,诗意自然就能被你捕捉到。
诗意语文的课堂上,应该时常看到孩子们在想象。例如《二泉映月》一课中,运用催眠式的想象情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的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阿炳独自一人走出家门,或许这是一个酷暑的下午,阿炳独自一人走出家门……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写下来。孩子们有了想象,就有可能走进主人公的经历,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六)启迪智慧
诗意是当下的,顿悟的,要做有心人。一位教师上《丑小鸭》这篇课文,当课即将结束时,有一学生发问:“丑小鸭本来就是天鹅呀,现在,他变成了一只天鹅,没什么可以高兴的,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听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傻眼了。老师却随机应变地引导:“如果丑小鸭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挫折,或者遇到挫折退缩了,回去了,长大了还能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呢?”,老师在反问这位学生的时候,突出了“真正”两字。童话有知识性和人文性之分,质疑的孩子显然是把这个人文性童话用知识性童话的思维来解读了。老师轻轻一点,孩子的思维就重新回到了人文性童话的意蕴中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1: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