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的贾盈盈。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是语文的基本目的与任务。习作教学,“立言”是出发点,“立人”是归宿点。从“立言”走向“立人”,是习作教学的应然诉求,是当下习作教学的本质彰显与回归。今天就请您与我一同走进写文,写心,写生活,听我研说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材分析。
解读课标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语句上。(出示课件:修订版新课标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相较2001版的课标,从这些()修订的语句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新课标强调了对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表达,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的能力与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课件展示) 从一二三学段目标对比来看,体现了《课标》对小学习作螺旋上升的阶梯式要求。如,在写作材料的应用上第一学段是“词语”,第二学段为“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则为“习作素材”。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本学段的重点在于“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重点为“能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 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可以看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师要把握好阶段目标,引导学生由“写话练习”过渡到“片段练习”,为第三学段的“篇章练习”做好准备。
分析教材
一、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安排了不同的习作内容。具体到第二学段,实验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单元专题习作和课后小练笔穿插结合的思路。
其中, 32次习作练习均在每单元语文园地中,每册书有八个单元主题,围绕主题安排有导语,课例,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每一次的习作练习,教材分别从 “引发写作动机”、“写什么”、 “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子” 等四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暗示和引导。
14次小练笔,穿插在部分课例课后,与课例、单元主题机密结合。这些内容又可以归为仿写、续写,自读笔记以及扩写四大类。
二、教材编写特点
了解了教材内容,我们再来看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所呈现的特点:
(一)、记实想象,二者兼顾
在整个中段习作内容的编排上,记实作文占较大的比重,分为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这样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此外,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想象作文在实验教科书中也有相当篇幅(4次)。
(二)、开放题目,倡导自由
课程标准在习作指导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自由表达”。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大多只提出大致的内容和范围,题目一般由学生自己拟定。此外,还安排了3次自由习作,完全放开,写什么让学生选择,怎么写给学生自由。
(三)、围绕专题,读说写三结合,
与苏教版教材习作内容单独成块,只在习作部分安排例文不同。人教版教材以专题形式整合教材内容。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组专题为“成长的故事”其中四篇课文有利于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口语交际习作和习作整合在一起为习作提供了思路与材料。而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掘习作素材。
(四)、重视合作,鼓励展示
实验教科书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编排中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同时在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也将极大地鼓舞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五)、写改能力,同步培养
实验教科书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改一改。”把写、读、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的教材,每册教材中习作的练习要求逐步提高,从而反映在习作学习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是逐渐提高与完善的。这主要表现在文体、内容、文题三个方面。
中年级习作在文体上分为记叙文和应用文,记叙文分为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四类,应用文分为导游词、读书笔记、书信,以写人记叙文为例,同样是写人,在习作要求上在逐步提高。
在内容上由三年级的纪实类到四年级的想象类、应用类,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命题上分为命题、半命题、自主命题,其中命题作文仅有一次,自主命题中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螺旋上升的梯度要求。
提出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惧怕写作,无材料可写的现状,我紧紧抓住文本特征进行了以下尝试:
1、创设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活动课中,设置“才运大抽奖”“让我呼喊你的名字”等环节,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 创设“真假作业”情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描写出笔成文。这些情境的设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2、体验生活挖素材
学生在习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而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如:帮妈妈提电池体验劳动的滋味,夜市摆地摊体味挣钱的艰难,观看世界儿童画感受艺术的魅力,亲近大自然观察景物的美好,走进点点梦想城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等等,写文即写生活,生活在继续,文章就在继续。
阅读积累长见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校的书香校园文化给学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论语、四大名著、最美古诗词、国际大奖小说、校本教材《朗朗书声》,流动的书吧中的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科普读物,还有少儿杂志,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阅读,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启发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