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5 20:07:56
|
只看该作者
三、品味“爱的茉莉”——言意互转,这是语文的魅力。
抠字眼品味,抓联系推想,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其意义不仅在准确地把握文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遐思中享受阅读的情趣。言意互兑,精彩无限。当映子得知母亲膀臂麻木的原因后,“心里一定会想起与母亲关于爱像什么的对话。她会怎么想呢?” 在学生想象表述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作者实际写了什么?”学生朗读后,继续追问“这难道就是写景?”于是借景抒情的语文知识引出,于是学生将“景”之“情”理解,深刻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言意由互转而融合。还有,文末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为何是句号呢?这个问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需站在全文高度上理解。当学生读进文章里去,文气打通了,触摸到作者的文思,学生自会体验顿悟的酣畅快感。所以,“言”与“意”的结合和转换正是语言教学独特魅力——诗意之所在。
四、探讨“茉莉”的作用——从读学写是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
我们常常讲“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这话是对的,但除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真”之外,写作思路与方法同样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该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显然最具挑战性。我们有些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写不好。分析原因,往往并非缺少写作内容,而是写作技术上存在障碍。这需要教导,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我们不排除天分好的学生在阅读中会悟出一些写作的技巧,但大多数的学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很难想象对于什么是“主题”、“结构”、“线索”、“情节”、“细节”、“伏笔”、“留白”、“衬托”、“借景抒情”、“起承转合”等语文知识一无所知的同学能有什么出众的写作才能。这需要培养。前不久,听著名学者摩罗讲座,对语文教学他就提出一个观点,语文教学主要应当是写作的教学,是写作技术的指导教学。他说,音乐、美术教学都是一个个技巧的教学,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也需要一个技术一个技术的教导。操作上可以提供体现一类写作技术的范本,让学生读,接着就是仿写,四十分钟完成。一学期靠写那么十几篇文章是培养不出什么写作能力的,所以,到了大学,文章仍然写不顺,写不明白,更别说文采。虽然我还不敢就如摩罗那样义无反顾地教学写作,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我想应当不难做。陆游说:“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本课带领学生作高端的全文眺望,理解把握作者写的技术,避免陷在文本的细节沟壑里,做一只迷路的羊羔,这,应该不是坏事。
东湖塘中心小学 乔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