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专业生长:第二讲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授业
在讨论“教学智慧”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传道”。这是借用韩愈的说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个词语可以有多种解释:第一,传道。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同学构成影响。第二,授业。“授业”指的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等。我这里所理解的“授业”,主要是传授“学业”,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谈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我把它跟“授业”联结在一起。第三,解惑。这意味着引起同学主动学习:让同学有困惑之后,再引导同学解决困惑。总是有人喜欢“新概念”,我个人比较喜欢把“新概念”跟已有的“经典概念”联结起来,不把它完全分开。不必把经典概念推倒之后,再建立一些新概念,这样不太好。我讲教师的教学智慧时,首先想到的词语是“传道”。我把它跟“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结起来。我觉得这样是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授业”。
对于老师来说,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期望就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他们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家长和教师最期望的是授业,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我提出几个教育比喻,或者叫做教育隐喻。
第一个隐喻我们把它叫做“游戏”。什么是学习呢?好的学习有游戏感,它就是一种游戏。好的学习应该是像玩一场游戏。现在校长都遇到两个比较大的难题,尤其是初中校长,其实现在小学校长也遇到这个难题了。
第一个难题是“早恋”。现在校长就害怕这个事。有校长跟我说:“我们学校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学校了,是一个集体恋爱的地方。有些小女孩们回去跟家长哭。哭什么呢?她说:妈妈,没有男孩给我写信,别的女孩都有男孩给她写信。没有男孩给她写信,她很伤心。有些老师自身就是家长,他就跟我谈这个事情,说:“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变得不了解小朋友,不了解学校,不懂学校了。怎么学校变成这个样子了?”这是第一个难题。
中国家长对早恋,中国老师对早恋的态度,现在看来,有点不人道:凡是中同学谈恋爱,都叫早恋。凡是早恋,都不正当。然后邀请一帮很笨的老师去作个讲座。什么讲座?就是“青苹果是涩的”。可是,同学说:“我就喜欢吃青苹果。”还有的同学说:“我们早就不是青苹果了。”看来,所谓“青苹果是涩的”,不具有说服力。另外,也有专家说:“啊!早恋不是坏事。国外的小学高年级的小朋友就学会接吻,到了初中就有很多的舞伴,很多的partners,不时的交换。到了高中,就有好多怀孕。这不是一个什么坏事。到了初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就给同学发避孕套。”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教育谣言。我不鼓励家长和老师用不人道的方法去处置同学“早恋”问题,但我也不怂恿同学恋爱。曾经有家长给我提问:“假如你的孩子在读初中的时候,她带了一个小混混男青年到家里来,说,这是我的男朋友,今天晚上他就住这了,你怎么办?”我说:“我就把他踢出去!”你看,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就是同学到网吧里面去打游戏,网络游戏,网瘾。对于游戏,网络游戏,网瘾,也不可简单。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博士是研究课程论的,他的小朋友读小学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小孩问:“你是研究课程的吗?”他说:“对。”小孩说:“我给你提个建议,你看以后能不能把中国小学的课程都变成漫画式的,把中国的中学课程都变得像武侠小说那样,那我们都喜欢学习了。”说的多好啊。但是,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网络游戏意味着什么?我为什么关注这个事?也许再过几年,我会系统关注这个事,现在我没法拿出完整的时间去给予关注。我对游戏的基本理解是:那里面隐含了学习的秘密。
为什么小朋友那么喜欢游戏?我们还有一些没出息的成年男人也是坐在电脑面前打一个接龙扑克的游戏。你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一个很简单的扑克接龙游戏,坐在电脑面前竟然可以玩一个晚上?
游戏里面有学习的秘密,它牵着你往前走,它让你卷入进去。它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最重要的是,做游戏的人,他没有其他的功利,他从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成绩感。这个成绩感是怎么来的呢?很多游戏具有不确定性,你介入,你参与了游戏之后,你一定会得到某种奖赏。你即使有失败的时候,你也可以不时地看到反馈和矫正。这次失败了,但是,它给你另外一种可能,你下一次可能胜利。你下次又失败了怎么办?它还给你一种可能,下下次可能就胜利了。它不时的让你有希望,不时的给你反馈。
电脑游戏最初很简单:你打对了一个字,做对了一道题目,电脑里面马上就出来一个声音:“你太棒了,你真棒!”后来,我们中国的老师也学到了:“棒棒棒!你真棒!”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奖赏,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可能是奖励,正面的鼓励。有时候你也会失败,游戏能让失败者看到,只要你愿意坚持,你下一步很可能就胜利。它永远不让你绝望。没有哪一个游戏是让游戏者绝望的。而且,游戏很简单,比如说你去打乒乓球,一拍挥过去,你立刻得出一个结论。你看得到你这个挥拍的姿势,这个力量到底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看得很清楚。
可是,我们现在的学习看不到这个反馈的效果。我们的同学做了一个练习题,不知道自身做的对还是不对。我们老师让课代表把练习本收到办公桌上去,有时候一放就是两天、三天,有的放五天,放一个月。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多么渴望老师给我一个评价。可是,等了很久之后,等下次作文本发下去的时候,他的感觉全忘了,同学不知道当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全忘了,因为没有和时的反馈。
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和时反馈。通过和时的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这是所有学习里面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我们不要小看这一条很简单的结论,很多小朋友的学习成果不好,与这一点强化不够、反馈不和时、没有得到和时矫正有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下学自行车:一个小朋友读书不怎么样,考试成果不怎么样,但是他有可能学自行车很快。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去让他学开汽车,他很快会学会,你知道为什么吗?技能跟学习跟游戏有一致的地方,就是它能让你有看得到的反馈。你开车踩错了油门,你踩吧,让你吃一点苦头,你就知道了。你骑自行车,该转弯的时候,该往左拐的时候,你要是用力不均衡,你就会摔倒。它立刻让你有反馈。我们现在小看、轻视技能的学习了。我所理解的知识学习,它的秘密就隐藏在技能学习那里。你假如想知道知识学习有什么秘密,请你想象一下,小朋友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成人是怎么学会开汽车的?你说:“那跟知识学习不一样啊!”是有差别,但仍然有很多是一样的。不要因为差别而掩盖了它们之间的相同。
技能学习还有一个秘密:它是整体学习。比如说,一个游泳教练教你学游泳。他说:“现在,手打开,手伸过去,用什么动作,这个手再过来,用什么动作,然后这个手飞起来,再用什么动作,他可能分解这些动作。”但是,你一旦进入水里面,你用什么动作?你全身的动作都用上,还有教练没有讲的腰部和肚子都用上了。这种学习是整体学习。
我再重复一遍。技能学习隐藏一个秘密,它可以把很多技能分解,但是,一旦进入真实的学习,它就成为整体学习。这就是我提交的第二条教育比喻,或者叫教育隐喻。什么隐喻呢?学习就是“认地图”。
地理老师,优秀的地理老师,简直就是所有优秀老师的楷模。不要小看了地理老师。地理学习隐含了很多教育秘密,隐含了同学学习的秘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座的各位老师,我现在给你安排个任务,一个星期之内,把北京市地图上的所有街道都能弄明白。假如我有时间,我愿意做这个试验。一个星期,甚至不需要一个星期,你就能够知道北京市的每一条街道。我询问任何一条街道,比方安外大街88号。你说:“我知道。从哪里动身,经过几环路拐到安宁门,再往哪个地方绕过去,就到了安外大街88号。”我假如询问:北京地坛公园在哪里?你说:“我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就可以去那里了。”你知道你是怎么学会的吗?
假如方法不当,你永远学不会。比方,今天你对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学习北京地坛公园周围的路线……”明天你对同学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首都机场的交通。”你让同学去学吧。你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教,同学一条一条地学,同学永远无法掌握北京地图。
怎么才干够学会呢?
第一个秘密,确定自身在哪里,这很重要。确定我现在站在哪里。比方说我现在住在北京大兴黄村的“校长大厦”。
第二个秘密,确定北京市有几条主干道?东西走向有哪几条,南北走向有哪几条……这是干什么呢?这就是整体学习。我现在询问任何一条主干道,你要能够告诉我,从黄村“校长大厦”这个地方动身,怎么可以到达那个地方。主干道掌握之后,接下来再开始学习分支,分叉的街道。
假如你是反过来,你去学地图:先学分叉的街道,学很细节的街道,然后再学主干道,这当然也是一个方法,但你很难学会。
老师们,你假如学画画,你会知道徐悲鸿这个人。徐悲鸿的太太写了一本书:《徐悲鸿传》。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很感兴趣:“致广大而尽精微”。画画的老师都知道,他绝不允许你先画具体的部位。画画的老师是不会允许你这样做的:首先,画一个眼睛,把这个眼睛画得非常好。一只左眼画好之后,再去画右眼。右眼画好之后,再去画鼻子……这是不允许的。画画的老师会告诉你,先确定他是一个国字形的还是一个圆形的脸。假如是一个国字型的脸,先画一个长方形,再把四个角切割成脸的形状。接下来,确定眼睛在什么地方,相当于交通的主干道,那是东西走向的。然后,确定鼻子在哪里,那是南北走向的,画一条线。首先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在中间画一条线,人的眼睛就出来了。然后上下画一条线,人的鼻子出来了。下面再画一条线,那是嘴巴。上面有一条线,那是鼻子的方位。再画一条线,确定眉毛在什么地方,耳朵在什么地方。顺着眼睛的地方延伸过去,把耳朵的方位也画出来了。
一直画整体,怎么能够把那张脸变成像个具体的人脸呢?你当然不能一直画整体嘛,你也要画细节。在某个时候你肯定要把眼睛画得很像一只眼睛嘛。什么时候画呢?当你把整体的主干道确定之后,你才去画细节。这就是徐悲鸿说的那句话:“致广大而尽精微”。首先要把“广大”的那些主干道确定下来,然后你再努力去把很精微的细节局部画好。这就是学习的秘密。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小朋友们很害怕考数学,我也害怕。在我的《教育自传》这本书里面,我写到我的高中老师——一个姓金的老师——怎么教我们数学。她讲任何一道题目,都会首先告诉你:这道题目在考你什么主题的知识,它在课本第几册里面第几页,还有第几册的某一个章节也跟这个知识相关。这道题就在考你这个相关的知识。金老师会告诉我们:这道题,它可能是由一道什么样的母题变过来的。就是说,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母题:就像一个母亲,生出很多小孩。你遇到任何一道数学题,你必需知道它在考你什么知识,它的母题是什么。我们的数学老师就给我们总结出十几个母题。她说:高中数学就这十几个母题。你只要把这十几个母题学会了,相关的变式你也学会了,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学高考怎么考了。我数学成果那么差,走向高考考场的那天,浑身是胆,大义凛然,根本不害怕数学。因为我的老师说了,只要把这十几个母题搞明白了,就不用担心。我觉得我是差不多都搞明白了。我的数学成果那么糟糕,一百二十分的满分,那年我竟然考了一百一十八分,只丢了两分。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整体学习”。任何一个细节知识,你一定要能够整体地教、整体地学。
请老师们记住学习的这两个比喻:第一条,学习就是“打游戏”。第二条,学习就是“认地图”。“整体教育”和“和时反馈”,这两条很重要。
为了解释“和时反馈”,我再推荐几个案例。
中科院的卢仲衡先生曾做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什么叫“自学辅导教学”呢?有几个步骤:
第一,启发。就是“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大概要学哪些知识。”他把它叫做“启发”。
第二步,阅读课本。老师并不着急课本,好你去读课本吧。他把它叫做阅读课本。
第三步,练习。读了课本之后给你一个练习本,练习本里有你应该做的那些题目,而这些题目跟课本的题目很像。既然你读懂了课本,你就差不多可以做这道练习题了,这是第三步。
第四步,当时知道结果。你不是说做了练习吗?怎么办呢?当场知道结果,你到底做对了没有。我们以前学外语的时候,有一种配套的练习,前面是试卷,后面是试卷的答案。我们有些老师们整我们的同学,把后面的答案用剪刀剪掉,然后把练习册发给你。为什么呢?他担心我们看后面的答案,不认真做练习。但你不知道这个答案,它有它的意义。就是我做了这个练习之后,我再去核对答案,看我做的对不对。这是很重要的。
第五步,小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卢仲衡先生做“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他就把这几点守住了:第一,启发;第二,阅读课本;第三,练习;第四,当时知道结果。第五,快要下课了,老师稍微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出现了哪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事。”总结之后,大概就下课了。
他们当时规定得很机械,每节课,老师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越十五分钟。还有半个小时,一定是同学自身看课本,自身做练习。这种比较机械的规定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但后来其他人也有类似的做法,也规定老师讲课不能超越多长时间。
湖北黎世法先生也做过一个实验:“异步教学法”实验。“异步教学法”是什么?跟“自学辅导教学”很类似。
首先是“自学”。自学什么?就是看课本嘛。同学不是有课本吗?让同学自身去看课本吧。
第二步,“启发”。看了课本之后,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讨论?有问题提出来,就提供相关的解释。
第三步,“复习”。就是重新复习一下,我刚才学了什么。
第四步,“作业”,其实就是“练习”,跟卢仲衡的做法很类似。你不是有课本吗?课本上面不是有例题吗?有一道练习题跟例题很像,你既然读懂了例题,你就应该会做这个练习题了。
第五步,“改错”。作业之后呢?黎世法把它叫做“改错”,当堂改错。怎么改错呢?同学之间相互改错。老师不可能很快地改那么多同学的作业,同学之间相互改错。交换试卷或者交换练习本,相互评改。同学要学会使用红笔,学会怎么去给他人改错误,怎么去跟他人交流。
最后一步,跟卢仲衡的一模一样,叫“小结”。自学——启发——复习——作业——练习——小结,一共“六步”。卢仲衡的是“五步”。卢仲衡的是:启发——阅读课本——练习——当时知道结果——小结。
现在看来,这些做法都比较机械。但是,这些做法里面都隐含了教育最基本的秘密,隐含了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原理。就是说,一定要通过和时反馈与矫正,让小朋友们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习。一旦出错,要能够得到和时的反馈,否则,错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同学将不再学习,他会放弃。这就叫“反馈与矫正”。后来,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很著名的教学实验,很多老师们可能听说过。它叫“目标教学”实验,也叫“掌握学习法”。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目标教学”是干什么的?一般认为,目标教学就是先确定一个目标:我们今天要学什么,然后,下课之前,我们看看这个目标到达了没有。这就是目标教学吗?不是。目标教学的真正的秘密在于:今天要学习某一些知识,这是一个目标。接下来,它要做一个事情,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同学自身的学习之后,有一个“现场作业”,有一个现场练习,看你这个目标到底掌握了没有,理解了没有。假如没有理解怎么办呢?目标教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重新再做一次。它允许你有第二次练习的机会。第二次怎么做呢?在第二次做练习之前,老师再给你辅导,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协助,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再学下一个单元。假如不明白,不学下个单元。所以,目标教学实际上是中国近代三十年代做的“单元教学法”(也叫“莫里逊单元教学法”)的一个延伸和更新。“单元教学法”就是一个单元学完,再学下个单元。这个单元没有达到掌握水平,永远不学下一个单元。
我们现在的小朋友怎么在学习?你今天没有学会,你明天也要学新的内容,谁让你不会的?他人怎么都会了?于是,我们的小朋友们今天没有明白,明天又没有明白,到后天永远不会明白了。今天爬楼梯掉了一坎,明天看到他人爬上去了,把楼梯也抽掉了,掉了两坎。你让他怎么爬上去呢?我们现在的教育,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飞人式”的教育、“超人式” 的教育。它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不经过爬楼梯就飞上去。显然是飞不上去的。
现在能够解决问题的唯一的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到原点”。小朋友们成果不好怎么办?没有别的方法,“回到原点”吧。你的原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哪一步知识点没有学明白,一定要回到那个知识点去。这个知识点没有弄明白,下个知识点你肯定就受影响,尤其是数学。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同学害怕数学吗?语文课不用怕,他住院半年,回来之后,照样学语文,还可以听得明白。数学课不同,不要说半年,一个星期之后,你就听不明白了,跟不上了。它的逻辑非常清楚。学数学就是一道梯坎一道梯坎地往上爬。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提出一个原则,叫做“小步子教学”。就是说,你的步子要一步一步的,比较小。你不能大步,否则,同学学不会的。这个太重要了。
从游戏这个地方,我们找到“反馈与矫正”的秘密。它很重要。为什么?因为学习就是这样的:它就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一下子让同学跳跃,更不可能在同学学不会的时候,我们只要训斥他,他就能立刻跟上。那样他是跟不上的。
此外,我提出两个概念,第一个叫细节教育,第二个叫整体教育。你假如听了有关英语教学的报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学的报告,都会强调整体学习。英语怎么学呢?他告诉你:很简单嘛,英语学习就是“多听”。英语教学不是记单词最重要吗?我们考试很看重记单词,尤其是考托福和GRE考试,单词是最重要的。但是,英语教学法专家会告诉你:英语应该整体学习。我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英语教学的报告,放几个片段。你看看英语教学的专家们为什么强调“整体学习”,“整体学习”究竟意味着什么。(播放杜子华先生主讲的《胜利英语学》)
让我们记住录像里面的最后一个结论:“简单,就是好的;越简单,越好;最简单,最好。”
你知道什么叫“简单”吗?我刚才讲北京的交通,我讲怎样画一个人的脸,一个人的脸就是一个交通系统:哪是南北走向的,哪是东西走向的,你要分出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然后,就可以画出来完整的图像了。
学英语的秘密是:外表上是学语法,学单词,其实不是,实际上是整体学习。你有整体观念,你就获得了“简单”结构。科学里面讲的“简单”更奇妙。什么叫科学呢?科学就是从“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出“简单”,这就叫科学。你知道是怎么找出来的吗?它是从整体上找出一个或者几个结论出来。还得回到整体。
中国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同学们先学单词,然后学句子,然后学段落,然后学一篇一篇的课文。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师们想像一下,能否直接先学文章?由文章再来促进学句子,由句子再来带动学单词?你说,不可能的,没有人这样学会的。你知道小孩学语言是怎么学会的吗?爸爸妈妈是否会说:“婴幼儿,苹果,香蕉……”一个单词接着一个单词地教?没有哪一个爸爸妈妈是这样教的。爸爸妈妈都是不时的训小孩:“过来!吃苹果!苹果不好吃?吃香蕉……”然后,不时地跟他们说话。我们都是整体地说话,小朋友慢慢就记住了句子。记住了句子,慢慢地就记住了某几个关键的词语。它是这样学语言的。
这就是细节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区别。学知识的时候,为什么小朋友们慢慢地学不会了?更可怕的是,为什么小朋友们一步一步的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最后还是不不会考试?小朋友们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都记住了,那怎么就不会学英语了呢?小朋友们这道数学题会解决,那道数学题也会解决,但是怎么考试就不会了呢?不奇怪,因为他解的这些数学题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节的知识点。他没有把这个知识点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
这是我们推荐的几个案例。我做一个总结。教师在“授业”的时候,第一,要能够“和时反馈”。第二,要重视“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这个词语被很多人丢弃掉了。“知识结构”为什么在中国曾经那么大张旗鼓的谈论,怎么现在很多人不怎么讲了呢?甚至有人到了国外考察,回来之后,就讽刺与“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讽刺什么呢?“知识结构”这个词语是与美国专家布鲁纳这个人相关。我们中国人到了国外,就问美国的专家:“你们美国的布鲁纳先生是不是很厉害?”结果美国人问:“布鲁纳是谁啊?”于是,中国人回来就宣扬说:“你看看,我们中国人把某一个外国人当作神来崇敬,其实,美国人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我也问过美国的校长、美国的专家:“你们美国校长看不看杜威的书啊?”结果那些人说:“who is Dewey?”我说:“杜威你不知道?我们中国人都看杜威的书,学教育学的人都看他的书。比方《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明日之学校》,那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界的经典文本。我们都看他的作品。我们中国教育界有几个很厉害的人都是杜威的同学,比方陶行知,比方胡适,比方蒋梦麟,都是杜威的同学。我们觉得杜威是很重要的人呐!”他说:“我们美国人基本不看杜威的书,我们都不知道杜威是谁。”但是,老师们,千万别把这件事情简单化。不要以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美国人他不懂布鲁纳,不懂杜威,就以为布鲁纳、杜威在美国根本没有影响。杜威不止在美国有影响,他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有影响的。至于布鲁纳,他领导的课程改革据说不太胜利。我们中国人马上说:“在美国都不胜利,我们怎么能够在中国做那样的实验,怎么能够那样强调知识结构、结构课程呢?”
各位,我提出一个结论,你可以考虑。我刚才讲那么多,说学习就是“认地图”。什么叫“认地图”?就是一定要找到整体的知识结构,否则你永远不会学习。我也讲学习就是“玩游戏”。游戏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和时反馈”。这两点加起来,就构成了学习的关键秘密。
当然除了这两条之外,还有一条秘密,它一起构成有关学习的三条隐喻:第一,学习就是“打游戏”(当然我是打引号的,不是说让小朋友们真的跑到网吧里去“打游戏”);第二,学习就是“认地图”;第三,学习就是“学走路”。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学习。
我重复一遍,什么叫学习呢?第一,学习就是“打游戏”;第二,学习就是“认地图”;第三,学习就是“学走路”。“打游戏”它意味着反馈与矫正是重要的;“认地图”它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否则你会迷路的;第三个更重要,学习就是“学走路”。
解惑
“解惑”意味着先让同学有困惑,然后教师才去引导。“解惑”实际上是引起同学“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协助同学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协助是让同学“解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和”。[1]由此,我推荐一个教育隐喻:“学习就是学走路”[2]
“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身经过爬行,然后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身走,不能由他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尝试、摸索、跌倒、摔交之类的错误是生长的正常代价。假如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
“学走路”可以作为一条经典的教育隐喻。这是说,学习是自身的事,他人只能提供协助,但无法代替。成人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小朋友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放手”。
这个秘密至少在叶圣陶那里已经被识破。1962年,叶圣陶在给教师的通信中提出: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3]。假如说“学习就是学走路”可以视为一条经典的教育隐喻,那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以视为一条经典的教育口号。
你知道你的小孩怎么“学说话”、“学走路”的吗?我刚才举了个例子说整体教学就是学语言。什么是学习?学习的秘密很简单,第一,学习就是“打游戏”;第二,学习就是“认地图”;第三,学习就是“学走路”。有没有哪一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一直抱着,他就会走路了?有没有哪一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一直背着他,他就学会走路了?有哪一个爸爸妈妈笨到如此的程度,小朋友已经会走路了,还一定要抱着他?现在有没有哪一个爸爸妈妈,小朋友一旦走路的时候摔倒了,就说:好,再也不要走了。以后爸爸抱着你走。有没有这样笨的父亲?
在“学走路”的问题上,有几个简单的比较研究。据说,美国的家长亲看到自身的小朋友学走路的时候跌倒了,让他自身爬起来。小朋友不是在哭吗?让他哭够了之后,自身爬起来,然后再接着往前走。中国的爸爸妈妈怎么做的呢?看到小朋友摔倒了,赶紧上去把婴幼儿抱起来,说:“婴幼儿别哭哦!都是‘地’太坏了,我们把‘地’打一下好不好?打‘地’一下好不好?再打一下。这个‘地’太坏了!”等到我们小朋友长大之后,他一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就会觉得全是他人的坏,不是自身的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爸爸妈妈不多了,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小朋友是怎么学会走路的?
人类最初像猴子那样,在地上爬,慢慢地学会了站立。小朋友也是这样。小朋友先在地上爬,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了。一个巨人就这样站起来了,很了不起。他跌跌撞撞,不时的摔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允许同学摔倒,允许同学有错误,这就是“学走路”的暗示。“学走路”让我们明白,学习就是一个自身走路的过程,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没有哪一个小朋友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有一些老师很骄傲,说:“我们学校培养出了三个北京大学的同学,我们学校培养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同学。”你以为那是你教出来的?那是他自身学出来的。倒是学校里有三个小朋友后来进监狱了,那有可能是你教出来的。你说:“你太过分了,你把我们老师的形象损坏得太多。”你想想,那三个小朋友为什么进监狱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老师对他没有太多的关怀?假如有足够的关怀,一所好学校,就能减少很多监狱。这是有可能的。真正的好同学,老师只要稍加引导,他自身就能够往前走。
有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印第安老人很有钱,他想买一辆汽车。他就坐着马车去买汽车。买到汽车之后,他不会开,怎么办呢?他就把这个汽车绑在马车上,把汽车拖回来了。他不知道,汽车自身是有动力的。只要人能够把发动机发动起来,点火,踩油门,它就能够启动,它自身就会往前走。不只自身能往前走,它还能带着他人往前走。这就是“汽车”。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辆“汽车”。我们只要给小朋友提供必要的协助:第一,启动。第二,让他有油,我们要能为他加油。你知道“加油”是什么意思?我们看他人拔河的时候,就喊:“加油!加油!”你知道“加油”是什么意思?就是发动汽车的意思嘛。那么我们的小朋友,我们怎么给他“加油”呢?很简单,就是说,你要鼓励,鼓励就是加油。小朋友假如不自信,你就说:“我相信你行!”这就是“加油”了。人的学习是要“加油”的。
另外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小朋友自身往前走。我找到的这个案例是刘坚老师推荐给我的,叫《父亲的脚后跟》。这个人经常跟着自身的父亲上街,但是他总是跟在父亲的后面走,从来不走在前面。忽然有一天,他父亲翻过一个小山坡之后,他翻的比较慢,结果没有翻过去。等他翻过去的时候,他已经看不到他的父亲了。他又害怕又焦虑,在那里哭喊,一直坐在那里哭了几个小时。直到他的家长亲回来接他。他说:“我在这里等了几个钟头,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出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不知道我早在半途就丢掉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的。你不要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其实,老师经常会干这种事情。老师很自信地往前讲课,以为我们的同学都懂了。其实他不知道,我们的同学根本不懂。等到期末考试,老师才知道,哇!同学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这种老师不知道,他早就应该回头看看他的同学。
今天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告诉同学:我们应该去哪里?从不指出大体的方向,一开始就下定义。让同学一步一步陷在推理的泥坑,以为这样便是工作,便是考虑训练,这就是数学。其实,这只是形式。问题出在哪里?同学看到的不是大的方向,就像故事里的小孩:他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他看到的只是布鞋不停的晃动,简单的左右、左右地交替换脚。但一旦没有了布鞋在前面带路,便觉得一切陌生:家在哪里,路怎么走,什么都不知道。故事的作者说:“我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假如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肯定在走过一趟之后就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假如父亲是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会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面,宁可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止会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而且整个交通我都会明白,还能够帮他办一点事情。”
这就是“学走路”对教育的提示。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智慧的?让我们记住这几个比喻: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
记住了这几个比喻,就会引出“授业”与“解惑”的秘密:第一,和时反馈并矫正;第二,整体教育(知识结构);第三,引起主动学习。
“授业”、“解惑”与“传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我所理解的教师的“教学智慧”。
[1] 马克思在谈到关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指出:“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和建立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的生活领域,都是以人身依和为特征的。”
[2] 参见刘良华:《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2006-4-18)[2006-7-27] http://blog.cersp.com/18893/497734.aspx.
[3] 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20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