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和使用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整体介绍
  今天向大家介绍第八册教材的内容和使用建议,第八册教材同五、六、七册教材都是在中年段的学习内容,编写体例都是相同的,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是颇具一番心思的,教育部审查委员会认为:“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
  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课标要求学生要在各个学段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尤其对贫困地区,学校、学生手头没有或者很少有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那么本套教材就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如第四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手上的皮肤》可以与语文天地“开卷有益”中的《手指》进行调换。两篇文章都属于说明性文章,前者平实,后者生动。再如第10单元,用《蜀鄙二僧》替换《乡村大道》。
  2、选文的质量
  刚才是谈数量的问题,现在谈选文质量,教育部审查委员会认为:“本册教材选文文质兼美,丰富多样,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新选篇目占一定比例,富有儿童情趣和感染力。”
  (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如,《规则》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为了遵守规则而作出个人牺牲的必要性,从而树立规则意识。《春潮》《花》《路》等自然景观的引入,扩大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如《春潮》单元,从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动的景色、春潮到来时人们的活动等几个角度来选编课文,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春景。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如,《太阳的话》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阳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钓鱼的启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另外还有新闻报道的涉入。将学生从狭窄的视野(童话、寓言、儿歌、故事等)引入更为广博的世界,让学生稚嫩的思维逐步走向富有深度的理性认识。
  本套教材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渐进和螺旋上升。举例:“受伤的小鸟”。
  3、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不能将语文天地看作是主体课文学习后的练习,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使用这套教材很重要的一种观念和能力。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翻开这一册书,老师们发现与以前一、二、三年级不同的地方是“金钥匙”的编排,在一二三年级的教材中,金钥匙一般都是编排在语文天地的后面,而这册书,不仅在语文天地中的后面,还在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笔下生花中,也出现在主体课文的后面,金钥匙扩大了自己的领地,而且其次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几册教材不可比的。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就需要进行有序的指导。
  4、特殊的位置
  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如果将第8册教材放到整套教材中来审视,第8册教材可以说处在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说它特殊,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比如质疑的培养,在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到七、八册就要培养学生会问,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能较快地进入文本。打个比方说,前三年的语文学习,对教学来说就是耕田、播种、除草、浇水、施肥,对学生来说,就是发芽、长叶、分蘖、拔高、开花,到四年级就到了结果的时候了,虽然所接的果子比较弱小,也比较苦涩,但却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因此,在四年级我们教师就要做好使学生逐步结果的形成工作。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介绍教材内容,并提出教材使用建议。

二、字、词、句
  1、编写思路
  我们一般都比较关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本套教材编写思路是,一、二年级基本实现独立识字(课标要求在第二学段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材为什么如此设计和要求?他的意义何在?向老师们交待明白),三年级基本实现了独立学习词语。当然我们还有名言警句、古诗文的积累,到四年级就有了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课文后面只有识字条,没有写字条(写字条编在了教材的最后)。二是语文天地中没再涉及具体的、琐碎的比一比、抄一抄、填一填、找一找等形式的练习,主要以“我的摘入笔记”、“读一读”两种形式设计,实际上是将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体现了由散到收的编写思路。四年级上册基本实现了在字、词、句方面通过摘入笔记的形式使学生从方法到实践实现了自学,在第8册就不在这方面单独提要求了。教材没有列出固定的内容,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以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中的“我的摘入笔记”为例,第一行列举第一篇主体课文《大地的话》中摘入的词语“清脆、驱赶、精灵”,第二行列举第二篇主体课文《语言的魅力》中摘入的词语和成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姗姗”,第三行列举第三篇主体课文《秉笔直书》中摘入的词语和成语“颠倒是非、屈服、贪生怕死”,第四行列举第一篇主体课文中摘入的句子“不论你唱什么歌,我总觉得很清脆”,每一行后面是省略号,意思是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摘入,摘入的内容是不固定的。
  2、抓好落实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学”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学习?值得每个教师深思。反思一下我们前三年的教学,我们究竟在这方面做出了多少努力?我们一定要落实每一册教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的目标,使学生系统有序地发展。现在如果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学”的能力,好,教师就要扎实地引导,手把手地教学生从基础做起,争取利用三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学习“自学”直到能够完成本册教材提出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深刻反思,我们究竟怎样利用这个空间,指导学生进行事半功倍的学习?很多教师离开“日积月累”中的字、词、句的设计形式,离开教学参考书,离开单元测试卷,离开基础训练就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字的训练、词的训练、句的训练、段的训练都没有,只有一个“摘入笔记”一带而过,我们能否很准确地把握“摘入笔记”的内容,能否给学生以准确、快捷的指导,都是新教材对我们的挑战。
  指导学生作摘入笔记,一是要把词语句子与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词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想积累哪些词语句,并说一说积累这些词语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学会多种积累词语句的方法。有些摘入笔记的旁边还进行专项积累的提示,如四年级下策第一单元“我尝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比如”不屈服“、”本分“,可以帮助我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既是提醒积累词语要和课文的学习进行整合,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重要的词语。再比如第二单元“我的摘入笔记”旁边:“《春潮》和《三月桃花水》用了不同的动词描写春天,我们要仔细体会”。是在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动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摘入笔记时可有所侧重。“我的摘入笔记”主要是引导学生摘入生词佳句和名言警句,摘入课外的语言材料和信息资料,可以另设一个摘入笔记本。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经常温习,也可鼓励学生梳理分类,编成集子。
  “读一读”栏目的处理:四年级下册主要涉及专项词语、成语的积累、名言警句的积累、古诗积累。词语、成语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或讨论意思,用词语或成语说一句话,要会读、会说、会用。名言警句的积累要结合事例了解大意。古诗积累,要反复诵读,了解大意,熟读成诵。
  还要抓好两点,一点是认真地关注学生是不是养成了自学词语句的习惯,因为教材希望把这方面的学习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那就等于放任自流了,要注重好习惯的养成。另一点,抓好检查,要经常收取学生的摘入笔记,以此代替学生原来机械训练式的作业。可以是老师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互相检查。一是督促,一是检查,使学生字词句的学习落到实处。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字词句的时间,多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好的帮助差的。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给他人出题,教师要作相应的指导,从哪方面出题,怎样抓住重点出题,要给出一定的方法。要积极的进行评价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不能以机械训练的方式达到目的。基础的东西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基础的东西要和阅读、写作紧密结合而得以巩固,要在阅读、习作和其他语文活动中落实子、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3、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年级学生学习字、词、句,需要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四年级下册,动词、暗喻(是)、连绵词、成语中的对应、反问句、祈使句、多义字、语气词、代词、转折句前后语义的轻重、古今词义的演变等等,语文基础知识是为学习语文服务的,完全避开将不利于语文教学,但不能走“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强化记忆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考试为最终归宿”的老路。语文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语文知识教学的“度”。总的原则是“有用”“精要”“好懂”。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学以致用。要按照《课标》的要求去做:“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原来怎么传授基础知识?今天应该怎样学习?比如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我们的手》比喻词“是”,可以让学生在仿照课文写一段时感悟,然后借金钥匙简单了解“是”有时表示“像”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造几个类似的句子,如“老师是园丁”,“我是祖国的花朵”加以理解和运用。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应作为考试内容。书面怎样进行测试?一般在于运用。
  4、评价字、词、句的学习情况,一是识写字保底的部分还需要统一的测试,但权重应有所降低,二是结合阅读、习作测试独立识字和学词、学句的能力,三是名言警句、佳词佳句的积累,权重不能低于三年级。

三、阅读
  1、选文的变化
  在选文方面,基本注意到了题材的多样化,古今中外、文史哲、史地生、音体美,也注意到了体裁的多样性,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故事等等。童话儿歌故事这些趣味性的东西为什么大量减少了呢?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辨抽象能力进一步提高,过去的童话、儿歌等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阅读功能来看,阅读除了承担娱乐之外,还要承担审美、鉴赏、求知等多种功能。应引导学生要具有开阔的阅读视野,要从对文本内容的趣味转移到对文本的体味探索上来。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要深入地研究文本,要站在学生的前面引导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不是站在学生后面迁就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既要走进文本,深入的体会编写者的意图。又要走出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基本上是尊重原著,如《落花生》,保留了那种半文半白的风格,基本是原汁原味的。
  2、编写思路
  前几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上是走这么个路子,大量的阅读,重在积累,再就是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与生活实际、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想象世界相联系,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再就是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培养学生经常阅读的习惯,还有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默读、略读等等。7、8册就有一个收束的问题。
  (1)会问和解疑
  以前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四年级就提出问题应该怎么提,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大致有几种类型的提问,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记叙文《秉笔直书》一文后面(第6页):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对记叙文提问);第二单元散文《春潮》一文后(第11页):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春潮是什么样的,问什么春潮不可抗拒(是对散文提问);第三单元说明文《种一片太阳花》问后(第21页):6至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后面重点写单独一朵花(是对文章的结构提问)。体裁不同,问题提出的着眼点是不同的。怎么解答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教材在四年级上册以金钥匙的形式进行指导:随课文理解有关生词的问题;重要的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问别人;有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四年级下册在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文后(第30页)引导: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要从文本中回答,避免学生阅读理解使得断章取义或脱离文本乱写一气。这种方法的指导,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培养,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2)做好批注笔记
  三年级以抄一抄为简单的笔记形式,四年级一是养成做摘入笔记的习惯,二是做批注笔记,四年级上册提出在阅读时,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还可以在重点词语下加点,在重点句子下面画浪线。重在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同时也交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批注符号。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34页)提出: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得问题,作简单的归纳概括,还可以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想法,提出了批注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第四单元主体课文《手上的皮肤》这篇文章时,结合课后思考题合金钥匙的提示,通过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边默读边画边批注,想想每段写的是什么;把各段的意思连起来,划出文章的综述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圈点批注的重要性:减少环节,提高阅读效率。课堂举例。
  (3)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二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四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五、六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四年级下册,一个人要想独立阅读,大致要经过几个步骤,掌握什么样的方法,这在第九单元语文天地后面的金钥匙(第72页)作了归纳:自读,提问题,做笔记,然后和同学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修改笔记。实际上是对四年级中会问、会解疑、会做圈点批注的总结归纳。从第九单元之后,教师应综合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实际上,魏书生老师交给学生的理念就是,把教师当作学室,把教材当作学材,把传授变成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查找资料,同学商量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不会的问题问老师。
  (4)深入文本,体验感情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为了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大体共识,逐渐达到基本到位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年级下册还以金钥匙的方式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如第五单元《钓鱼的启示》文后思考题: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旁边的金钥匙内容是:阅读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任务,设身处地的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身处地就是使学生舍身处地,如临其境,深入文本,更好地进行体验。再比如,第九单元《海上日出》一文后:阅读时,应该想象当时作者在做什么,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可引导学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作者可能会有哪些举动?可能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与作者对话,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关于背景的筛选和搜集,引导学生将所查资料如何与文本结合起来,都是为更好地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本册教材还注重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词与词的对比、句与句的对比、段与段的对比、篇与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及表达方法的运用。如第三单元《古诗二手》:“两首诗都是用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体会它们的异同。”(可以详细分析两文章的不同,已确定四年级文章比较的角度)
  (5)古文学习
  古文,强调积累,强调感悟,逐步的引导学生接触、了解、熟悉这种古代文化样式。低年级,设计了一些琅琅上口的很经典的句子,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前边以阅读现代文为主,后面附一些片断性的古文,到了四年级前边是现代文,后边附上了完整的古文,在不进行字对字、句对句的对译中整体感知、对照阅读。五、六年级,前面是古文,后面附上了现代文,甚至只有古文,以阅读古文为主。这种梯度设计,是让学生县见见面,再握握手,最后结为朋友。在教学古文时,反对字对字,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更不能讲解实词、虚词、句法,不能将其作为考试内容来评价学生。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古文的学习在以后还有很长的一个过程。应以诵读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整体感知,体会古文的音韵美,体会古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接受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书面测试以默写为主。
  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的突出的特点是:1、为学生的个性学习开辟空间。不为统一的思想认识,学生在阅读中敢于表达,多渠道理解,教师作相应的引导,学生会有独特的体验,如第一单元《语言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在哪里?“春天到了,可是……”,第三单元主体课文《花之咏》中一句话“我永远仰慕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是什么?理解都是多元的。2、教会学生自己去阅读,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真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3、关注过程,教会学生阅读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4、强调广积粮,不求讲全、讲深、讲透。
  3、教学建议
  (1)强调整体把握
  四年级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意义较深,有些教师觉得教学难以把握。教师要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教学意识,不能逐词、逐句、逐段的讲解分析,把课文肢解。每篇主体课文的后面一般都设计两个思考题,有的是从对全文的理解、感受或概括,有的是从词语、句子、段落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仿写、续写和补写,前两类问题都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的,都是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后一类问题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实际上很多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深化。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这里的局部不是每词、每句、每段,而是与整体关系密切的关键的词语、重点的句子、重要的段落。
  (2)讲求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二学段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默读能力和略读的能力,对8册课文来说,有些课文是适于朗读的,有些是适于默读的,有些是适于略读的,有的以朗读为主,重要的段落需要默读,有的以默读为主,精彩的片断需要朗读。默读、略读是很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成人的阅读方式一般是默读、略读,课堂教学时,一些环节需要默读的就要求学生默读,比如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圈点、做批注,都应该是默读而不是朗读。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整堂课书声朗朗、人声鼎沸,即使是带着深层次的问题或让学生边读边动手也是异口同声,学生急于赶速度,怎么会有边读边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可想而知,是很难达到深层次阅读的,还有教师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意读哪里就读哪里,实质上是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本来应适时培养的阅读方法错过了,本来应该重点涵咏揣摩的丢失了,是另一种的少、慢、差、费的表现。
  主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增加学习略读的要求以及对这方面的整体安排和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时代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以几何级数在快速增长,不仅信息量在快速增长,而且信息的变化幅度和速度也在加快,这对于现代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够迅速地搜集、选择信息,对信息做出判断并进行处理。这样的变化和要求必然体现在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并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略读是一种阅读策略,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阅读能力,看报纸需要略读,在生活中处处用到略读。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适合培养学生略读的,比如《太阳》一课,一节课上完,可着重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先略读一边,把握课文的重要信息,如太阳很大、很远、很热,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再略读课文,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一节课略读三四遍,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有效信息,就等于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学习。还有像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文也可以作略读练习,侧重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主要信息的能力。
  (3)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机会
  《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有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的时间,在公开课上缺少了书声朗朗教师也许觉得沉闷,但学生却得到了有效的学习。要在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探究一些有争议的理解、感受和观点。
  (4)把握好抓文本与课堂开放的关系。识字、写字、文本的深入挖掘(重点词语句段的感悟)、情感的共鸣是抓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本还没有学到位,就急于搞开放,是舍本求末,搞的开放也成为了无源之水。我们通常称为“抓文本不足,搞开放有余”。
  (5)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实施不同的阅读策略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有一般性的规律,但是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做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是必要的。例如,富有情节变化的课文,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事件,对于韵文,学生直接感受的是语言、情感和意境,对于说明文,学生关注的是事物及其特点、功能。体裁不同,阅读方法应有差异,关注的着眼点也不同。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体现诗歌的特点,可以采取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成诵、读中积累,在读中吸收消化语言。古诗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词句的大致意思。记叙文、散文,要采取读中悟、悟中读、读物结合的思路,侧重情感的共鸣。说明文则侧重于说明的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理性多于感性。
  (6)正确处理课时量与选文较多的矛盾
  许多实验区的老师反映,教材内容丰厚,选文较多,课时少,一学期很难赶完。许多课文根据实际情况是可以删减的(但识字、写字是必须保底的),或者改作拓展课文。(当然,这与书面测试可能有冲突)同时,所选课文并不是都要求精读的,更不应该由教师讲深讲透,逐词、逐句、逐段的讲析只能将课文肢解成琐碎的零件。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的选文应把握好阅读的尺度,给学生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和思考的机会,但不能当作主体课文来学习。(当然,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与主体课文对换),《教师用书》都对语文天地中的拓展课文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指导,但只是为教师备课而提供的一种参考。阅读评价的导向很重要。
  (7)开展大量阅读工程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要为阅读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目。评价促进阅读。
  (8)多媒体的使用。
  语文阅读的实质。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区别,阅读的要求。备课的精力放到哪里。多媒体所起的作用。
  4、阅读评价
  评价重在兴趣、习惯、积累、独立阅读能力、阅读量和情感体验方面,再有就是整体感知的水平。书面评价可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进行评价,课内阅读一般是重要的片断,课外阅读一般是整文,其阅读的难度应略低于教材中的选文。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和整体感悟的能力,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考查应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设计,考查的能力点应以教材和课标为准,既不能低于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拔高,要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方向、有目的,真正使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四、习作
  1、编写理念
  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着眼于习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是说没有写作动机,就谈不上写什么,怎么写。所以从一年级就关注学生写作的这个基本矛盾,让学生学写字,抄写句子,大量背诵,重在积累,是为学生习作作储备的。教材编写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写作动机,解决学生没啥可写的问题,在三年级习作过程中,许多老师感到教材在习作上没有任何的习作技巧的要求,觉得习作无序,感到很困惑,实际上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先使学生愿意写,有啥可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习作就加上一些束缚,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习作的兴趣。传统教科书注重习作“技能”和“技术”的指导,大讲特讲,一味灌输,结果学生生搬硬套,文章千人一面,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厌倦、畏难情绪与日俱增。从培养表达能力的角度看,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不能简化为“制模——铸造”这样的过程。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文章写通,既而把文章写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循循善诱。魏书生老师曾经接过两个班,一个是全校最好的班,一个是全校最差的班,魏老师让最差的班写作文,学生说不会写,老师让学生第一天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每次写只提示内容,时间久了,学生能写500多字的作文,而且不感到写作文有多难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有啥可写,不作任何形式的要求,消除了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这里还可以举一个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
  一场秋雨带来的……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燕丽华
  开学第一天,课本还没有发下来,孩子们每人一本课外书静静地读着,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我不仅灵机一动: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下雨了吗?
  生:老师,已经下了一天了。不,昨天还下了一个晚上呢!
  师:这一次下雨有什么感觉?
  生:凉爽。
  生:冷,
  师:为什么会冷呢?
  生:暑假过去了,天气凉了。
  师: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今天是8月27日,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顿悟)老师,现在下秋雨了。
  师:看看窗外,想想放学、上学时自己的感觉,能说一句话吗?说你的感受。
  生1:秋天来了,秋雨下起来了。
  生2:雨哗哗地下着,空气变得清新了。
  师:再想想,雨是“哗哗”地下吗?
  生:不,雨很细,很小,沙沙地下着。
  [教师抓紧时机,扣住学生语言中的“漏洞”,促进学生反思,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词语的用法,教学生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生:秋雨冲刷着大地。
  生:不,秋雨没有那么急,不应该用“冲刷”这个词。
  生:秋雨滋润着大地。
  (全班鼓掌)
  [因为前面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对语言的反思和筛选意识,所以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并作出修改;给同学一个生动准确的“修改”,激发了全体同学表达的愿望,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丰富,促进了全体同学对语言的审美。]
  生:雨落到我的脸上,凉凉的,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生;雨还在下着,一点一点,雨滋润了大地,小草在蓬勃的生机里成长,小树正在一点一点的长成大树,草丛中,小虫子们在快活地洗澡,下雨真好呀!
  ……
  师:[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拿起笔,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请你写50字我们来交流。
  秋雨下起来了——————————————————————————
  [在说的基础上,给学生写的机会,而且只要求50字,学生感到很轻松,自然,很有兴趣。其实“习作”就这么简单!]
  (10分钟后)
  学生作品展示

   秋雨下起来了,沙沙沙,沙沙沙……雨丝细细的,软绵绵的,密密的秋雨不停地下着,下着……
   雨丝越聚越多,变成雨点,“啪”地打在我的身上,呀,好凉呀!我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朱琳)

   秋雨下起来了,它是多么的凉爽,多么的甜润。今天我仿佛第一次感到秋天的快乐,雨一直在下着,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它又一次来做客了,又一次滋润我的心田。中午放学时,我感到了一丝丝的凉意,觉得有点冷。  (常敏)

   秋雨下起来了,天气变冷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雨下起来了,湿润了大地,果园里的苹果呀、梨呀,洗了个痛快的凉水澡。秋雨下起来了,沙沙沙,沙沙沙,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的上班、回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溅出了一朵朵水花。秋雨下起来了…… (陈治宇)
  
   秋雨下起来了,稀稀落落,给大地妈妈换了一件新衣裳;稀稀落落,给柔弱的小草喝个饱;稀稀落落,给土壤妈妈洗了个凉水澡;稀稀落落,把雨衣雨伞给引出来了。(丁菲)
  
   秋雨下起来了,秋天来到了,丰收而欢乐的季节终于盼来了,她给我带来了欢乐的心情,我又可以吃到甜甜的、酸酸的水果,我可以吃的肚子大大的,炎热而持久的夏天终于下班了。(马鹏程)
  
   秋雨下起来了,我顿时觉得秋天的气息划过我的身旁,我感到有一些凉爽,也有一丝寒意,但我的心情还是非常喜悦的。水珠一滴滴落在伞上,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清脆而软弱,像是在唱歌,我跑了起来,“啊,好凉爽啊!”我说道。我呼吸着清新而又新鲜的空气,觉得非常凉爽,让我们一起欢迎这场凉爽的秋雨吧。(张秀玲)
  
   秋雨下起来了,对我来说,也好也不好,好呢,很凉爽;不好呢,天空很灰暗。今天中午回家时,我在树底下,以为雨淋不着,可不知谁晃了一下树干,我被树叶上的雨水淋成了“落汤鸡”。回到家,我吃完了饭,去骑车,回来时由“落汤鸡”变成了“泡汤鸡”。希望明天别下雨,因为明天是我姥姥的生日。(巩志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有着不可传递和授受的特性,教师的语文素养不能直接传递或授予学生,只能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构建。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大量的、反复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得到发展;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注重个人体验和语文实践,要求“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北师大版”教材在习作的编排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出“与生活结合,”提倡自由表达,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一场秋雨给学生带来了尝试、体验、练笔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从结构入手不是好路子,是颠倒了本末”。当然,在多练笔的同时,本着“先写后教,顺学而导”的原则,通过写后修改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怎么写会更好,学生会欣然接受,并在以后的作文中迁移运用。到四年级,教材才逐渐地提出一些习作方面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总之,教材改变了以往先教后写、以讲授带实践的做法,是符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需要的,是符合写作心理规律的。
  2、习作建议
  (1)勤练笔
  到四年级,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仍然是写作的基本矛盾。要勤练笔。本套教材,给学生提供的练笔机会很多,象学习主体课文时,可以仿写,如第一单元《大地的话》后面的思考题:“仿照课文前四段,试着再写一段”;可以续写,如第五单元《谁说没有规则》后面思考题(39页):“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仿照课文,续写一段”;可以补写,比如第五单元《钓鱼的启示》(36页)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启事”;可以改写,如第12单元《七子之歌》后面的思考题(102页):“假如闻一多先生见到香港、澳门回归,会有怎样的心情?试着改写一段课文。”每一个单元的初显身手一般都会落脚在听说读写上,也都是练笔的好机会,如第八单元“舟船”初显身手(68页):叠一只(或做一只)小船,为它七个名字。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写一手小诗或者写一段祝福的话。教材还鼓励和将教材生活结合,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来写。每一个主题单元一般都有笔下生花,笔下生花围绕单元主题拟定了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北师大教材这种主体单元的编写特色,使得学生多观察、多练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成为可能。多读多写必自工,学生要想些,教师想要让学生写,何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出题?教材中有很多可写的点。
  (2)学会选题
  如果每学期有50多篇练笔,学生负担重,教师负担也重,因此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允许学生选择,鼓励学生选择,教会学生选择,
  本着勤练笔的原则,综合性学习可以每学期练笔四次,结合课文的练笔可以每单元进行一次,学生只要能从一篇课文中找准能够激发自己写作的点进行练笔即可。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是这样设计的,一般都具有两种类型,一是写实的,而是想象的,都是结合单元主题和主题课文、综合活动、畅所欲言而设计的,是习作达到了既求同又求异,既有所依托,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要求。话题作文大体都有写真实和写想象两类题目。有的老师反映,学生写想象的事物很容易,写真实的事物感到比较困难,编写者建议:
  一是学生可以在列出的题目进行选择。但老师应当引导,不能一学期总写想象。
  二是四年级学生必须开始练习写真实。开始不必要求过高,可以写长,可以写短;可以成文,可以只是片断。不限制自己拟题。
  (3)学会修改
  本套教材特别注重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的培养。课标指出:“中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四年级上册,教给学生的修改方法,如大声读,请别人修改,四年级下册提出冷处理等方式(与限时作文矛盾,但非常符合生活中的写文章和写材料,过段时间再改,就有顿悟、蓦然回首的感觉,就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在四年级也陆续提出了修改的标准,同时也是对写作方面的要求。如上册有根有据(写出真情实感),有情有意(有意思,有中心),下册提出有血有肉(充实),有声有色(生动,比较拔高,但课标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积累在于运用),有条有理(符合逻辑)。这些标准既是学生习作力求达到的目标,也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标准。教师应结合习作前的构思进行指导,如第三单元笔下生花题目:我喜欢什么什么花,侧重指导为什么喜欢,这种花有什么特点。鲜花送给什么什么,侧重指导给谁送花,为什么给他送花。我是什么什么花,侧重指导借什么花来写自己,与花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修改习惯、态度和过程。好作品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习作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指导学生修改,要给学生在课堂上修改的时间,可以自改,同桌改,小组改,集体改,比较改。此项工作要常抓不懈,起初会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做起来比较难,有的老师觉得学生根本不具备修改的水平,畏难而退,就觉得作文修改是老师的事,结果反害了自己和学生,教师起初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让学生坚持练习,循序渐进,学生的修改水平和习作水平必将不断提高,老师的工作量将减轻很多。让学生修改,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要在学生自改、互改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修改水和习作水平,还应保证每学期对所有学生至少面批一次。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的符号,使学生的修改符号能成为交流的语言。
  少命题作文,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要勤练笔,不要企求学生写出多么完美的文章,四年级还是扎根的阶段,还不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3、习作评价
  要搞好习作的评价,课标在这方面是有明确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是很重要的,是往根部浇水、施肥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自然就会结出好的果实。四年级的习作书面测试,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话题作文,少一些羁绊,多一些自由,在评价标准上,四年级下册可从有根有据、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根有据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但不能在几个方面要求过高。
  本册教材还在第8单元“舟船”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学写新闻,教材提出这样的练笔要求,一是在二三年级就已经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教会学生怎样浏览标题,认识版面和栏目,作了前期渗透的铺垫。二是体现教材向生活延伸的编写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这里写的新闻是广义上的信息和消息,是简短的练笔。

五、口语交际
  1、编写理念
  部分语文天地中设有畅所欲言的栏目,一般是结合单元主题进行设计的。可结合主体课文的学习进行,也可结合初显身手或笔下生花进行。本套教材很主要的一个特点是不提倡单设口语交际课,把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也看作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将口语交际与阅读、习作、综合性活动紧密结合。因为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的能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而非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培养。比如说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可以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发表见解、补充见解、完善见解、提出新的见解都是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课改以来,学生的口语交际地得到了空前的活跃,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加强了,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是非常值得可喜的。
  2、学作主持人
  到了四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应该有所收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四年级上册,学做重点发言人,四年级下册,在第一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中设计了以下内容:怎样做讨论的主持人。主持人要态度平和,组织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倾听,可事先指定重点发言人,能抓住中心的议题,不要跑题。第二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培养学生听别人发言时判断是否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清楚明白。第五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培养学生遇到不同的意见不要质问学生,“质问”有难为他人,也有居高临下的意思,不能提倡。第九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是引导学生作讨论小结: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的发言,要适时地引导、点拨和升华。不仅指口语交际中,也包括阅读、习作等活动中。
  3、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进行。考查学生的表达意识、合作态度、语言组织,考察倾听意识、转述能力,以及说话是否清楚明白、具体生动。书面评价不适合口语交际的评价,即使是创设情境之下的对话填空也不能是口语交际的评价。

六、综合性学习
  1、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前几年的综合性学习主要在于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参与了,还是积极参与,还是在参与中有创意。到了四年级,就要引导学生在开展综合性活动中要有计划,要通盘考虑。四年级上册,教师节给教师作贺卡,是个人的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四年级下册开始做小组活动计划,如第七单元初显身手中,选择一个纪念日,小组分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1)制定计划。(2)收集资料。(3)活动展示。告诉学生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分工收集资料,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使学生变成自觉的行动,有目的、有分工、有步骤地进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注意将活动的方式贯穿以后学习的始终。
  2、明确活动的实质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应特别注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姓语不姓别的,不是音乐、美术、图画活动,应以语言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比如第九单元《太阳》“初显身手”走到户外,感受阳光,我能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出来;我对着太阳喷雾,发现阳光是七彩的;我能用很多词语形容阳光……这个活动不能上成自然课,可以在观察阳光的同时背一背主体课文《太阳的话》,还可以说一说形容阳光的词语有哪些,可以用一些词语造句,来描述观察到的景象,或者用观察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来补充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总之要通过观察、朗读、背诵、语言积累和运用、阅读甚至协作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要以追求活动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为目的,许多实验区的老师在开展此项活动时,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包括多媒体课件,包括活动场所的设计布景,教师觉得累,有时还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注意不要为形式而形式。每学期组织的活动可大可小,大型活动一般控制在三至四次。

七、自检
  教材中设计自检,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是与课标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相适应的。自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能高效便捷的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本套教材在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不断回头看的习惯,哪方面做到了,做得好,哪方面还没有做到,做得差,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中年级是培养学生能较为辩证的看待自己,全面地而不是片面的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高年级是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自我审查的习惯。四年级上册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既不能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能夸大自己的缺点,四年级下册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评价,和自己的过去比,看到进步,增强信心,和其他同学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教材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自检等方面都呈现了一些指导的点,以丁丁冬冬的的对话来进行指导,但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和不可控的
  学到31页的时候就有可能用到41页的指导的点,这些“点”一学期按教材的编排连下来,未必与学生发展的轨迹相合拍,如果僵硬地按照这样的“序”“渐进”,仍然可能束缚学生的发展。建议教师先通读一遍本册教材,在把握全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地安排金钥匙的学习。一些指导的点可以前置,可以后置,一些指导的点很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但的反复的运用,
  还是那句话,既要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不要把教材看作不可变更的宪法,墨守成规,脱离自己的教学实际。

八、几个单元介绍及使用建议
  本套教材注重整合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提倡教师整体把握全册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通盘考虑,通融安排,特别提倡单元备课。
  (一)第六单元
  本单元题目是“眼睛”,有两篇记叙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选自国内的,《永生的眼睛》是选自国外的。一篇诗歌,还有语文天地中的说明文《谁的眼睛最好》。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虽然小,但把它定为单元主题是有很深厚的人文内涵的。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虽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事情,但有些地方仍然是很穷的,离这个时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希望工程应运而生。“大眼睛”一是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二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本单元要培养学生在课文中了解背景,照片是怎么来的,从课外查找有关的背景材料,希望工程是怎样的。在第7册中是培养学生结合给出的背景资料了解课文,第8册显然又进入了一步。课文后思考题旁设有金钥匙,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相关背景后,在读、3、4自然段,看这双大眼睛是怎样的大眼睛,学生就会体会到这双大眼睛背后所隐含的深意。
  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非常特殊的历史事件,非典时期,白衣战士战斗在第一线,全身被层层的包裹着,只露出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看出白衣战士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如何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学习本文的前提。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是必须的,文章的背景是需要学生可前搜集的,了解了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抗击非典的背景后,再去有感情的深读课文,反复体味“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就会被深深地打动,心灵就会受到震撼。
  《永生的眼睛》写了一家三代人将自身的眼睛无条件的捐献出来,既体现了眼睛的珍贵,同时也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永生的。此文是外国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欧化的语言风格。
  《谁的眼睛最好》是科普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激起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愿望。
  整个单元要整体设计,比如日积月累中的“那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目的在于积累相关的词语,但如果与学习主体课文时相结合,学生所要说的词语就会带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切的体验。“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如果与《永生的眼睛》相结合,学生就会有感而发,就会滔滔不绝,就会感同身受。“调查周围有哪些设施能够帮助盲人”可以发动学生到公路上、商场超市甚至卫生间看一看,了解一下。农村学校可以发动学生为盲人进行设计。“笔下生花”设计了五个题目,有写实的,有想象的,有的是故事的叙述,有的是写眼睛的作用,有的是对眼睛的描述,有的是对眼睛的保护,这些题目都能与单元主题、所选课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有密切的联系,是有源之水,学生找准能激发写作动机的点,就会写出真情实感。还应结合丁丁的话“在叙述一件事时,要想倒有些读者也许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所以要把背景尽量写明白”回扣课文,看课文是怎样交待背景的,来指导学生写作文。
  (二)第七单元《纪念日》
  第七单元是一个开放单元,没有供阅读的主体课文,57页上面呈现的是一个导语,中间是列了每年五月份的的一些纪念日,于体现政治方面的,如马克思诞生纪念日、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有体现社会活动方面的,如世界无烟日,如有体现体育方面的,如后面的《登上地球之典》,
  有体现艺术方面的,如施光南纪念日,后面的《冼星海和他的风》,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为了考虑一些地区较为闭塞,57页下面还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创立自己家庭的纪念日,自己家乡的纪念日。建议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是要将57页的内容和58页的语言材料的积累联系起来一起来做,搜集和积累关于五月份有关纪念的的词句。以“初显身手“栏目为核心,开展纪念活动,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选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纪念日,是中国的,因为四年级学生对外国的纪念日的了解和搜集还较为困难。选题要具体,不能太大,象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时空跨度都较大。象世界无烟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日就较为具体,具体才能深入,具体才能丰富。选题要集中一些,也可相对集中,也可一个小组选一个。
  2、组材
  学生搜集资料,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然后进行整理,最后确定呈现的形式。
  3、呈现
  可以与少先活动、班会结合起来。但必须是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升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达到真象导语中雨果所说的:“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58页是开展纪念活动的一个过程。60、61页开卷有益是给学生一个文案的呈现,习作是活动的一个延续。

九、对整套教材的再认识
  1、主题单元的编排特点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统一的标题,如四年级下册:“话语”、“春潮”、“花”、“手”等等。每个单元的所选课文以及语文天地中所涉及的言语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设计的。单元主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思想,所选课文虽与话题有关系,但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主旨是不同的。如第一单元《话语》,《大地的话》以大地的口吻表现了大地的搏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语言的魅力》从成人的角度记述了语言在人与人之间联起了爱的纽带,表现了语言的魅力;《秉笔直书》昭示了语言表现了人的品格。此种编排,是单元选文具有了题材的丰富性,体裁的多样性,人文的多元性。这种一主题为明线的编排方式,避免了语文的学习不是按知识的体系展开,而是以言语实践活动展开,这样,词汇相对集中,知识能力相对集中,并能多次反复使用,围绕一个话题在较长的时间内学习,学生思维就是多向的,并能引向深刻。这无论是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以及阅读、习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题单元的编排的暗线是知识能力。知识能力是渗透在主题单元的编排建构和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的。也不忽略其系统性,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基本是在循环往复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这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中已有陈述。一些语文知识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散见于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此种编排是建立在语文的学习是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来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的,本套教材,语文阅读量、习作量、语文活动的空间都是相当大的。
  主题单元的编排又是开放的,有人打比方说,主题单元就是以单元主题为圆心,以知识能力为半径所画的一个圆。也可以这样说,是以单元主题为圆心,以言语实践活动为半径所画的一个圆,言语实践活动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教材的言语实践活动处处体现着开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言语实践活动的半径有多长,圆就有多大。同时所带来的,就是迫使教师的专业化的成长,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语文学习并不像数学那样成线性发展,语文学习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的认识、感悟、体验、提升的过程,企图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本套教材在人文熏陶方面具有往复提升的特点。仅就读书这个话题而言,一年级上册《小书架》是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读书创造自己的小天地,一年级下册《冬冬读课文》是说明读书胆小的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书的世界》是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注重了前有渗透后有延伸的编写思路,如识字、写字要求写的字都是在前面和本文中出现的,识字方法、阅读策略都是前有铺垫,后有整合。
  3、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北师大教材编写的背后有强大的研究力量的支撑。如一、二年级拼音教学的安排是有充分的理论作基础的,识字策略是在总结和归纳国内诸家研究的基础上而形成自己的编写特色的,习作的编写是针对长时期学生厌恶写作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编写思路。不管是拼音、识字写字,还是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教材力图从兴趣出发,从方法入手,以自评、互评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22: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