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6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
2、学会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局部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保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敬爱的人,感受他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逐段细读课文时,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句概括全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与录音带、幻灯片,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相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外引入,诱疑导读,感知“敬爱”
1、出示“宋庆龄”与“朱自清”的话,谈话引入: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家中病逝。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领袖夫人与同是知名作家在他去世后所写的文章中的句段:“鲁迅先生的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损失”。“‘救救小朋友’这句话在鲁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终生实行的一句实话。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协助着青年人,所以在他死后青年们也特别地哀悼他。”
指名读,谈感受。
齐读。
2、仅止是他们觉得悲哀不已吗?不,远远不是。让我们进入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去吧,你就会知道来哀悼鲁迅先生的人有多少,感情有多深哪!
3、快速默读全文,找出直接能反映人们的悲哀的段落读:
读第一自然段,反复读,说说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人们的感情吗?
理解“敬爱”,并说说从哪些句段中感受到了人们对先生的敬爱。
引读:
参与吊唁的人真多啊……
他们都很悲哀……
4、此时此刻,你心情如何?最想问的是什么?
质疑:
鲁迅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如此深受敬爱?
过渡:
是啊,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深受不同阶层的人的相同敬爱呢?让我们进入文中去可能便略知一二了。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伊始,教师便充沛利用课外知识,让同学感受到作为领袖夫人宋庆龄女士与知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惋惜之情,再进入文中描述吊唁先生的局面中去感受人民群众对先生的敬爱之情,从而激起迫切想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的强烈欲望,自然也激发了同学的阅读兴趣,强化了同学的阅读动机。)
二、理清脉络,提炼中心,浅悟“敬爱”
1、默读全文,划下不能理解的字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个故事的大意,并用“”划下能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一句话。
2、谁能将自身划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自由练读,并联系各个故事内容初步理解。
指名读,并边概括故事内容边说理解,教师根据同学的反馈提炼小标题板书。
齐读小结: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3、文章如何紧扣这一中心向我们具体展现先生的高尚品质的呢?
(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是“感悟”的基础,在本文中,“我”此时的年龄与小朋友们相仿,因此同学对这一文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中心句的提炼使他们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再以中心句为对话连接点,联系各个故事进行概括,将“理清脉络”这一环节化于无形之中,不时照应同一句话,强化了对中心句的作用的理解,使同学的情感未被打断,精神受到熏陶的同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得到有机的统一。)
三、紧扣中心,反复朗读,深悟“敬爱”
让我们进入文中深刻感受伯父那种深受人敬爱的“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吧!
1、谈《水浒》:
自由读内容:
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句段是什么?为什么?
指名读,出示:
“伯父摸了摸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 伯父笑什么?为什么这样笑?
⑵ 读关于“我”读书马虎的句段,理解重点词“囫囵吞枣”与“张冠李戴”,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说两者的关系,可加入对自身读书的实际情况谈。
⑶ 若换成你是伯父,你会作如何批评?伯父呢?你能根据伯父的神态语言来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再次读伯父的话,你会怎么读呢?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师生对读。
⑷ 过渡: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批评教育小朋友也考虑到小朋友的自尊,与保守的压制小朋友那种粗暴简单的手段完全两样,真是细微之处总关情啊!难怪在侄女心中伯父的形象便是(同学读中心句) 。
2、谈“碰壁”:
⑴ 师生互换角色,结合提示语中的神态表情读两遍对话,边读边深入想象伯父与“我”在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⑵ 小组再分角色读,结合神态动作读,无提示语处合理添加,其心理活动作为旁白加入读。
⑶ 指名分角色读后,同学评价;师请生与其配合读,交叉伯父、“我”和旁观者的心理活动读,充沛感受伯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不满与愤慨之情。
(适当加入当时时代背景的介绍。)
⑷ 齐读小结过渡:鲁迅先生是个泾渭分明的人,他用手中的笔作一杆犀利的枪不时讨伐着这个令他痛恨的黑暗的社会,也许不时碰壁,倍受迫害,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身个人的安危,更让人感受到他“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3、救护车夫:
⑴ 默读,找出自身最受感动的句段反复读,说说自身受感动的原因。
⑵ 指名读“救护车夫”的动作的句子,出示句子,说明原因,其他同学不时补充。再读。
⑶ 若只爱这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就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敬爱了。先生始终怀着一种深切的同情,因此在救护车夫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种“严肃”中包括有多少复杂情感的变化啊!你能说说这些复杂的情感是哪些吗?又是怎么样发生的呢?
指名读句子,说情感。
评价补充,再读。
齐读小结过渡:
恨得深,也爱得切啊!而先生那种“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对劳苦大众的爱如一个辐射源,不时地向四周辐射着,其光辉照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阿三的怀念:
⑴ 有感情地读文,用一句话概括。
⑵ 读最让你感动的句段: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说理由
齐读。
⑶ 阿三的话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齐读最后一句话)。
(在初步感悟先生的品质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在情境中联系上下文读懂先生的“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受人敬爱的原因,并寓朗读训练于每个环节中,有默读、有精读、有略读、有跳读,更有想象读,使小朋友们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深入到作者的心中,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中,使先生的形象不再单薄,而是在朗读与合理的想象中逐渐变得丰满高大起来,直到成为一座丰碑耸立在小朋友们的心中。)
四、总结中心,拓展阅读,升华“敬爱”
1、学到这儿,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概括对先生的了解吗?
(逐一指名说。)
2、你们还想了解鲁迅先生如何关爱他人的吗?
(教师发放课外资料,要求大家速读资料,从中找出能充沛反映鲁迅先生“为他人想得多为自身想得少”的句段,然后以“先生,我想对您说……”的形式交流读后感 。)
3、若被救护的车夫和阿三也来到灵堂,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在诵读中铭记这句话,以作自身人生的标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