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浸润在语言的芬芳与光泽里—《爱如茉莉》教学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0: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浸润在语言的芬芳与光泽里—《爱如茉莉》教学感悟
  《爱如茉莉》这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上的一道大菜,一道极易做出味的大菜。这堂课具有现在一般公开课课文所需要的元素:“含蓄、有情、细节”。含蓄让课堂具有了可供挖掘的思想深度;有情可以烫贴人心(学生,包括听课教师),让课堂具有温度;细节则让教学展开有了抓手,抓住细节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学期,我也尝试从细节入手,按照以下四块内容进行教学:“捕捉细节,共同谱写爱的赞歌”;“品读重点,理解生命的芬芳与光泽”;“分段讲解,深入品味‘爱如茉莉’” ;“回望全文,探讨‘茉莉’的作用”,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一、共谱“爱的赞歌”——这是站在学生立场的考虑。
  对于爱的细节,我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逐个剥笋分析。从我听的几节课来看,那说来说去都是“我的心中装着你”的终结意思。就句子理解句子,文气没有打通,只羽片鳞的理解不过是一地思想的碎片。所以我在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了“病床上的叮嘱”一节后,下面的类似“细节”则以续写“爱的赞歌”的方式轻装行进,课堂头绪减少了,但思维品质的要求却提高了——“爱的赞歌”不仅是言语表达的形式训练,还是全文高度上的意义统摄。这样的教学内容建构,是由文本决定的,更是从学生有意义的学考虑的。课文中那爱的细节描写是美的,但在一番又一番的拖沓碎解后,还有什么美的意境?这些细节所表示的爱意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理解,你硬要学生用些大白话来置换那如酒醇香美的细节语言,其结果必然导致学习的兴味索然。杨九俊院长不是提倡洗课吗?这种学生会的教学内容就应当舍去,这样败坏学生阅读胃口的教学行为就应当洗去。诗情的细节需要诗情的教学,师生提炼共创的“爱的赞歌”就是诗情的释放。你看,“病床上仍然惦记着的那盘饺子”,“出差归来直奔医院的匆匆身影”,矛盾中充满张力。文章的细节是美的,这里提炼的细节语言更精致,更令人遐想回味。读着自己不经意间完成的“爱的赞歌”,学生的内心会荡起一股诗情:爱是美的,语言是美的!
  二、“生命的芬芳与光泽”——学生阅读的盲点正是教学的亮点。
  第一次读课文,就注意到了这一句,感觉有味,到底什么味呢,一下子又不能说清。在后来的反复阅读中,终于明白其中的深意。你看,作者带着茉莉推开病房门:父母执手而眠,阳光温柔地照耀,作者禁不住感叹“一切者浸润着生命的芬芳与光泽”。茉莉的芬芳是醉人的,阳光的光泽是温暖的,父母的爱是温馨的,这一切叠加在一起是什么?是生命的美好!这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可谓匠心十足啊。可惜,听课,看课录,没有一位老师对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做出反应。是太难,认为无关紧要,还是自己本身就没有把课文读透?课堂上问学生,学生也是一个思想踉跄。——学生阅读的盲点正是阅读训练所在。“一开始老师也没有读懂”先稳一稳学生的情绪,然后进行阅读方法的指点,把这一句放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场里来理解。当学生理解了“一切”的所指,作者含蓄抒情意旨也就为学生把握。于是,这阅读的训练点又因为学生思想的爬坡成为课堂的亮点。如果说,是爱让病房浸润于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那么是思想,让我的课堂也拥有了生命的芬芳与光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0:07:56 | 只看该作者

  三、品味“爱的茉莉”——言意互转,这是语文的魅力。
  抠字眼品味,抓联系推想,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其意义不仅在准确地把握文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遐思中享受阅读的情趣。言意互兑,精彩无限。当映子得知母亲膀臂麻木的原因后,“心里一定会想起与母亲关于爱像什么的对话。她会怎么想呢?” 在学生想象表述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作者实际写了什么?”学生朗读后,继续追问“这难道就是写景?”于是借景抒情的语文知识引出,于是学生将“景”之“情”理解,深刻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言意由互转而融合。还有,文末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为何是句号呢?这个问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需站在全文高度上理解。当学生读进文章里去,文气打通了,触摸到作者的文思,学生自会体验顿悟的酣畅快感。所以,“言”与“意”的结合和转换正是语言教学独特魅力——诗意之所在。
  四、探讨“茉莉”的作用——从读学写是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
  我们常常讲“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这话是对的,但除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真”之外,写作思路与方法同样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该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显然最具挑战性。我们有些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写不好。分析原因,往往并非缺少写作内容,而是写作技术上存在障碍。这需要教导,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我们不排除天分好的学生在阅读中会悟出一些写作的技巧,但大多数的学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很难想象对于什么是“主题”、“结构”、“线索”、“情节”、“细节”、“伏笔”、“留白”、“衬托”、“借景抒情”、“起承转合”等语文知识一无所知的同学能有什么出众的写作才能。这需要培养。前不久,听著名学者摩罗讲座,对语文教学他就提出一个观点,语文教学主要应当是写作的教学,是写作技术的指导教学。他说,音乐、美术教学都是一个个技巧的教学,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也需要一个技术一个技术的教导。操作上可以提供体现一类写作技术的范本,让学生读,接着就是仿写,四十分钟完成。一学期靠写那么十几篇文章是培养不出什么写作能力的,所以,到了大学,文章仍然写不顺,写不明白,更别说文采。虽然我还不敢就如摩罗那样义无反顾地教学写作,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我想应当不难做。陆游说:“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本课带领学生作高端的全文眺望,理解把握作者写的技术,避免陷在文本的细节沟壑里,做一只迷路的羊羔,这,应该不是坏事。

东湖塘中心小学 乔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