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与阅读的故事《骑驴》联系紧密,这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围绕故事而来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简单画了四幅“祖孙俩骑驴”的情境图,以理清故事的脉络,而后在班上交流时,我用简笔画画了四幅图,孩子们看后,都笑了。我们交流后,布置学生:在你所画的四幅图下,各写一句话表明图意,如:爷爷和孙子一同骑驴。爷爷骑驴,孙子步行……
口语交际之后,我还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尾,也就是爷爷和孙子要从朋友家返回时,会怎样做。课堂上,我的笑谈“祖孙俩”笨得抬着驴回家了,引发学生哈哈大笑。但是,没有像“狐狸的——葡萄是酸的”那样波及到学生,扰乱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续编写绘,大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显现其思维的痕迹,很是可爱。
汪怡敏续编写绘的是:老爷爷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条绳子,又买了一辆小车,用绳子讲驴拴在车子上,这样就成了一辆小驴车。祖孙俩一块高高兴兴地坐着驴车回家去。
汪怡敏的观点,也代表一部分学生,像吴放霏、霍宇轩、任纵横等。
罗仪琳是这样的观点:老爷爷和孙子回家时,爷爷骑一会儿驴,孙子走一会儿路;孙子骑一会儿驴,爷爷走一会儿路。他们祖孙俩换着骑驴,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这罗仪琳的观还点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观点。
有一些学生是这样续编写绘的:爷爷和孙子要返回家时,应该听种菜人的,骑着驴走。谁走累了,就骑一会儿驴。骑一会儿驴后,再下来走一会儿。
几个学生这样写绘:祖孙俩从朋友家返回时,爷爷和孙子谁想骑驴就骑驴,谁想走路就走路。如果,两个人都不想骑驴,就让驴休息一会儿。如果两个人都想骑驴,那么就一块骑着驴走。
极个别的学生写绘的是:爷爷骑着驴,孙子走回家;或者孙子骑着路,爷爷一路走回家。
作业批改后,我对学生说:“其实,爷爷可以谁的话都不用听。因为,这是他自家的驴,他应该知道驴能不能驮得起他们祖孙俩。爷爷和孙子,两个人想怎么骑就怎么骑,不关别人的事。
总之,孩子们的观点是可行的,孩子们想出的办法是行得通的。为可爱的孩子们,鼓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