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爬山虎的脚》教学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1:3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的作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这是一篇状物文章的好例文,对四年级学生刚学写状物文章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的,我们为什么就不好好把握课文的作用呢?

我们在拿到这篇课文时就应该想到:写状物的文章应抓住什么来写?对,是抓住事物的位置、颜色、样子等。

为了更好地结合课文讲状物文章的写法,我从板书入手,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能充分让文章起到范文的作用。我的板书思路如下:

状物文章     位置          颜色            样子

        叶:在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空隙

爬山虎的脚

脚:茎上 反面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在品味课文后,再对着板书,利用四五分钟的时间讲写状物文章的要求,让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举例,如要写《我们的校园》《我喜欢的……》同样要抓住事物的位置、颜色和样子去写,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同时,提醒学生真要想写好文章,除了把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课文作者那样留心观察,细心观察,使整节课的教学又回到重点上了。

在上完这节可课后,我始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先写爬山虎的叶子,而且写得那么细致,生动?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其实可以不写叶子的,课文却先写叶子,写了叶子就不会给文章带来主次不分吗?到底写叶子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会像我那样想出这样深入的问题来。可是,我们作为老师,是否要弄明白呢?课后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努力在文中找到答案,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缩短了距离,产生了拉力,使爬山虎的茎紧紧贴在墙上。第二自然中写到:“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下一点空隙。”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的茂盛,爬山虎的脚没有一定的力,能使叶子长好吗?正是爬山虎“脚”的力量使叶子变美了!这样看来,第二自然段写叶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写叶子实际上是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作用。联系了上下文,感受到文章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后,我们就能好地把握课文的解读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较好地把握好文章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在课堂上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感受到“围绕中心选材”的知识。同时,处理好语文知识教学与自读自悟的关系,抓准时机渗透了阅读与写作的知识,才能达到讲读课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也是很有必要的。叶圣陶老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是不同版本的小语教材争相选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说明文,查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知道文章的原题是《爬山虎》,这篇文章写于1958年,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正搞“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的浮夸风造成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赞扬的是爬山虎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联系《爬山虎》的写作背景及历史背景,《爬山虎的脚》不仅仅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作者实则借物抒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作者对“脚踏实地”精神的向往,亦是自己人格精神的象征。他保持着自身心灵的宁静,执着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让他们也把握背景,但至少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的精神。我认为这对于学生以后更高段的语文学习是个很好的铺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