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太受哲学之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假如不给哲学加引号,不专门指掉书袋的“学问”的话,假如哲学指的是对“何谓良善生活?”以和“良善生活如何可能?”的普遍关怀,那么,当代中国教育所受哲学之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2、古代中国,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先生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哲学教养,一个较笃定的价值系统。“正心、诚意、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能忽略甚至抵触了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生价值,为现代人所诟病,也有很多可以“智和”不能“仁守”的地方,但终究教养了千百年中国人基本的仁爱、怜悯、羞恶、谦让、诚信、礼义。我们的古代生活,经常被妖魔化了,出于时代危难而有的峻急,可以理解,老停留在混沌的激愤中,就有些不合时宜的老天真了。礼教肯定会“吃人”,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礼教,人会更多的被吃掉。时人有时候站着说话不腰疼,毫无保存地礼赞春秋战国百家婀娜的“自由”,却慷慨地忘记了“春秋无义战”,屈死了千家万户。历史不可假设,不可能靠“假如”加以重构。
“回到五四”是必要的,但停留在五四,我们就没有指望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界,既无古代生活的正面教养,又缺乏现代生活的基本经验(现代哲学就是现代经验),拿着“现代的”只言片语诋毁古代,抱着古代的零碎心态穿上洋装,在在见着“发展了一半的人格”。――我们都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
3、西方,古代亦然。现代生活,尽管他们自身说是“碎片化的现代性”、“流动的现代性”、“平庸化的大众社会”、“风险社会”,是“价值颠覆的时代”,是“多元主义”的文化,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受过现代哲学的浸礼,深入人心的价值框架是有基准的,自由、民主、平等、理性、宽容,人本主义(人是目的)血脉相连。也常有可以“智和”不能“仁守”的地方,但不会是常态。
上学时,有几门课是外籍教师上的,从五十多岁的山姆大叔,到二十多,三十出头的加拿大帅哥,一律天真烂漫,纯真可爱,一律不厌其烦,苦口婆心。比同学还着急地盼望大家考试通过。大腹便便的Patreeker,像个老奶奶,印象最深的就是唯一的洋泾浜汉语“明白吗?”,一节课问个数十遍,一听说不明白,就装一脸伤心状,从头开始,满堂笑声不时。时不时带几包桃酥、奶糖赏给大伙。经常见他上完课,就坐到东门外的橡树园咖啡吧,要一杯茶,埋头改一摞作业。大局部的日记和作业,评语都是“Good”,“Very Good”,"Excellent",最差的也就改完不给评语。在办公室的时候,门永远敞开,随时欢迎来访,或者E-mail。很难设想,这样的老师会怒起来随手抽同学一个大嘴巴。
4、 一年级的时候,每周四清晨六点多,带着几个同学冒着严寒蹬单车40多分钟,到人民大学听克剑师的课。每次到时,克剑师都已先到(一样的六点多动身蹬车40多分钟),在一旁的教师休息室静默准备,我们都习惯了这时候不跟他说一句话。一上午站着讲课,青丝苍苍,无微不至,下来,嗓子略哑。课后继续在休息室指导博士生,仍然不厌其烦。一次,福州的一位年轻朋友(也是克老同学)夭折,先生极悲,强忍着上完课,同去一师妹不识时务地问了个没头没脑的问题,克老唯一一次课上光火训人。女生面子难堪,但也体谅老师的特殊心境。没想克剑师晚上电话到宿舍,很是低沉难过地自责。老师是骨子里的儒者,又是兼通中西的哲人,明了良知在于践履,哲学贵在反身。
生命化的教育,实际上是生命化了一种哲学。
5、我们“解放”了,推翻旧世界,打倒封资修,不再有任何哲学可以折磨我们。哲学退场,领袖登台,至高无上地持久主宰了我们。我们所谓活在“现在”,“活在当下”,并不在时代的等高线上,而是远低于它。大多是一任感性自在,无反省地放任自流(除了被迫受制于外部阻滞),浑浑噩噩,人云亦云地活着。这样活着,需要多少“勇气”?需要多少“坚忍”?需要什么“个性”?活得顺当的,乐和着;活得不好的,忍着――那不叫“坚忍”。面对事实和生活遭际,所谓“直觉”,若无必要的教养背景,也许更多的只能是与事实的“面面相觑”。面对教育的真实苦难乃至我们此岸的生活苦楚,我们感受,我们叹息,我们落泪,这是真的!然后呢?我们希望改变,往哪儿改变?如何改变?没有现代自由思想,我们的先师们知道打同学板子是不人道的吗?没有现代正义理论的隐约影响,要改变留守儿童的困苦处境,是不是再来一场“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农民起义?古代最好的教师,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又有谁想到要把课堂还给同学?
6、生命化教育,不是教人仅仅回到白板似的生物性自然生命自身,而是以生命的生动、切己和真实,探寻和接纳那值得教化的、带有较大普遍性的价值和义理,同时,将这些价值“化”为自身身体力行的“生命活动”,“言传身教”。否则,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生命化”,“化”个什么?“生命化”与“教育”有什么关系?——“私人价值”和“私人语言”一样,即便有,也皆不可教,因为不可通约。
我们的教育,擅长抒情,也勤于实干,看看我们以往的运动员训练模式就知道。整个现代中国就总是在这两极徘徊,要么凭虚蹈空,大话连篇,要么急用先行,埋头盲干。唯独视沉静、细致、耐心的考虑为迂远的空论,或误国之清谈,百无一用是书生。遂使国人每每浅尝辄止,即如没头苍蝇,一通乱忙,待谬之千里,濒于解体后,推倒重来,周而复始,不避苦难,不怕累死。而欧洲近代大革新之前,光用于精神研讨和思想启蒙的时间就有几百年。中国先秦诸子,则有并世不见用却锲而不舍的儒家,有根本拒绝为用,却信“无用之大用”的老庄。而那个时代,可正是诸侯并起,百家并用的黄金时代。
7、假如依照康德,哲学在其古义上,是教人祈向至善之学。由此,才需要理智训练和意义追问,这原本就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今天我们的教育,也许需要在精神气质上契入一些原本不习惯的“异质”成分,迎受心智的考究、理性的辨难,十字打开自身混沌的直觉感悟,停顿彷徨一下已成轻车熟路的“感性”。――坚持地道的“自然”等于拒绝教育。
混沌凿七窍,有死,却为人;不开窍,不死,一直混沌。人已有七窍,继续混沌?教育自身都混沌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3: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