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师专业生长的几个不等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专业生长,已成为关系教育持续、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教师的专业生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置这些关系,才干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和完善。
一、状态大于方法。状态是指人或事物表示出来的状貌或情态,方法则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往往提到问题,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生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生长方法。教师的专业生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生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生长,其实是一种状态。人的生活不论是多么的千差万别,但营造各自生活实际的根本恐怕还是人的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你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发明与给予。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从这种意义上说,优秀的特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
《给加西亚的信》曾让许多青年教师醒悟:把信送达目的地,靠的是忠诚敬业的心态,而不是也没有什么捷径和方法。面对工作,有些人聪明,有方法,有点子,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结果就一无所成;有的人蠢笨,但凭执着,凭进取,却成绩了自身,成绩了事业。
正确的方法,可以加快教师的生长;但是假如没有良好的状态作前提,你自身没有努力生长的强烈欲望,即使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就如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的方法很多很多,只不过有的快有的慢;但是假如自身盖上盖,不想向里吸纳,那么各种方法都是徒劳。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因为有了状态就想做事,既然想做,就有可能胜利。以苦为乐是一种状态,淡泊功利是一种状态,坚守清贫是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才干发生自我生长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自我发展的巨大张力。
同样大学毕业的同学到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后,不几年,有些就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而有的依然还在疲于奔命、很不适应。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异?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有这样一个真实而令人深思的故事:前几年,上海一位70岁的老人,他聪明的儿子从日本留学回国,带回了一个漂亮的日本媳妇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老人非常高兴,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使他大伤脑筋,什么问题?儿子一家人总喜欢叽里呱啦说日语,老人听不懂,很难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听说有一个日语培训班后,老人赶紧去报名。负责报名的姑娘乐了,说:“老大爷,学好日语至少要用三年,而您现在都70岁了,这把年纪,还学啥?”谁知老人听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姑娘,学多了我记不住,但一天一句行吧。难道我一天什么也不学,三年以后就不是73岁了吗?”生长的心态并不随年龄变老而消失,许多人大器晚成,就是得益于有这种正确的人生心态。孔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圣人特别推崇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发展生成状态。
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埋怨同事自私,而很少想想自身。众多的胜利者一再告诉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假如你有一个强烈的自我进取、自我发展的生长状态,你就会主动地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不时地学习,不时地吸纳,不时地积聚能力,不时地增值。到一定时候,你就会如水到渠成般地发出光芒。“本立而道生”,这时的你,即使不想胜利都很难了。
二、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生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生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生长中的重要意义。美国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评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和自我生长的核心因素。我国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考虑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而且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没有反思习惯,正如上战场没有带枪的习惯一样危险。可见,反思是一个教师自身生长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
其实,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考虑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生长和完善。教育离不开智慧,而只有不时反思,才干不时增加自身的教育智慧,使自身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生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生长的途径,但是一味的反思绝不会达到胜利。
所谓苦干,就是耐心地干,尽力地干。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会带有盲目性。我们常说的‘只顾埋头走路,而忘记了抬头看天’就是这种情况。做任何事情要成绩一番事业,必需有悟性、有智慧,而这些都需要不时地反思。教育要相信科学,只相信苦干的教育是教育的悲痛。一味苦干的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但绝不可能实现自我的提升,达到理论的高度。任何胜利的教育理论无不是在实践中探索后通过反思而升华。青年教师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时地自我反思则是必由之路。
反思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既要反思胜利的经验,更要反思失败的教训。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一位优秀的年轻人,首先选择从商,可是不久破产;接着尝试搞养殖,结果本利全赔;又去静心写作,可文稿总被如数退回。这时,意志坚强的他,真的有些动摇了。无奈之下,他就去访问自身大学里的恩师。老教授听后,只笑了笑,说:“跌倒了,先别急着爬起来!”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是啊,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要先看看自身跌倒的地方有什么坑坎,再想想自身为什么会跌倒,怎样才干以后不再跌倒。假如想不到这些,就很可能会陷入继续失败的怪圈。美国印第安人至今保存着一个古老的习俗:无论到什么地方旅游,走几天后,总要停下来。为其原因,他们说,要等一等自身的灵魂,别让灵魂迷失了方向。曾子追求的“吾日三省吾身”,陶行知老先生提倡的“每天四问”,都是强调这种自我反思的意识。
善于反思是胜利者一种优良的品质。借鉴他人,考虑自身,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锻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逾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教育激情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忘记了考虑,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考虑的乐趣。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没有考虑,就不可能有进步。
三、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生长的财富。但是,假如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我们强调的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面对问题时主观积极采取的“为什么?”、“怎么办?”等的行为动态。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就是要确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研究方向,找到研究突破口,明确如何收集资料,知道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考虑,知道对自身的结论进行各种剖析、质疑等等。这不光是学习和记住某些知识,而是要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和突破问题。
经验假如不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那么就只是滞后的、无用的死知识,不能指导工作。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满足于机械地传授应付,不懂得考虑,不去研究,一年又一年,“星星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颗月亮”,忙忙碌碌十几年,知识却和刚参教时的几乎一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肯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干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十分的枯燥。”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同学一起生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同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经验很重要,但在信息、技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只靠经验是非常愚昧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需要创新。北京某机床厂接收一批加工任务,在连续制作了多个样本后,一群熟练的老技工面对不合格的产品发呆,都干了一辈子了,怎么现在却不行了呢?一个老师傅回到家,还在喜笑颜开地考虑。上高中的小朋友询问原因后,就想试试,被老师傅一通呵斥:小毛小朋友,你懂什么?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儿子却拿来了几张对比图纸,令他豁然开朗,一群有经验的老师傅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却被这个毛头小朋友轻松解决。这就是经验与研究发生的差异。许多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也走不出知识的贫乏与思想的平庸的框子,而一些年轻教师三五年即可在教坛绽露头角、有所建树。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老教师只靠老经验生存,随着年龄的增加、时代新知识的迅猛增加,经验在老化、在过时、在僵化,他们过着一种减法的生活,必定就有“越老就越不中用”的悲痛。而那些年轻人呢?他们的可贵就在于不时地学习,不时地研究,不时地发现问题,不时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时地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对教师来讲,什么是研究?研究,就是对教材的不时整合、不时挖掘、不时开发,就是在实践、探索中对教法、学法的持续实验和创新,就是在读书、学习中不时提升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和升华,也是对同学的个性特征、生长规律的不时应用和发展。
四、合作大于独行。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他人的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假如没有助手、软件开发工人和经销商等等,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合作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适应能力。新课程规范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同学的重要目标。
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雁进行研究发现,大雁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每只大雁在飞行中摆动翅膀,为跟随其后的同伴发明有利的上升气流,这种团体合作的效果,使集体的飞行效率增加了70%。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个教师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促进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老教师的引领,我们经常失去方向;没有青年同伴的协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工作法警告:你不可能将整个海洋煮沸!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依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一起完成项目是最明智的选择。一个和谐合作的优良环境,促成了一个合作共进的优秀团体,在团体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名师。这是许多名校胜利的法宝。
在大千世界,人是最依赖环境生存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沟通与交流、协作与竞争等等,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现代科技的门类越来越精细、尖端,很难再象近代社会中只靠一个人的刻苦努力就能获得创新或突破。一项发明或创新,动辄就需要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多国或世界科学家联合完成。教育教学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高。和领导、同事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老教师的借鉴与指导、同龄人的相互竞争与激励等等,这些对一个青年教师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班级的管理也是如此,任课教师之间需要协作,全体同学需要一起努力,“名师出高徒,高徒也可以成绩名师”,教师和同学之间也是一种一起生长的相伴关系。一个名校之中常能走出一群名师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之间形成的合作共生、合作共生长的和谐关系。
五、关键大于全体。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二八法则”,就是说在管理中,只要你控制好关键的20%的人员,那么你就能较好地掌握局面;只要你能抓住关键的20%的时间,你也就能维持好工作的秩序,处置好事务的重点。“二八法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防止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效果。你应该将时间花在重要的少数问题上,争取那80%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事情都有其最紧要的局部或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如此,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也得遵循这个规律。做事事无巨细,满头虱子无处下手,不光效率低,人的精力也有限,只能使我们工作疲惫、机械应付。抓关键的战略是,要选择性地寻找,而非巨细无遗地观察;要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强求事事都有好表示;只做我们最能胜任的,且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对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要充沛发挥、发展自身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科研。要善于捕获发展机会,抓住某一个方面、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某一个科研课题等做好做精,自我加压,促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快速生长。
有人说,人的一生,其实就那么关键几步;你走好了,就很可能顺利而胜利。剖析许多名师的生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发生机遇,获得胜利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一次、一项或一个方面,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不要贪多求全,样样通的结果很可能是样样不行;人一般在自身的“所长”上获得胜利,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干寻求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作者电子邮箱:zhanchigaofei66@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