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
2.积极参加活动,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不能轻易相信别人,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两张,狐狸表情图两张,狐狸图片一张。
2.故事动画。
3.字卡:口水直流、得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你们瞧,谁来了?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呢?狐狸是一个怎样的动物呢?
2.小结:狐狸很聪明,但是它却用它的聪明去干了些坏事,所以我们都觉得它是一只狡猾的小动物。
(二)观察狐狸的两种表情,猜测发生什么事情。
1.出示表情一:
问题一:狐狸怎么了?(很馋,淌口水,口水直流……)
问题二:你觉得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表情?(狐狸看到好吃的,就会口水直流。)那我们小朋友看见好吃的东西时呢?
2.出示表情二:
教师:狐狸又怎样了?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气)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你看它那眯着眼睛,张着嘴巴,扭着身体的得意样子,肯定是干什么坏事得逞了。我们也来学一学它的得意样。
(三)引导幼儿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片内容。
1.教师: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遇到什么事情了?
2.出示两幅肉位置变化的图片。
教师:这儿还有两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画上都有什么?画上说了些什么?
4.教师:你觉得狐狸的这两种表情分别跟哪幅画有关呢?为什么?
(因为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它非常想吃,所以谗的口水直流。)
(因为狐狸得到了肉,所以狐狸非常得意。)
5.教师:那狐狸是怎么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呢?你们来猜一猜。
(你是这么猜的,那其他小朋友呢?那你们觉得狐狸还会想什么馊主意?你说的很清楚,我们一下子都听懂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总结寓言的中心思想。
1.教师:小朋友刚才猜了那么多的办法,那寓言故事里狐狸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教师:狐狸到底是怎么来骗乌鸦嘴里的肉的呢?
3.学说故事中狐狸的对话。
(1)再次倾听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寓言里的狐狸是怎么说的呀?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学一学。“你好呀,乌鸦夫人,您今天可真漂亮,简直跟老鹰一样美,我还没有听过你的声音,但我相信你唱起歌来一定比谁都好听!”
(2)个别幼儿学说。
教师:谁来学一学?(你学的真棒,把狐狸的身体姿态也表演出来了。)
(3)集体学说。
教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最好把狐狸的样子也表演出来好吗?
3.教师:你觉得这个寓言里的狐狸怎么样?(这只狐狸真的是很狡猾,只是嘴巴动一动,说了几句话,就骗成功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像这只狐狸不靠自己劳动却去骗别人的东西,这样好不好?
4.教师:那乌鸦为什么会上当?(你说的真好,乌鸦就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
5.总结: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能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呢?(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也可以请朋友、老师、爸爸妈妈来帮忙。)
(五)续编故事,大胆讲述。
1.教师:又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狐狸看到了,又想很多办法来骗乌鸦的肉,乌鸦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却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扮演乌鸦,一个扮演狐狸,你们来试一试?记住狐狸想办法来骗的时候,乌鸦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那块肉哦!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你们的好办法是什么呢?(请幼儿来讲述(表演)自己的办法。)
4.教师: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回去把你们的办法讲给别的小朋友听好吗?那跟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继续续编故事,并能讲述给同伴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