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从哪里开始?以《争论的故事》教学片段为例
【片段一】新词的生长
1.教学词语:兄弟俩
师:“俩”看看字形,猜一猜意思。
生:“俩”指的是两个人。
师:对。(走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边)我和你,可以说——
生:姐弟俩。
师:(笑)看来我很年轻。
生:母子俩。
师:(笑)也可以说‘我俩’。(指两个学生)他和他,可以说——
生:他俩。
师:你们两个人,可以说——
生:你俩。
师:真有意思。
2.教学词语: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师:烟熏火燎,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生:发生火灾了,烟熏火燎。
师:是的,火势小的时候,是烟熏火燎;火势大的时候,那叫火光冲天。
生:邻居生炉子的时候,烟熏火燎。
生: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太湖边烧烤,烧烤的人比较多,烟熏火燎的。
师:烧烤的味道如何?
生:好极了。
(众笑)
师:怎么好,说清楚。
生:皮香肉嫩。(但没有表现词语的意思。)
师:看来,味道不怎么样哦!
生:(投入地、眉飞色舞地)皮香肉嫩。
师:这些新词,联系了生活场景,就好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3.教学词语:聚精会神 赞许
师:你读得正确、响亮,看看老师向你投来了怎样的目光?
生:赞许。
师:(面向全体学生)你们听得聚精会神。
生:(齐读聚精会神)
师:你们读的时候也是聚精会神,老师同样把赞许的目光送给你们。
【片段二】讲故事方法的生长
1.了解故事内容
师:自由读课文2-5段,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兄弟俩本想 , 却为 , 后来 , 结果 。 2.搭好故事骨架
师:想不想学着盛老师的样子讲讲这个故事?
生:(异口同声)想。
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难讲?
生:第3 自然段。
师:好,我们一起来理一理该怎么讲。三个同学分角色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哥哥和弟弟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生:哥哥认为大雁要煮着吃,弟弟认为要烤着吃。
师:争论是要有理由的,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生:哥哥认为烤着吃,烟熏火燎的,味道不好;弟弟认为烤着吃,皮香肉嫩,味道美。
3.丰富故事内容
师:这些其实就是故事的骨架。老师还为你们提供了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看着图示,讲讲故事。
(图略)
一生讲。学生鼓掌。
师:为什么鼓掌?
生:把这些词语都用到了。
生:讲得很完整,没有漏掉什么。
4.增添故事的神韵
师:把故事讲完整,只能得80分。既然是争论,就得有争论的语气。这才是故事的魅力。讲出故事的神韵,秘诀在哪里?在字里行间。再读第3段,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争论得很激烈?一个词,或者一个标点。
生:我从“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看出他们争论得很激烈。
师:(出示句子)你关注了提示语,这些词语里包含着争论是的语气、动作、表情,自己试着争一争。
学生练习。
生:我从他们说的话也可以看出他们争论得很激烈。
师:发现了吗?他们说话的时候,哪个标点符号用的最多?
生:问号。
师:(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说的什么意思?
生: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什么味道了。
师:比较读,哪句话争论的味道更浓?
生:(读)带问号的句子。
师:还有很多带问号的句子,(出示句子)自己练读,把问号读“大”。
师:谁来讲这个争论的故事?
【思考一】从学生原初的经验长
学生面对新的文本、新的知识,不是一张纯粹的白纸。他已有的个人知识、生活实践和经验世界里,藏有生长的因子,链接着已知和未知。教师存在的意义和教师的智慧在于寻找、预测、把握学生生长的原点,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其呈现、拓展、加深、丰厚,使学生于自我建构中突破先见的狭隘,到达一个新的视域。上述案例中,“烟熏火燎”“皮香肉嫩”的理解,便是从学生经验中长出来的产物。这样的理解是学生的“新思想”,但正如老师所说,是从“熟识的老朋友那里来的”。
【思考二】按方法形成的规律长
知识和方法的形态本身具有生长性。儿童表达方法的生长,不是教师简单告诉可以实现,也不是学生简单复制可以实现,而应该像片段二的教学,以讲故事的表达方法“了解故事内容——搭好故事骨架——丰富故事内容——增添故事神韵”为线索,以学生的不断练习为活动平台,按照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引导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创造”、“发现”的过程,通过品味过程,使得知识方法的掌握成为可以复制的“经验”,并且在新情境中能够自我适应、创生和发展。
【思考三】以儿童生活的方式长
语文课堂是学生言语和思维生长的田野。积极的语文课堂应该具有儿童文化的精神,本着儿童世界的规则。儿童的思维具体感性,儿童的语言生动活泼。课堂应该给学生“日常感”、“生活感”,“经历感”。如上述案例中,“俩”字的教学,“赞许”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生活,是他们喜欢的生活,于是会被吸引,并日益深入地“投入现象”。学会讲故事于是同样如此,在类似兄弟俩争论的过程中活动体验,这样的言语活动贯通这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当下生活,儿童的生长建立在此时此刻的体验之中。
隆亭实验小学 李淑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