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9日,高三进行了第一次模拟考试,四市联考。经过试题分析,我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发现教材背后的知识背景。这对于讲解清楚一个题目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具体细节时间和背景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的更为透彻,教师也能够对教材和知识本身更为充盈。这也是作为历史教师掌握过硬的、全面的基础知识的体现。
比如历史选择题29题。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是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因人设法”指《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提出实行责任内阁制。“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为什么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合知识背景我们知道,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从1912年1月1日,到2月13日卸任,共44天时间,而《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11日,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同时可以借用一段材料补充说明:“ 《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中山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革命方略”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辛亥后)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这样,关于《临时约法》的内容就补充完善了,学生也能通过了解背景知识而更透彻地理解了选项,再给一个类似的变式题目,他们也能很轻松地做出答案。
再比如第34题: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任内一再强调加强政府监督所有企业、特别是铁路的必要性。1906年,在其授意下,国会通过了《赫伯恩法》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这一措施效果明显,到1911年,铁路运费减少一半。这是当时美国
A消灭垄断资本的需要 B整顿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
C破坏市场经济的体现 D开创新的发展模式的体现
我们学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做题技巧也较欠缺,大部分学生一看到这个题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D。但是西奥多·罗斯福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前者是后者的叔叔,老罗斯福被美国多数学者认为是近代美国的缔造者。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并竭力推动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可以说是他让南美洲变成了美国的后花园。他因成功调停日俄战争而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任内最大的和中国有关的政策是制定了《排华法案》,因此在华人中口碑不佳。但是教材中我们学习到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是美国唯一任职超过2届的总统。他的政绩非常多,总结起来主要是两点: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摆脱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带领美国参加二战并赢得胜利。
教师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要有广阔的视野。这些教材没有讲到而真实地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人物和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来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
选择题第35题也同样如此。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这一决议
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
很多同学选择D,有人会说太绝对的选项就直接删掉不选了,可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深究,就会发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是1929年正式取消的,斯大林为执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全面终止新经济政策。1929-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做试卷讲评试卷是为了弥补学生们的知识漏洞,这些内容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和赶进度,很多会忽略不讲。纵观高考题,很多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我们不曾见过的材料和结论,或者是非常细节的推论,因此学生做起来感觉很难。
任何一个历史事物都不是单独地存在着,它和之前与之后的事件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有义务去广泛涉猎,挖掘出教材知识后的背景,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讲课更为生动,另一方面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