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下载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13 | 只看该作者

用口诀求商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0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6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算有关除法。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53页。
二、做一做:
1.照着书上的样子,用圆片分一分。
2.分圆片填出得数:8÷2=( )   10÷5=( )
三、想一想:
口诀和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试一试:
课本第53页“试一试”
教学准备:
10个圆片,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2题第(2)小题。
提问:用圆片分得的结果是多少?
指名操作演示。
小结:怎样快速、简便地算出除法算式的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1)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提问:谁能结合图说说这道除法算式的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用圆片摆一摆)
(2)交流求商的方法:
提问: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个商的?
可能有:
方法1:8个圆片,2 个一组,分成4组。
方法2:从8里连续减去2。
方法3:想几个2是8。
方法4: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优化算法
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你更喜欢?
说明: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4)学习如何用口诀求商
提问:你觉得口诀和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说出怎么想的,老师板书:想:二(四)得八,商是4。
2.交流“试一试”
12÷3=                         10÷5=(      )
想:三(   )十二,商是(   )。想:(   )五一十,商是(   )。
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找出相对应的口诀,再说出商是几。
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几几是多少”,正确算出算式的商。
四、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每组题中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口诀有什么关系?在做4÷2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订正后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卡片出示算式,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5. 做“想想做做”第5,6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图文结合说出题意后,再说说列式时是怎么想的。充分让学生交流想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谁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板书设计:
口诀求商
8÷2=4
想:二(四)得八,商是4。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17 | 只看该作者

练习九(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1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的综合练习(一)教材55~56页1~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算有关除法。
2.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熟练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用口诀求商。(板书)
二、基本练习
1.第4题
口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使用的是哪句口诀。
2.听口诀说算式.第1题。
根据听到的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例如:四六二十四  24÷4=6
                           24÷6=4
    学生活动: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发现的口诀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用一句口诀有时可以算两道出发算式。再引导思考:哪些口诀只能算一道除法算式呢?
3.第2题。
看图,理解题目意思。
指名口答。(说说用到的口诀)
4.第3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学生练习后核对并订正。
提问:仔细观察这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计算时,每组题使用的口诀一样吗?分别怎样想?
5.第5题。
用3句话说一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每一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的实际问题用乘法?怎样的实际问题用除法?
6.第6,7,8题
弄清题意。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检查订正,书写完整,口答。
每一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九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2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九(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2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的练习二第9~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准备:
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继续练习用口诀求商。(板书)
二、基本练习
1.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4×5=20    2×6=12    3×3=9
3.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三四十二     五六三十    二五一十
比一比,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乘法口诀里的什么数,被除数是什么数?
三、发展练习
1.第9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搞清题意。
(2)把得数写在被除数的旁边,并检查得数。
想一想,用了哪句口诀?都和几有关?
2.第10题。
指导看表格。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指名口答。(说说用到的口诀)
3.第11题。
学生填写得数,并想一想用的哪句口诀。
指名口答。
比一比,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为什么得数不一样?
小结:注意运算符号。
4.第12题。
口算比赛。
2分钟,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第13题
学生仔细读题,明确有2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24 | 只看该作者

用口诀求商的练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的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
2.经历对算式的比较,提高学生运用除法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的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运用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        复习除法含义和计算。
1.        做复习第1题。
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说明:一幅图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        做复习第2题。
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哪几句口诀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
师生活动。(卡片)
同桌活动。
3.        做复习第3题。
口算比赛:2分钟。
注意计算符号。
4.        做复习第4题。
将算式的结果先计算出来,在比较大小。
三.复习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5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有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想一想:摆成几行时每行盆数多?为什么?
2.做复习第6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
不计算,哪两人抬的次数少?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3.做复习第7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解答,指名汇报。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复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29 | 只看该作者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59页内容。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说一说:
线段可以用下面的哪一种图形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三、找一找:
你还能从哪些物体或图形上找到线段?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根线、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整下面的环节:
2.认识线段的特征
(1)出示一条短绳子
提问:怎样做可以让它看作是一条线段?(指名操作)
追问:绳子前后有什么变化?
引导观察:绳子由弯变直。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课件出示这句话)
提问:这句话,你认为哪些词比较重要?(引导他们要把重要的字词划下来)
(2)交流《学习方案》第3题
提问:线段可以用下面的哪一种图形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重点认识:两个端点  
(指名指出端点的位置)
3.找线段
提问:你还从哪些物体或图形上找到了线段?(了解物体的边被看成是线段时,是有端点的,端点是藏在物体边的两端)
全班交流:(1)物体上的线段(2)图形上的线段
比比找出的被看成是线段的长短。
交流:纸上的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怎样折出比已给线段长些或短些的线段。
4. 画线段
提问:你还想出用哪些工具画线段?
指名示范画线段。(实物投影)
小组交流:用这些工具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物体不能移动,铅笔要贴紧物体的边,要加上端点等)
四、巩固拓展
1.交流“想想做做”第1题
(注意追问学生的想法)
2.交流“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让孩子指出围成图形的线段)
3. 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4. 交流“想想做做”第4题
理解题意:什么叫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指名示范画一条)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5. 交流“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的?画出了几条线段?
五、课堂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35 | 只看该作者

认识厘米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通过学习能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3.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大胆猜想,初步具有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的探讨,体验成功的愉悦,得到发展个性,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3.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自主学习方案:
教师带着学生在学校活动:
量一量:
课桌有多长?(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去量一量,铅笔、文具盒等)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用的测量工具不同)
小结:所以,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测量工具尺。
2.你们想认识和了解尺吗?
认真阅读课本第61页有关尺的知识。
    学生回家自主学习:(有时间也可以放在学校预习)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61页。
二、说一说。
1.观察你的尺,说一说尺上有什么?你能在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试一试
课本第62页:量一量
铅笔刀长(   )厘米    线段长(     )厘米
把你测量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课上)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谈话:课前我们了解到,测量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要想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我们就必须统一测量工具,使用工具尺。
1.认识“学生尺”
(出示“学生尺”)
提问:通过自己的学习,谁来介绍一下关于尺的知识?尺上有什么?
全班交流:
(A)生:尺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尺上的这些线有长有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B)生:尺上有很多数。
师:对,有数,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大家看,尺最左端的数是几?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你们猜一猜,尺上的0表示什么?
生1:表示没有。生2:表示起点。
师:尺上的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就叫它0刻度。(板书:0刻度)其他的数也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
(C)生:尺上还有字母“CM”。
师:“cm”代表“厘米”。(板书:cm、厘米)
……
小结:“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2. 认识1厘米
(1)认识
提问: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试着指一指。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指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对了,这段长度是1厘米。除了这段,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生:从刻度1到刻度2。生:从刻度2到刻度3。
……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了。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2)体验感受1厘米。
把自己的手指头放在尺上看看,哪一根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指头夹着食指,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师示范,生跟做)
师:谁能直接比划出1厘米?一起来比划一下。同桌看看对不对?
(3)生活中找
师: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可能有1厘米呢?
学生举例:书本的厚、手指的宽、图钉的长、橡皮的厚……
3.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又有多长呢?谁能上来试着指一指?
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都指出了2厘米,那么3厘米有几大格?6厘米呢?8厘米呢?
师:你能在尺上找到4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活动,汇报。
小结:几厘米就有几大格。
4.用学生尺量一量
出示量一量,指名说说分别是几厘米
交流量的方法。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投影出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相机引导小结:在用尺量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最左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右端到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测量,全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测量的结果。
全班交流:这是不是都正好8厘米呢?(比8厘米多一些,比8厘米少一些)它们和8厘米都比较接近。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说?(大约8厘米)
小结:我们遇到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3.“想想做做”第4题
认识身上的尺
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的手掌大约有多宽?
生测量后填写数据,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5.画线段第6题。
说说,每条线段各长多少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6.画线段第7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你能画一根比它长一些(短很多)的线段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1:00:40 | 只看该作者

认识米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具有估计一些物体长度的能力,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直尺。2.长绳  3.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64页。
二、说一说:
准备一把米尺。
仔细观察,尺上有什么?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量一量:
用这把米尺量一量,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你能用手臂比划出1米的长度吗?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米)
三、交流提升
1.复习“厘米”
(1)提问: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作单位?(厘米)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2. 交流关于米尺的认识
出示米尺。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谁来介绍一下米尺?它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全班交流:
相同:有刻度线、数字、单位
不同:数字个数不一样
追问: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小结:和“学生尺”基本一样,只是更长,100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1米长。
3.借助米尺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提问:1米到底有多长呢?
小组交流: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
全班交流:你在家用米尺比划过,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指的位置各不一样?
4. 深化对1米的认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四、巩固拓展
   1.交流“试一试”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2.“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吗?可以先估一估,再同桌两人合作。
3.“想想做做” 第5、6题。
学生独立后集体校对。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提问:我们已经学了那些单位?厘米和米哪个单位大?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
“想想做做”第4题,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9: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