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文章来源:http://smjy.czedu.com.cn/xmxx/tnq/pyxx/200706/9135.html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一起研讨一下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3月15日大家都知道是消费者权益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天也是世界心理日。现在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益得到重视,但教师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有人关注。我们今天研讨的话题就是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70年代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现已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它特别容易发生在助人的行业中,比方警察、教师、律师、医生、护士、记者、心理咨询师、安全代理人等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据国外调查标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非身体劳累所致,而是来自心理的疲乏。它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发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和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说来有三种表示。(1)生理上表示为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2)心理上表示为逐渐失去乐趣,缺乏热情,对工作任务厌倦,工作过程极易发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情绪动摇大,逆境中容易焦躁,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3)行为上表示为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典型语言形式是“混饭吃”,害怕发生或防止参与竞争,对工作任务发生天性厌倦,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
浙江省有一个课题组在开展教育病理研究的过程中,对一所省重点中学和两所普通中学的共98名教师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或轻或重,在三所中学普遍存在。25%的教师声称基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11.2%教师完全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重点中学持有此态度的教师比例较普通中学要高,男教师又比女教师高。只有41.8%的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36.7%的教师对同学尤其是成果落后或行为有问题的同学耐心和爱心缺乏,认为局部同学无可救药,虽然大局部教师面对不时涌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内心有一种危机感,但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更新观念的动力大多缺乏,表示出一种情性。相当一局部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反思和研究,也不喜欢进行新的尝试,甚至有21.4%的教师自述不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变化。后来这个课题组又对这三所学校的同学进行调查,结果71.3%的同学报告称自身遭受过教师的偏见、轻视或公开侮辱,80.2%的同学期望教师能多些微笑和亲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那么,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归纳起来有三大的方面。
首先,我们来分析引发教师倦怠的职业因素。
在保守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假如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实际生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更健康。相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这就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要,再有就有繁重和烦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同学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坚持相对的稳定,教师要求和评价规范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时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同一篇文章你讲了无数篇,你是不是觉的很乏味?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可以不时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考纲等的限制,教师的发明性不可防止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枯燥和疲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真的非常感慨古人的智慧,孔子他老人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我们作了提醒。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来看,我们面对的不是工厂的机器,不是生硬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个思想的王国,其思想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时变化,教师必需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时调整教育教同学方式、方法,必需在面对不同的同学的同时,寻找其共性,尊重其个性,而且还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人,这自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不只如此,教师的工作要求又是复杂和严格的。不只是同学的老师,还是同学的朋友,甚至经常担当同学家长的角色;不只是同学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同学人格的塑造者,同学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同学心理问题的辅导者;就社会而言,教学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革新者,还是社会准则的良好实践者和示范者;同时还得承当家庭的各种角色职能。如此多的角色功能极易造成教师角色混乱和角色抵触,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同时,教师工作的工作量之大有目共睹。除了常规的备课、上课、批改、订正外,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教学展示、教研活动等等。几乎每个教师头上都有指标任务,期中考、期末考、会考、中考、高考等种类繁多。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繁重和烦琐,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特别是初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小朋友,压力就更大。还有教师工作的效果有隐性的特点,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才干显现出来,尤其是同学的德育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来,也很难进行量化的评估,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工作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工作自身独立性很强经常单兵作战,极易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
以上如此种种是我们分析的引发教师倦怠的职业因素。
其次,引发教师倦怠的还有社会环境的压力。
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教师处于知识拥有量的优势地位,在教师中很容易树立起知识权威的形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高速增加,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单薄和有限,一桶水已远远不够用,即使长流水,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也可能不和同学,保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这不可防止地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还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力度逐渐加大,教师必需和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必需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干适应改革的需要和要求,以不至于落伍。这就便得教师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学习、摸索、尝试。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发生新的压力。假如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定会发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虽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同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但在具体的评价和机制中,同学的考试成果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规范,而对于同学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同学成果的好坏又不只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其中的因素很多,比方同学的差别,环境的影响,科目的不同等,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陷于困境。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现在是独生子女社会而且就业之难,使得家长们对小朋友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繁重了。繁重的担子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课间的休息或课后的休息时间给同学补课,找同学谈话,而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的,教师付出的多,而同学的效果不显著,而家长惟同学成果是问,这也可能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失望感,从而发生倦怠。
近年来,媒体对教育正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显得乏力,却对个别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同学、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不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地对负面影响进行强化,势必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教师既要满足同学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担心小朋友在奔跑中摔跤,打闹中碰伤,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来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和家长的声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像是高尚的灵魂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倦怠发生的内在诱因。
教师与其他人一样,心理素质有高有低。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没有良好的应付方式和心理接受能力,要想做到“闲庭信步”是不可能的。教师之间,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置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有的淡泊,有的重功利,有的豁达大度,有的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的苦中作乐善于知足,有的喝蜂蜜还要加白糖;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内在的特点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不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就互有差异了。一般来说,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空虚自身的生活,以和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前面我们分析教师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2003年第1期上有一个统计分析认为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教龄、性别,所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和职位**学历都有关系。就教龄而言(1—5年)精力充分,对工作充溢激情,处于适应阶段,不会出现倦怠。教龄增加(5—15年)教育效果不时积累,成绩感不时增强,去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就会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去个性化就是消极的负面情绪不时持续下去之后对工作对象表示出消极冷漠的行为)5—15年教龄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就性别而言,女性,特别是那些生活和事业兼备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导致抑郁心理,因为女性除了工作上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外,更有感情的烦恼,家务的琐碎,对责任的恐惧和对子女的担心,更容易发生工作和生活的倦怠感。而男性教师因为他们的成绩欲强,当其期望值与回报率不成比例时,倦怠反应一旦出现,反应就会更加明显。
从所在学校办学水平看,点校、名校教师比普遍学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要高。虽然他们成绩感高,工作回报多,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也高,他们需要不时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专业生长,心理压力也很大;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倦怠比一般教师严重。他们除担任课程任务外,在班级管理,处置同学问题等任务上承当的责任和压力大于任课教师。国外有研究标明,同学的行为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首要因素,处置同学问题需要更多的情感支出,因而班主任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学历来看,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倦怠。这一调查地包括了企业。从近两年人才市场来看,本科学历已不象十年前的那样吃香,用人单位大多开始追求更多学历人才,本科学历在求职和工作中已不再具有太多的优势,难免在工作中变得倦怠。从**看,(30—40岁)一级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来自教学的,管理的,来自同事竞争以和家庭的压力,显然要高于更年轻或更年长的教师,所以倦怠程度较高。从职位来看,“普通教师”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管理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低。
据报道:某市曾有三名教师因体罚同学而受到教委相应的处置;某地一位教师在期末考评中成为“末位”者,这位可能面临着“沟汰”的教师万般无奈,陷入难以自拔的心理重负之中,在学校吞下一枚金属,以示抗议,以此抗争,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师发生职业倦怠之后有什么危害呢?
职业倦怠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可怕。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染上职业倦怠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而且肯定给同学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消积影响。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同学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沛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们不可能唤起同学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污染给同学,进而使同学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同学厌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影响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而言,其心理素质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外,职业倦怠问题受重视程度比较高,有90%的企业和学校都设有员工心理协助机构,以此作为对员工的福利,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在国内,很少有企业和学校意识到员工的倦怠问题,更没有为员工提供心理服务。职业倦怠不全是个人的事,当一个组织内的成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时候,这个组织就要特别注意了,得反思一下组织制度是否出了问题,并即时做出调整。
那么,发生职业倦怠后,应该如何应对呢?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但我们都清楚,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革新,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学校评价管理体制以和社会期望等方面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考试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改革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策来应对职业倦怠呢?
第一,悦纳自身悦纳实际。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发生倦怠,原来人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现在的情况大致是干一行,怨一行。国王做久了,他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悦纳自身的职业,悦纳实际。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需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实际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悦纳自身悦纳实际。只要学会悦纳,就会有一份好心情。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家做晒盐生意,小孩子家做卖伞生意。老太太整天苦恼。晴天犯愁小孩子家的伞卖不出去,阴雨天犯愁大孩子家的盐晒不成。后来有人告诉她,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老太太后来豁然开朗,从此天天心情愉快,晴天她高兴大孩子家盐晒的好,阴雨天她高兴小孩子家伞的生意好做。有时困扰我们的并不是事情自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教同学活,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这枯燥的背后是有乐趣的,简单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两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每一天都在变化。看到同学学业进步了,思想转变了,心理问题解决了,我们会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欣慰。我们要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教同学活。认识到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细细体会胜利的快乐。既使你对教学感到相当的厌烦,简直忍无可忍时,也无妨试一试“假装”哲学的妙用,当你假装对教学充溢激情,无限热爱时,你倦怠的情绪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在不知不觉了爱上教学,爱上与自身心灵的对话。其实,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第二,降低对自身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外表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身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绩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身解脱繁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难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无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果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身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身的良心,不违背自身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俗语说的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
第三,博学多才,偷闲学习。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解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只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干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只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第四,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美丽容颜,重拾信心。
参与各种体育锻炼,跳绳、跑步、打球、练气功,可以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体育锻炼使人精力充分,增强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有效地利用锻炼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注意饮食。有人用暴饮暴食来缓解工作的紧张压力。但实际上高热量高脂肪摄取过多会造成代谢物在体内沉积,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身体更易感觉疲劳。均衡饮食有很多的抗压效果,可以强化免疫机制,缓和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用药物减轻压力也不是好方法,比方咖啡因和浓茶虽然可使人短时间处于亢奋状态,但同时也加速体能的消耗。
女性教师可以通过美丽容颜重拾信心。“相由心生”,低沉抑郁的情绪必将使你的肌肤变得憔悴和疲倦。女性内分泌系统极易受到不隹精神状况的影响。到美容院进行专业的按摩可以舒缓情绪,加强水分吸收,协助肌肤祛除余留在内的紧张压力。一张容光焕发的脸,有助于减轻倦怠心理。
第五,多与他人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先处置心情再处置事情,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要带着怒气工作。人的情绪就好像是不时蓄积的能量,不良情绪假如不和时地疏泄和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理的病变。所以,有了不良情绪,要和时化解,可以找人倾诉,可以找自身最亲近的人或最要好的朋友倾诉,倾述过程就是释放不良情绪的过程,或用其他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在发达国家,心理服务机构非常健全。人们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尽情发泄。比方:服务机构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把你所仇恨的人做成模型,然后给你一付拳击手套,尽情发泄,还疑惑气,发你一把匕首,再疑惑气,发你一把冲锋枪;最后不行发你一部仿真手雷,炸了他。我说的有些夸张,但这样做确实能消除人的极端情绪,化解心理危机,平和人的心态。同时,消除社会隐患,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应付职业倦怠的最后一项建议:
第六,给心情放假,享受大自然,享受亲情。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扮演着为人师表的角色,既然接受了“人类灵魄工程师”的这个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不得不因此而经常掩盖和压抑自身的一些真性情,掩盖自身的喜怒哀乐。
卡耐基在谈到胜利之道时,感慨道:世上有些事情比财富更重要。他说的有些事情其中之中便是能欣赏简单的事物。大自然是慷慨的,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限的,不必把自身禁锢在学校之内,不必整日灯下漫笔。放松自身的神经,活动一下筋骨,暂离劳顿,走进大自然,嗅嗅花香,闻闻鸟语,摸一摸绿草的温柔,看一看夕阳的余辉,这些都会令人遐想连翩,心旷神怡,一扫工作的困顿,心情的烦闷,它不只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也会给我们几多发明的灵感。
也许一堂公开课没有胜利,也许一个同学苦恼了你,也许你所带的班级同学闹出了“乱子”,也许他人对你的工作没予以肯定。没关系,抛开它们,回到家里和家人一道,尽情享受亲情之乐,不必在忧悲苦闷中度过灰暗的光阴。上街购物,做做家务,和小朋友做做游戏,陪爱人散散步。在劳作游戏亲情之中,有些问题便可化解。
在我的手机里,一直保管着这样的信息,从没舍得删掉,今天作为结束语送给大家。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1: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