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1:3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执教人:吴亚亚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理解算理和掌握计算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计算能力很棒,今天吴老师就想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出示课件:
1、口算:  35×2=        130×3=      398×12≈
2、计算:   25×13=
分别让学生来口答。
师: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真的很棒。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那吴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师:同学们,要解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先列出算式:145×12=    (师板书算式:145×12)
提问:这是一个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我们已经有了,我们先来估算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估算   )
师:如果我们想准确计算,应该怎么办?
生:我们就要通过笔算求出它的准确数。(师:补充课题:笔算)
师:请你尝试用列竖式计算      (强调: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尝试笔算,再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在学生说明的过程中,师以多媒体配合演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理解。
要想算12小时行的路程,可以先计算2小时行的路程,再算10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
竖式计算:   1 4 5
              ×  1 2
                2 9  0 …(表示:2小时行路程,即145×2)
              1 4 5   ……(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10)
              1 7 4 0 …(表示:12小时共行的路程,即145×12)
(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师:同学们很棒,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计算出了这道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
2、归纳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3、验算:做完题目后,我们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回顾:145×12=1740,所以刚刚我们的估算是比较接近的,也可以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练习巩固
师:我们知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如何计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课件演示 ):
1、          我来填一填
2、          我来算一算(课本47页的做一做)
134×12=     176×47=        82×237=  (竖式计算)
师巡视,找三个同学上去板演,让生来判断,他们是否做对了,适当点评(强调竖式计算的步骤,两次乘积合并相加,满十进一等)
3、选择
4、我来判一判  (课本50页第8题)
5、学以致用: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学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竖式计算:   1 4 5
              ×  1 2
                2 9  0 …(表示:2小时行路程,即145×2)
              1 4 5   ……(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10)
              1 7 4 0 …(表示:12小时共行的路程,即145×12)
七、课后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 02: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