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2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语言活动”洗头吧,小熊”在我预设的提问中缓慢的进行着,每次等待孩子回应我都使我感到焦急,活动的进行速度变得越来越缓慢,孩子们也变得老黄牛耕地,拉一拉,动一动。难道是孩子们的思维不够灵敏,难道我的问题不够清楚,我试图一遍遍地提出回答要求,一次次的重复我的问题,最终,在我的重复提示,啰嗦总结中结束了活动,看着孩子们如释重负,我也感到很无奈、困惑,为什么想要的效果达不到呢?
  于是,我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提问入手,发现在小熊去找小猪帮忙的的那一段我的提问和回应很混乱,有时甚至带着幼儿跑题,有时我的问题只对个别幼儿起作用。通过交流与理论指导,我看到了困扰,找到了提问要注意的方向,从而预设有效的提问。
  一、化被动为主动。
  在观察小猪帮小熊的图片中,我提问“小熊的头发有没有变干净,他喜不喜欢小猪这样的帮助方法?”这个问题几乎在每幅图中出现,孩子们的回答显得很无力,问到后来,我都觉得有些啰嗦了,总是我拖着孩子走,这样的封闭式提问将我与幼儿的平等互动偏离了中轴。我想如果适当的换成开放式提问,如“为什么小猪用梳子小熊会流泪?”“为什么小熊的头发没洗干净,他还很高兴?”带有悬念的提问更能激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小细节,而不是老师指着细节问幼儿,令幼儿摸不着头脑,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明白我的意图。
  二、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在发散思维的提问中,“小猪会想哪些方法来帮助小熊呢?”每次孩子们的想法我都重复一遍,还请幼儿来表演,导致幼儿只专注表演,而没有将注意转移到我接下来的活动中去,他提醒我回应要把握“度”,不能游离目标,不能一味地跟着孩子跑。
  三、通过提升、追问的方式使活动变得生动。
  我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熊的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提问:“小熊看起来怎样?”,来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却无法真正获得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果我进一步追问:“小熊问什么哭,为什么笑?”,孩子们的回答就会因变化而变得生动起来,观察所得以及各种猜测就会丰富起来,使幼儿与材料、幼儿与老师互动更加活泼、生动。
  四、将回应抛给大家,引发情感共鸣。
  我班有个特别爱发言的幼儿——炫炫,只要我的问题一提出,他马上做出回答,其余的幼儿就没有了想的空间。这样,常会造成个别交流,提醒了几次后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幼儿就会人云亦云,使回应变得狭隘。例如“小熊为什么不怕洗头了”炫炫的回答(他戴上了眼镜),我赞许地回应了他,却不想孩子们都只有一种答案。如果我不回应,或者将回应抛给幼儿,“什么样的眼镜让小熊爱上了洗头”,孩子们会循着疑问展开思考,让孩子觉得“别人说的事,也有我的份”,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接着再问“还有哪些方法也能成功?”很快将幼儿的注意分配,继续对开始的提问发散思维。

甘露中心幼儿园 顾兜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