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8: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暑假,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我每天读一点,慢慢消化,有如张文质老师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他给我们呈现的文字实在有那种不忍一口吃掉的喜欢,有那种今天吃完了明天吃什么的担忧。

张文质教授提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着孩子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受到了一些启示。

我们要学会有耐心。张文质教授所提到的“慢”绝对不是“怠慢”。而是要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也决不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算是张教授所说的慢的教育。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我们要学会宽容。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体在不同领域有巨大差异,而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在用同一的标准衡量不同禀赋的人,这本身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如果再去强化这种标准的实施,也未必公平。有的孩子天生记忆力差,但他也许绘画很好,有的孩子数学不好,但也许他对语言的感觉非常好,我们要宽容、尊重这种差异,就是培植文化育人的多样性。我过去也经常会说勤能补拙,不错,但有时候再勤也补不了天生的“拙”,就像我训练一辈子也不可能像姚明那样打篮球。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平时在学校中、教师间,我们不少听见 “这个学生没救了,今天又考了个不及格”“XX嘴巴说说很厉害,可是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有什么用呀”“XX跑步第一名有什么稀奇,考试第一名才厉害”……类似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我们的学生听了有什么感受,有的老师就是用考试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成功”,是否是“好学生”,他们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感受,学生的身心,学生的思想。我们都知道,学生参差不齐,就如我们“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齐”呢,也许有的学生属于大器晚成型的,读小学时懵懵懂懂,若是逼急了,说不定埋没了将来的人才。我们需要保护他们内心深处对学习的兴趣,或许现在学的东西并不是他想学的,我们不必因为哪个学生成绩差而自责,这决不是懈怠,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自尊、热情、兴趣、渴望、向往……只要我们以学生的生命为重,总有一天孩子会成长起来。也有老师经常感慨,要是全班学生都像某某(优等生)那样该多好呀!现在,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老师,教的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因为是极少数,有人说,天才是人类的病态,天才不是人类的常态。教育的最大收益群体应该是处于常态的普通人,而不是天才。我们就是要帮助最广大的普通学生养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学会生存生活的技能,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我们要学会等待。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循序才能渐进。张文质教授说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实,我觉得慢还是一种科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在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后,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力量。张文质老师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出成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读了这些话语,我陷入沉思:在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嗫嚅着嘴,想回答又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说去不在点子上。碰到这种情况,我有时会急躁,会打断学生作一番暗示。现在想来,我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我为了急于听到孩子“正确”的回答,过早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填塞孩子们的头脑……这都违背了教育规律。我曾经出去听课,发现有的老师业务水平很高,上的课从欣赏的角度看堪称完美,但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上课速度过快,他等不及学生的思考和反馈,教师成了课堂里唯一的知识输出者,没有挑战,没有临场的智慧,一切是那么顺利,但一切又过于顺利,教师教得好,孩子到底学好了吗?我不禁反思……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所以,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所犯的过错,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可只听一面之词,以免造成“错案”,伤害孩子的心灵。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可以先不要责怪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但更多的时候,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其实孩子不需要过多担心,而需要更多关心。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倾听。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孩子不需要寄予太多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我们要学会关注。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对他父母、对他自己都是独一无二和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得到更多关注的话,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多,教育要从关注每一个同学开始。我们能不能在大环境底下关注到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对每一个个人有更多的生命关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遗传不会改变,但是不要让遗传变成决定性的东西,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善遗传、改进文化,就是价值引导。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个个体,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分量,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情感。

 张文质教授在谈到生命教育的“关键词”时,还提及了“从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慢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讲,老师真的需要处处留心教育资源,关注教育对象,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教育,时刻关注生命的成长。他告诫我们: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目标,同时能够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我们教师就拥有这样的位置,我们依然要珍视内心的声音,依然要对自己有一个期待,让自己过的更好,让孩子们过的更好。让我们努力的工作,让教育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润泽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对教育永葆激情,用最初的心情做永远的教育,让我们携着平凡追逐和超越我们永远的梦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