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一、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说说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11。
导学单: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句子,说说根据关键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2.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解答,并进行检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7)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8)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9)还可以怎么解答?
导学要点:
3:2表示红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黄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也可以先算出每份有几格,再分别算出红色有几格,黄色有几格。
教师巡视,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3、尝试完成想一想
导学单:
1.用例11的经验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你怎么理解1:2:3的?
4、学生独立解答试一试。
小组交流方法
提示
植树棵数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2棵树苗按8:7:9的比进行分配。
5、全班交流。
观察思考:这两条题有什么共同点?
导学要点:
像这种题,我们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解决时要注意两点:想清楚要分谁?怎么分?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2. 练习十第1、2题。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看图估一估,并交流估计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弄清题意,是把多少度进行按比例分配?
(三)创编题:
用一段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4: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要求体积,先要知道什么?求长宽高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44~45页第1、2、5、7、8。
提高题:
某图书室买来540本新书,其中三分之一是连环画,其余的是文艺书和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数量比是3:2,。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明确要求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本书,先要知道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 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巩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3分钟左右)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关于“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多层练习(25分钟左右)
(一)基础练习
一种黄铜是由铜和锌按照3︰7熔铸而成,生产这种黄铜20吨,需要锌和铜各多少吨?
提问: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提问: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和是多少度?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指名说说药液、药粉和水的关系。
思考:
(1)当药粉400克时,水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
(2)当水400克时,药粉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第(1)小题让学生分析题意,找出三种材料的比。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小题,先让学生思考: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要多少吨?石子呢?
(三)提升练习
思考题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或1:2),就要把原来三角形的某一条边按1:1(或1:2)的比进行分割就可以。
(四)实践练习
动手做
独立完成,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点拨:虽然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算出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等,但它们都比较接近0.618,可以用0.618表示每个比的比值。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分割三角形。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
提高题: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共有学生175人,分成三组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比是
5:4,第三组有67人。第一、二两组各有多少人?
四、家作
1、《课课练》相关题目。
2、阅读数学报等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理与练习(1) 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数除法的运算能力。
2.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1、明确课题。
2、认定目标。
二、自学整理。(预设18分钟)
1.明确回顾与整理中的自学要求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24 | 只看该作者
纲。
2.自学导学单1
学习内容:书本第63页第1和第2题。 学习过程:
1、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和第2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先展示正确的计算过程。再通过展示收集到的错例,使得学生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加深印象。 得出结论 分类别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预设: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等于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自学导学单2:
学习内容:书本第63页第3和第4题。 学习过程:
1、小组讨论:
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和第4题。
4、小组交流。
点拨: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写出不同的比。组成比的两个数量可以是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以是根据条件求出的新的数量。
如:二班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24:(24+25)。
三、练习(预设12分钟左右)
(一)分类练习
1.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点拨: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按指示的前项或后项写出比值是2/3的比。
2.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化简或计算。
(二)综合练习
做练习与应用第7、8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与想法。
(3)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第8题 预设:
第1小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小时工作量
第2小题: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第3小题:工作总量÷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
点拨: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计算的结果。
(三)创编练习
A、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 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
B、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导学要点:
(1)独立练习。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有什么窍门?
四、课作(预设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7 页第2、4、5、6、7题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51 页。
2.数学阅读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理与练习(2) 第 1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分数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是信心。
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4分钟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28 | 只看该作者

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4。
( )×( )=( )
(2)一本书,看了4/5。
( )×( )=( )
(3)男生比女生多5/6。
( )×( )=( )
(4)本月用电量比上月节约1/10。
( )×( )=( )
2、算一算,比一比。
(1)商店运来115千克的苹果,运来的梨子是苹果的4/5,运来梨子多少千克?
(2)商店运来92千克的梨子,运来的梨子是苹果的4/5,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二、基本练习。(6分钟左右)
1.学生自主完成书本第64页第9题。第10.11题.
(1) 引导学生思考: ①如何解方程? ②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三、综合练习。(17分钟左右)
⒈学生自主完成书本P64第13题。
(1)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
(3)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相同的比转化成不同的分数? 比较每道题不同的解题思路.
比较这两题不同的数量关系.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15,16题.
点拨:14: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或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 15:根据小明所买水果的数量,分别算出小华和小军所买水果的数量,再根据个人所买水果的数量和总价算出单价,然后与图中水果单价相对照,判断每个人各买了什么水果.
16.(2)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长与宽的和是多少厘米?按比例怎么分配?
16题(1)
导学单 思考: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哪一个长和宽的比是3:2
17题
1.利用课前测量的数据,算出脚长与身高,头长与身高的比.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评价与反思。
(1)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进行小组评价。
三、拓展练习。(3分钟左右)
小华读一本24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1/4,第二天又读了一些。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7/5。小华读了多少页?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8页上第1,3,5,6,7,8题。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53 -54 )页第一,第三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树叶中的比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使学生在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3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时间:)
1.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树叶。
预设答案:
①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②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③相同的树,树叶虽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
2.在小组内观测树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答案:
①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②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③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
二、探索实践。(时间:)
1.示范测量,掌握方法。
示范测量方法:沿树叶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长部分的长度(不含叶柄),沿垂直于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宽处。
2.导学单:
1.认真测量同一种树10片树叶的长与宽,并记录。
2.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比值。
3.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4.时间:4分钟。
小结: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
3.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测量的是哪种树,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是多少?组长记录。
2.综合全组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3.时间:3分钟。
小结:比值比较接近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
活动三:回顾反思(时间2分钟)
回顾探索过程,说说体会。
总结:自然界中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你还想测量比较身边的哪些物体?
家作:《课课练》P57拓展自我。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目标。
(预设1分钟)
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假设策略。(预设15分钟)
出示例题1,师:还能像刚才那样直接用720÷7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的量,不像刚才那样将果汁全部分给了同一种杯子,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这种题可以怎么解答呢?今天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 围绕导学单自学
※导学单——
(1)先自己静静的思考至少1分钟。
(2)然后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同桌互相摆一摆。
(3)独立在作业纸上试着算一算。
(4)完成以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请学生到前面一边用学具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至少请两位同学讲解两种方法。
导学要点:(两种方法,多种思路)
思路一:假设全倒入小杯或全倒入大杯。
思路二:画线段图,再解答。
思路三:列方程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35 | 只看该作者

指出:不管用哪种思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假设价值。(4分钟)
1、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
2、没有说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体会? 回顾原来用过这一策略,如果学生想不到,老师先举例,通过交流体会到:无论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通过假设,使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5、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后学生独立练习。
介绍不同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检验。
2、播放广告,完成填空。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1-3题。
集体评讲,学生来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及时订正。
4、拓展练习
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提示:
1石=10斗 1斗=10升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50页上第1-3题。
『提高题』《课课练》中的拓展应用
五、家作。
1.《课课练》第61页
2.阅读小数报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替换”的策略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策略。
1.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可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如何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2。(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怎样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想用什么策略去解决? 发生什么变化?(你还有不同的假设方法吗?) 答,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说说怎样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去解
决问题。
导学要点:
1个大盒里的球的个数+5个小盒里的球的个数=80
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8=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
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假设6个全是小盒(大盒),球的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是选择哪种去替换的?为什么?
如何检验?
4.全班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0:3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交流不同的方法和各自的想法。得出要在不同的假设替换方法中选择比较简单的。
5.总结归纳。
回顾学过的例1和例2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用假设替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点拨:例1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例2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明确: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依据,合理地选择解题策略。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71页练一练1、2题。
点拨:(1)想清楚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2)选择把什么假设替换成什么。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提示:解决这道题的方法有多种。
(三)多层练习。
1.第73页第5题。
先填空,再回答白菜老师的提问。说说自己的想法。
变式:解决这道题的方法除了假设其他两种树和苹果树一样多以外,还可以怎样假设呢?你喜欢用哪种?
2.第73页第6、7两题。
完成后说说解题的策略。
(四)创编练习。
学校买来10个皮球和5个篮球,共500元。
(1)每个篮球的价格是皮球的3倍。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2)每个的皮球价格比篮球便宜60元。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1页上第1-3题。
『提高题』
四~六年级同学参加劳动实践一共去了21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多10人。四、五、六年级参加劳动实践各去了多少人?
五、家作。
1.《课课练》第62页
2.阅读小数报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巩固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替换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综合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左右)
1.回忆并同桌互相说说已学的策略。
师:这几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请你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基本练习。(10分钟左右)
1.根据练习单要求独立练习。 练习单
1.在探究本上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8—11题。
2.全班交流
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解题思路。注意如果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不必过多纠缠。
3、师生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1: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