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7 11:21:54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习俗
贴春联、收红包(压岁钱)、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夜、年夜饭(团年饭)、祭祖、接财神、祭灶、扫尘、新年赠橘、新年放爆竹、拜年、迎春。提到这些,我们自然仍然就会想到“过大年”和“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最常见的,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我们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分压岁钱给我们孩子,是因为当恶鬼“年”来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我们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过年对于我来说其实最重要的莫过于收红包、放鞭炮。老家的习俗就非常符合我的个人呢观点。今年是回来家过的年,初三,去大姑姑家拜年。远远地就开始放鞭炮,而且进门顺序也很讲究,要一个一个进,每进一个就放一条鞭炮,这真使我欢天喜地。吃完饭,姑姑给我包了一个大红包,我更是欣喜若狂,跳来跳去,很不的飞起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这让我想起一首诗:“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