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宗教哲学对我们的启示
邓晓芒
http://bbs.ywms.net/space/html/23/19423-22676.html
【内容提要】在这个演讲里,笔者试图从康德的哲学与宗教观里发现西方文化的心理镜像结构,并以此来参照对比中国文化的心灵结构,结合个人的经验对二者都有所论衡。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comes from a lecture,in which I try to compare and discussthe soul structure of Western and Chinese from the point view of Kant ofthough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关 键 词】康德/镜子/灵魂/自由意志 /Kant/mirror/soul/free will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力图把康德的宗教哲学,那些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很奇怪、难以理解的局部,跟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作一番比较,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把康德这样比较晦涩的话题跟我们拉得更近一些。康德哲学一直到今天在国际上在世界上还是一个热门话题,虽然过去20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长期以来也是比较关注的,在海外、在港台也有大量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功底。但是对于康德的宗教哲学我们以往都以为它是糟粕,介绍得很少,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一下康德在宗教哲学方面的 一些观点。也涉和到伦理学,特别是对基督教的一些见解。
基督教发展到康德的时代有一个飞跃,因为经过了启蒙运动,中世纪的黑暗已经过去,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在康德的时代欧洲大陆也可说处于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除了批判、否定以外要有积极的建树。康德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了一本书叫《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这是他的宗教哲学方面的代表作,他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研究宗教,把宗教哲学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诉诸以单纯的信仰,所以他的书的名称叫《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叫“不要用《圣经》 理解道德,而要用道德理解《圣经》”,这是一个宗教领域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哲学一直到今天为什么生命力至今不衰,这个有它自身的原因,康德被看作是自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的整个哲学所关注的是人性的问题 ,对于人道主义、人性的关怀渗透在他的所有著作之中。《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 版于1793年,1793年我们大家知道是法国大革命处于巅峰时期,处于如火如荼的时期, 雨果不是写了一部小说叫《九三年》嘛,就是谈这个时期的一些尖锐的人性矛盾。康德 在德国远离法国革命,但是也受到法国革命的震撼,恰好在这一年他出版了这本书,在 这本书里面康德贯彻了他一贯的精神。什么样的精神呢?一个是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的区 分,就是康德认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现象,至于现象底下的那个本体那个物自体、那个 客观事物自身我们是认识不到的,物自体不可知,凡是我们所知道的都是现象。再一个 是自然和自由不可通约,自然界都是依照因果律,依照必定性在运行,它有它的规律, 但是自由恰好是要打破规律,要解除规律的束缚,但是自由又不可认识。一个自由行动 假如你把它的原因、后果全部搞清楚了,那么这个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自由行动是不可 说明原因的,比方一个罪犯在法庭上,律师可以为他辩护,说他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小 受到环境的教育、污染,是社会造成的。但假如这样一讲,似乎法庭就不能判这个罪犯 有罪了,那就只能判社会有罪了,那就要改造社会,就要掀起一场社会改造运动,这在 法庭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法庭还是要判他有罪。判他有罪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自 由意志。尽管有种种原因性的限制,但是你是一个自由人,你应该有自由,尽管这个自 由的原因不能讲出来,一讲出来人就不自由了,就好像是一个动物,好像是一个被注定 了的东西,但是你不是个动物,你是个人,你是个人就应该有自由。为什么那么多人都 处在类似的环境里边,有的人就没有犯罪呢?还是要判他的罪,因为他是个自由人。康 德就解释说,这说明自然和自由是不可通约的。自由也有规律,自由依照自身自身的规 律这就是自由规律,自律,这个是不能够还原为因果律、不能够还原为自然界规律的, 假如还原了人的尊严就失去了,人就变成了物,变成了可以用物理学、生物学加以研究 考察的一个东西。所以康德认为在这个时候,在涉和到自由问题上你就必需把你的知识 放在一边,为信仰留下地盘,为自由留下地盘。他的一句名言“我要扬弃知识为信仰留 地盘”,有的翻译成“我要取消知识”,他其实不是取消知识,他还是很相信知识的, 但是知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涉和到自由问题,涉和到信仰问题,这个时候你要把知识 放在一边,把它悬置起来,为信仰留下地盘,为人的自由行为留下地盘。
与此相联系的就是认识和道德,或者说认识和实践,道德在康德看来主要就是实践问题,认识和实践也是不可通约、不可还原的,你不能够把实践问题完全还原为一个认识问题。所以现象和物自体、自然和自由、理论和实践、认识和道德这样一些对立的范畴都是不可通约的。从这个总的观点他对基督教的《圣经》作出了他自身独特的诠释,这个诠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影响了当今世界,你假如对当代的伦理学,当代的宗教哲学有兴趣的话,你几乎可以随处发现康德的痕迹。作为我们中国人,站在我们的立场看康德的这个解释,就具有一种深远的文化意义,一种什么意义呢?就是说在他的解释里边,他揭示出来了西方的宗教精神背后所潜在的文化心理结构。我们通常讲西方人跟中国人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有宗教。他们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中国人的信仰是比较单薄的,中国人的信仰是世俗的,相信一个皇帝,相信一个领袖,相信治国平天下的这样一个世俗的理想,而不相信此岸世界的东西,不相信上帝,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跟西方文化心理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西方人那里有一些什么样的文化心理结构支撑着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我们从康德的这本书和他的哲学观点里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文化心理结构。
那么这个结构是个什么结构,我们下面要具体来论述。但是在这之前我可以作一个预先的提示,就是我通过我的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我用一个镜子的比喻来加以比较。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心理,它是一种反思型的文化心理。什么叫反思呢?就是照镜子,reflection,意思就是镜子的反射。西方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反思文化,也就是把对象世界、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人心的一面镜子,把整个宇宙看作是反映人心、反映人的主体的一面镜子,那么西方文化心理里面就有一个自我意识的问题了,就是说一个人要认识自身。古希腊不是有句名言吗?“要认识自身!”苏格拉底特别强调这句名言具有哲学含义,认识你自身这就是哲学,哲学要干的就这件事。那么如何认识你自身呢?要通过外部世界,人要认识自身只有到对象世界中去寻求才干够像照镜子一样地反映出他自身。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讲过一句话:“人生到世界上来没有带着镜子”,不能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我就是我”。单说“我就是我”,这是认识不到我的。怎么样才干认识到自我呢?只有把你的自我对象化,也就是说只有把你的实质力量实现出来,去改造一个对象,在对象上打上你的意志的烙印,那么你是个什么人就是显出来了,你是个天才那么你就会发明出天才的作品,在你的作品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你的实质。我们通常讲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他是个什么人从他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出来。这其实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思想,而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保守,就是说一个人要认识自身,必需要看他怎么样把自身实现出来,他所实现出来的那才是他的真我。假如他没有实现出来,只是心里想一想而已,那是一种潜在的东西,一种还没有定型的东西。我们说一个小小朋友从小是个钢琴家的“料”,但是他后来没有当钢琴家,他干了别的,那么这个预言就落空了,就是说他是个什么人要根据他后来做出了什么,他才是什么。所以西方文化就有这样一种结构,就是说人一定要从对象世界才干够反映出他自身的实质,包括西方人的上帝,其实也是人的实质的一种反映,不光是宇宙啦,宇宙万物要反映人,上帝是最高的对人的实质的反映。
那么这样一种人心的结构,就有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个自我,既然你要通过你的实际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的活动,或者是影响世界的活动,或者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不论怎么样,总而言之,你要以你的客观化的活动,来确证你的自我,但是在你盖棺论定之前,这个过程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样一来,西方人的对自我的这样一种自我意识,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形象了,而是一个不时发展的形象。我是一个什么人,我最初是 意识不到的,小时候是浑浑沌沌的,昏昏沉沉的,后来呢我做出了一点事情,哎,好像 我有这方面的希望,然后朝这方面再发展,最后成了一个艺术家。但最后成了一个艺术 家还能不能往前,我是不是已经江郎才尽了,这个都很难说的,我的这个天才究竟有多 大,这个一直到死之前没有人能够算定,你自身也不能算定,要看你去争取,要看你去 挖掘,把自身的潜力全都挖掘出来。有时说你自身感觉到已经挖尽了,已经失望了,突 然有一天有个灵感又给你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情况是非经常见的 。所以自我意识在西方人心目中实际上是一个不时追求的过程,永无尽期。为什么西方 人要设立一个上帝,这跟西方人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关系。上帝虽然不可捉摸,无形无相 ,但是他对于人的自我认识是一个号召,有上帝在,那么我就有信心拼命地追求自身的 真我,拼命地把自身的本性、本心逐步逐步地揭示出来,你要想一下子揭示出来是不可 能的。所以奥古斯丁有一句名言叫做“人心是一个无底深渊”,只有在上帝那里才干穷 尽这个无底深渊,在人一生中是穷尽不了的,人到死都不一定知道自身究竟是个什么料 ,惟有上帝才是知人心者。所以西方文化心理里面有一种非常谦虚的东西,就是说我对 事物的理解是外表的,我对我自身的理解也是表示的,是暂时的,我不能够一下子就把 握到我的真心,我的本性,我的本我,那个是不可能的,我也不能一下子断言某某人, 张三或者李四,他就是这么个人,那是断言不了的,只有上帝才干够断言。你看起来一 个人其貌不扬,好像没有什么才干,但是很难说的,说不定有一天他就成了一个世界级的著名人物,这个都很难说的,你不能够断言一个人的,你认为一个人是好人或者是坏 人,你看得清楚啊?有的人做好事做了一辈子,但是心底是非常黑暗的。报上说,有一 个身为局长的人,服侍他瘫痪在床的妻子,服侍了17年,后来妻子过世了,他马上就是 又嫖又赌又贪污,后来落网了,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这个人怎么会?他服侍他的妻子17 年啊!那是不简单的,而且一直是非常勤俭的,平时挎个挎包上班,人家叫他挎包局长 ,非常廉洁的一个形象,但是突然就堕落了,这个人心真是不可测。还有一些罪犯,你 说他坏到底了吗?其实不是的。有部美国电影叫《英雄》,说一个小偷看到飞机失事了 ,他想上去捡点廉价,结果无意之中把飞机上的人都救出来了,结果廉价没拾到,自身 的鞋也丢了,后来到处找这个英雄找不着,不愿意上镜头,后来有一个就冒充他,成了 电视台的英雄。这个情况很典型,就是说你认为他是个小偷,其实他心里面没有泯灭的 人性,那个良心、良知还在。人是不能算计人的,在西方文化里边这一点是非常确定的 ,人必需谦虚。你以为你自身很不了起,你以为你道德纯真高尚?但是你不知道,你是 没有到那个场所啊,你到了那个场所你能不能掌握住自身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要你 做出来才算。假如那个廉政干部一直到死他没有违纪,那么我们盖棺论定,我们可以说 他一辈子是个好人,但是我作为凡人作为世俗的人,也不能断定他的内心就没有黑暗的 地方,你不能断言的,也许他是出于恐惧,也许他是出于面子,也许是出于种种考虑, 所以他没有违法乱纪,这个都很难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