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个体性、主动性、内在性等特征,而自我导向性学习则能很好地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些特点。文章在介绍自我导向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的基础上,对自我导向性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和如何促进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自我导向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自主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对很多教师来说,在职进修和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外部强加于身的一种负担,在目标和要求的制定、内容的布置、项目的规划,甚至时间的选择、结果的评价等方面,教师都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的空间。教师只能以被管理者、被发展者的身份,依照外界促发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人员)的要求和安排被动地行事。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接受培训的教师还会成为受批评的对象,专家学者以“先进的”、“超前的”理论与实践“代表者”的身份出现在受训教师面前,慷慨陈词,而接受培训的教师则被看作是“落后的”、“陈腐的”和“无能的”代表,是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被改造的对象。这样,教师缺乏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在所难免。而近年来国外成人学习中所盛行的自我导向性学习模式正是为了提高成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而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对消解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被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专业发展的功效性颇有借鉴意义。
一、自我导向性学习的含义
自我导向性学习是近年来世界教育领域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和方法,它在成人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美国学者戈瑞森(D.R.Garrison)所言,“在成人教育中,没有任何领域像自我导向性学习那样获得了如此广泛的重视并拥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1]。
自我导向性学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但直到1961年,美国学者侯勒(Houle)依照参与学习的原因将成人的学习分成了三类:目标指向性的、活动指向性的和学习指向性的(后来的研究者把“学习指向性的”学习界定为“自我导向性学习”)。自我导向性学习才开始成为一项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随后,著名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将其定义为:“一种借助或无需借助他人协助的、由个体自身引发的以评价自身学习需要、形成自身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战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2]这一定义是最为常见的,但也有不同意见。如加格利尔米诺(Guglielmino)指出:“自我导向性学习者是指个人能够自身引发学习,并能独立而继续的进行,他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够应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布置适当的学习步骤,发展完成学习的计划和利用时间加以进行的人。”[1]戈瑞森认为自我导向应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自我导向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它依赖于做出学习决定的机会和能力,应被看作是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合作的过程。自我导向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必需包括学习者承当构建意义的责任以和与他人一起对教育过程进行控制[3]。
直到目前,学术界对自我导向性学习的概念仍争论不休,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即“过程观点”与“个性观点”[4]。所谓“过程观点”,关注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承当主要责任的学习过程,教学机构和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所谓“个性观点”,则集中在学习者意愿或选择承当学习的责任。因此,自我导向性学习逾越了保守自学在理念、含义、方式和过程上的局限,将作为教学过程的外在特征与作为学习者主动承当学习责任的内在特征融合起来,将自主的学习与借助外来的支持结合起来,将学习的责任与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活动,是促进个性和才干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自我导向性学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自我导向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和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标明,自主性是人之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实质性内涵,是“人格生长”的核心要素,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主意志和自由意志的欲望,都不愿意被客体和外界所宰制与限定。自我导向性学习能使教师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和需要,自主地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和学习的发动、监控和终结等,使教师拥有充沛的专业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这种以教师为本位的思想和活动,能充沛尊重教师的自主意志、尊重教师的感受、尊重教师的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就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投身教师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充沛发挥,反过来也会提升对自身的选择负责、对自身的行为负责的理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使学习和发展能持续不时地进行下去。
(二)自我导向性学习有利于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我们一向强调要尊重同学的个别差别,要区别对待每一个同学。然而,当我们在实施教师培训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时,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理念。事实上,由于每位教师的遗传素质、个性特征、认知风格以和所受的教育、知识结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志向志向等方面都会有不同之处,使得教师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且,每一个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也都会导致教师之间的差别;同时,教师又是一个不时变化与发展的个体,其特点、喜好、兴趣和需要也是不时变化与发展的。这一切必定使教师们在学习与专业发展上表示出很大的不同。因此,只有适合教师个体的风格、特点与需求的学习与发展活动,对教师来说才有意义的。自我导向性学习是由教师自身确立、发起、实施和监控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在学习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适应教师的个体需要和特点,会充沛考虑教师的实际状况,会由教师按自身的意愿来做决定,也必将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
(三)自我导向性学习有利于教师建构个人实践知识
教师知识的研究标明,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都不能直接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只有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才干对教师的教学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是指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示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对这类知识虽然缺乏明确的意识,但它却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源泉,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实践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它是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具有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等特点。因而这类知识不能通过传授或从旁观察的方式学习,它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主动建构和反思的过程[5]。而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正可以克服知识传授的局限,发挥教师建构知识的积极性和发明性,由教师自身选择学习的问题,在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依照自身的方式去反思经验、诠释理论,从而生产和建构出能有效指导教师实践的个性化的知识和理论。
(四)自我导向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目前,除了针对性不强、灵活性缺乏、实效性不高等自身问题之外,影响教师接受在职培训和参与专业发展的还有两大因素:一是专业发展的经费严重缺乏,二是教师的工作与学习发生抵触。虽然,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对教师在职教育经费的支出作了严格规定,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地区连教师工资的发放都成问题,更何谈保证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这一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尤其是在贫困县更是严重。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虽然也需要借助他人的辅导、支持和协助,也需要适当接受专家的培训和集中的活动,但它却是以教师自我为导向,由教师自身来实施,在费用的支出上比集中接受统一的培训要少得多,政府、学校和教师的负担会减轻很多,教师参与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就会相应地提高。另外,一般来说,中小学的人员编制比较紧,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比较重,即使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愿望和积极性,也有接受在职培训的经费保证,往往会因教学工作脱离不开,而使学习搁浅。自我导向性学习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工作的学校为主要场所,由教师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来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或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学习与发展的效率。
(五)自我导向性学习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效性
保守教师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的规模化、规范化与统一化等外在性特征无法顾和教师个体状况和实际需要,因此带来了专业发展目标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专业生长与发展。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是由教师自身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学习。教师往往选择自身最需要学习和补充、对自身教学工作最有价值以和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领域和教学技能作为学习与发展的对象,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需要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搜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案例和各种相关信息,并调动高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过程获得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方法,发展的新思维,培养的新能力,才干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迁移和普遍的运用,才干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最有价值和效果。
三、促进教师自我导向性学习的战略和途径
为了促进教师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一般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激发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意识,一要使教师树立发展的意识,充沛意识到教学需要不时的进步与发展,不只教师教育的含义已经从以前单纯的职前教育扩展到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等阶段,而且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的实践也不时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持续不时地学习与发展。二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知晓自身的工作关涉到同学的生长,关涉到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要提高教师对具体学习活动意义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习者具有某种目的,并认为学习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时,学习速度就更快,效果就更好。因此,要协助教师确立合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选择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协商他们分析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形塑教师自我导向的人格特质
自我导向性是一种人格倾向或人格特征,是指人在思想和行为中所表示出来的独立和自主的内部心理倾向和特点。教师要形塑自我导向的人格特质,首先要摒弃教师是知识的接收者、传授者的保守教师角色意识,摒弃自身仅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摒弃专业发展要由他人来决定等保守陈腐的观念,要培养教师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它们具体表示为:1)专业工作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教师是专业工作的决策者,是专业工作的主人,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工作负责;2)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自主自为地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其次,要使教师学会客观评价自我,即能对自身的工作与学习做出恰当而客观的估计,也能考虑征求他人的意见,但并不以评价者的地位、职业等作为规范,而是尊重评价的客观性;3)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师要成为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成为一个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成为一个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身,能够准确地、实际地领悟他们自身和所处环境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任感、自我价值感的人。只有这样,才干使教师拥有专业发展的要求、动力和空间,才干积极地、主动地发展。
(三)提高教师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的能力
1.要使教师明晰自我导向性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明确自我导向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步骤和方法,才干制定出独特并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干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2.要培养教师寻找学习资源的能力。学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两大类别。人力资源包括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师长或专家学者等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提供协助,解答疑问;非人力资源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影视作品和网络信息等,它们是系统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辅助信息的来源,教师不只要会查阅文献资料,还要会分析、归纳和整理文献信息,区分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研究与发展的过程和方法,尚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和未来的研究走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