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领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听韩薇《认识乘法》一课有感
《认识乘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和学习乘法口诀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
小韩老师作为一个上岗第二年的新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几个几”不同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过程。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而在本节课中,是首次认识“几个几”这种表达方式。韩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并形成对“几个几”的感性认识。例如:
1、看图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兔、小鸡分别是怎样排队的,引导学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堆,每堆就是1个2只,两堆就是2个2只,三堆就是3个2只……借助多媒体的动态的圆圈,把每一堆都圈一圈,十分形象、清楚。
2、动手摆一摆,强化感知。
观察完主题图后,小韩老师引导学生听口令摆小棒,首先摆5堆,每堆摆2根,在交流时,老师又一次带领学生圈一圈,数一数,明确5个2根;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摆了2个3根,让学生说一说:每堆有几根,摆了几堆?也就是几个几根小棒?
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耳、口、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听、说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二、在现实问题中,感受乘法的产生。
小韩老师出示教材的例2,要求学生用三句话说说图意,从而由“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带领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常识后,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感知: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听完课后,有几点小想法,仅供参考:
第一,较第一次试上,小韩老师在个人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课堂教学的激情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张扬。
第二,本课在两个点上还可以再放开一些,一个是关于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比较上,还可以让学生判断例如:∣∣ ∣∣ ∣∣ ∣表示4个2吗?怎样表示4个2呢?从而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乘法计算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不可以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摆正方形,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一定会愁眉苦脸,感受到连加的麻烦性,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如果这样做,学生会在强烈反差中,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