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花源记》同步试题和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4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请)

B.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C.欣然规往(按规定)

D.诣太守(到)

考查目的:重点字词意思的掌握。

答案:C

解析:规,计划。

2.解释下列各组词语。

(1)舍

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

(2)志

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3)寻

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

(4)乃

①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

(5)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考查目的:重难点语句一词多义用法的掌握。

答案:(1)①放弃;②房屋。

(2)①做标记;②标记。

(3)①寻找;②随即,不久。

(4)①于是;②竟然。

(5)①作为,当作;②对,向;③给。

解析:略。

3.翻译下列句子。

(1)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考查目的:重难点语句的理解。

答案:(1)(洞口)开始很狭窄,仅仅容一个人通过。

(2)这个渔人一件件给(他们)详细地说了(自己)听到的事。

(3)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解析:在翻译时需抓住重点词语,做到逐字落实,如“才”“具”“属”“怡然”等。

4.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别号________。《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

考查目的:文学常识的掌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案:陶渊明;东晋;五柳先生;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解析:略。

二、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

1.下面语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考查目的: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答案:C

解析:志,做标记。

2.下列各组中画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考查目的:一词多义用法的掌握。

答案:A

解析:A项,指示代词,那。

B项,①这;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①指示代词,从这里;②表疑问语气。

D项,①竟;②于是。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考查目的:重难点语句的理解。

答案:(1)村里的人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有魏朝和晋朝了。

解析:在翻译时需抓住重点词语,做到逐字落实,如“乃”“无论”等。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

4.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考查目的: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理解。

答案:B

解析:“‘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说法错误。

(2012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考查目的:文章写作主旨的掌握。

答案: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解析: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18: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