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学反思—把握学生学习心态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头痛的事就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通过课间向学生们了解谈心,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对高中生的特点进行概括。从年龄特征看,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他们重视友谊,逐渐关注社会、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了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他们的人生逐渐定向,个性基本定型,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这使青年期进入人生最有朝气和锐气的时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较深入的认识。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两种心理都源自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在价值观上,高中生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从思维能力方面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运用理论去解决各种问题,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优势。在此以后,个体的思维方式不会再有质的变化。
其次由于高中阶段文化课课程较重,导致学生系统学习专业和文化课业时间上的冲突,学生负担加重,精力无法宽松地分配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所以我认为应该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并加深学生对美术接触的力度。具体来说,要将课程的安排尽量适合学生的胃口,最初就要抛出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精髓,并引申出其所涵盖的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背景和关系,点出艺术与时代、人的责任、使命等的关系和作用,适时的加以讨论,从而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灌输知识的目的以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保持学生兴趣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尤其在如何保持学生兴趣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本着美育无处不在的理念。和全体教师一起共同能力,积极拓展美术教育的空间,让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让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