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整理“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
刘良华
1.今天重新整理以前被耽搁的文章:《教育自传中的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
2.从收集到的400多份教育自传开始。
第一步,通读所有教育自传的文本。整理相关的“阅读笔记”。
第二步,从文本中寻找相关“外乡概念”(或称之为“关键词”)。
第三步,将外乡概念还原为“典型故事”。由这些外乡概念和典型的教育故事显示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
第四步,面对外乡概念和外乡故事尽可能解释相关的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
3.寻找外乡概念时,需要做一些统计工作。比方“老师对我好”这个词语以和相关的词语在所有教育自传中出现多少次?占多大的比重?
教育统计,是我的软肋。
幸好。在质的研究中,只需要做简单的统计。
4.将外乡概念还原为典型的教育事件时,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为什么选择了这个故事而放弃了另外的故事,只能由着研究者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敏感程度。
5.面对外乡概念和外乡故事,如何解释相关的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依然取决于研究者自己的自由发挥。这样的解释只能是“主观”的,但这种主观的解释必需“亲近”原始的资料,保证所提出的解释不至于信口开河。
6.所谓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是指教师的“个人经验”。这些“个人经验”虽不算是复杂的正规的教育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它的理论价值或知识价值。
7.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的特点是:
第一,它属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它隐含在教师个人的生活经验中。教师每天都依靠这些经验而行事、生活。
第二,它属于教师的实践知识或实践经验,处于“前”理论化状态,是一种“准理论”、“准知识”。这些“准理论知识”可以上升为“纯理论”,但它自身不是笼统的普遍的纯理论知识。
8.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是可以观察的,但并非所有的教师个人化实践知识都可以观测。
总有局部个人化实践知识无法被观察、丈量。
9.在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中,总有局部实践知识属于教师自己,它隐藏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它讳莫如深。教师自己对这些讳莫如深的知识也可能浑然不觉。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