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市三小  汪美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3. 感受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引入
 1. 复习连加
 学生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本子上列出式子。学生汇报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连加的算式。
 2. 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另一种运算——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将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幅游乐园的图片,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你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课件展示课本情境图)
 二. 探究建模
 1. 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呈现生活中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课件展示小飞机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有3人。)
 学生将每架小飞机里的3个人圈起来,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上将每架小飞机里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观察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并列式解答。
 学生写完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3+3+3+3+3=15
 教师: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加3。)一共有几个3相加?(5个3)
 2. 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列出算式。(课件展示情境图。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观察。)
 (1)课件展示小火车情境图。
 请研究小火车的同学说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有4节车厢,每节车厢有4个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加6。就是4个6相加。)
 (2)指名研究旋转木马的同学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和列出的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2=11
 教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前两个算式的加数相同,第三个算式的加数不相同。)
 3. 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明确乘法的意义。
 观察过山车图,说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2+2+2+2+2=14
 教师: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我们来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乘号。
 教师:7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为: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或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板书算式并介绍乘号。)
 教师:加法算式中的7和2分别表示什么?(2是加数,7是2的个数。)
 (3)强化认识,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生把上面的前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指名学生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能把第三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不能,加数不相同。)
 三.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3题。
 四. 回顾小结
 游玩了游乐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个3     3+3+3+3+3=15         5×3=15 或  3×5=15
 4个6     6+6+6+6=24           4×6=24 或  6×4=24
 7个2     2+2+2+2+2+2+2=14     2×7=14 或  7×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