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2:16 | 只看该作者
学 科(数学)        五年级        备课
教师        刘莉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7、2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难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创设情景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方格纸、直尺、铅笔。
2、学生: 方格纸、直尺、铅笔。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一、复习引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

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学生:轴对称、平移


生自由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2:2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二、探索新知        (1)欣赏美
课件出示27页例1
1.提问:这些图案是怎么形成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知识?
指名汇报结果。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结果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如何从图中找到学过的图形知识?
指名汇报
3、教师小结
(二)示范设计美
1)课件出示27页例2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案中的每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提问:这些图案是利用什么图形只是设计的?

3)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4、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自主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的方法进行设计。
课件出示27页例3的第1幅图。
问:这个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它的对称轴在哪?
问:你能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案吗?
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学生评价。
2、利用平移的方法进行设计。

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学生评价。
       

学生欣赏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学生交流得出:图1、图3是轴对称图形,图2是利用平移得到的,也可以利用轴对称设计。

学生仔细观察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试画
学生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画法,说一说。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学生尝试设计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
学生尝试设计图案。
学生评价。
       
                (2)欣赏美
课件出示27页例1
2.提问:这些图案是怎么形成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知识?
指名汇报结果。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结果是否正确。
4、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如何从图中找到学过的图形知识?
指名汇报
5、教师小结
(三)示范设计美
1)课件出示27页例2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案中的每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提问:这些图案是利用什么图形只是设计的?
3)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4、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自主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的方法进行设计。
课件出示27页例3的第1幅图。
问:这个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它的对称轴在哪?
问:你能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案吗?
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学生评价。
3、利用平移的方法进行设计。
课件出示27页例3的第2幅图。
问:这个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它的平移方向是怎样的?平移了几格?连续平移中每次平移的方向和格子数一样吗?
问:你能设计出一个平移的图案吗?
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学生评价。
       

学生欣赏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学生交流得出:图1、图3是轴对称图形,图2是利用平移得到的,也可以利用轴对称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2:36 | 只看该作者
学 科(数学)        五年级        备课
教师        刘莉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9、30页练习三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平移的认识。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能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创设情景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 练习本、直尺、绘图纸学具准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一、创设情境        引入: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1题

提问:你能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2:47 | 只看该作者
二、探索新知       
2.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2题

刚才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现在再来一起复习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2.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先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法。
指名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法。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学生画对称轴。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先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仔细观察同学的作品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5题
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看清每次平移的方向、格子数和平移次数。
强调注意事项:找关键点,平移的方向及平移几格,平移后的图形大小和形状要一样。
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展示学生作品。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别的同学是怎么设计的。
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展示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说一说利用了什么图形和知识来设计的。         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画图。

设计图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忆、总结。       
作业
设计        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图案。
板书设计        练习三
轴对称的再认识和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平移和平移后的图形的画法。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2: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2、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等,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简单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难点:1、区分概念。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2、能根据概念灵活判断。
四、课时划分 :10课时


倍数与因数                                              1课时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1课时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1课时
找因数                                                  1课时
找质数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学 科(数学)        五年级        备课
教师        刘莉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1、32页倍数与因数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创设情景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教具准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倍数与因数)
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


        学生仔细观察列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3:1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75÷25=3
说明: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3、找一找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7、 14、 17、 25、 77
2)、 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100是25和4的倍数,25和4是100的因数。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四、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作业
设计        教材练一练第5、6题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9×4=36    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0:53:22 | 只看该作者
学 科(数学)        五年级上册        备课
教师        刘莉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3、34页2、5的倍数的特征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和发现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创设情景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百数表、彩笔、数字卡片、课件
学生:练习本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预设
        一、创设情境        老师有一个本领:可以很快说出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师说:不信你们来考考我。

教师回答

师: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来探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说数。
学生验证。

学生:想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设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2、 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认一认
课件出示:       
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归纳: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学生先独立找一找2的倍数,仔细观察后在小组内交流特征。

汇报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同时让学生明白偶数就是双数,奇数就是单数。

4、你问我答

同桌同学一个说数,一个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
        学生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设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练一练第3题
4、
4、教材练一练第6题       

学生圈出5的倍数。
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集体交流汇报判断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吧。
               
作业
设计        教材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