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活动和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发明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发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发生由衷的敬意。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8~22页。
〖教学准备〗
 1.教材中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了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到收获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农时布置和分配上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和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干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同学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同学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同学根据自身回家以后对家长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阅读课文中虎子的话,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教师引导同学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使同学通过讨论知道:“春季天气开始回暖,我们逐渐换上了夹衣,万物复苏,这是农村播种的繁忙季节;夏季烈日炎炎,我们身着夏装适应着暑热,高温和丰沛的雨水促使农作物旺盛地生长,农民却要冒着高温从事中耕、除草,进行田间管理;金色的秋天我们觉得舒爽,这正是农作物幼稚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收获着丰硕的劳动效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严寒的冬天,我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大地在冬眠,人们在期待和准备着来年农业生产的开始,很多农民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进城打工,以多获得一些收入。”“一年之中,农业生产为什么分为这四个阶段?”并最终归纳出,这是因为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种植到生长、到幼稚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依照自然规律,依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同学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幼稚,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幼稚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幼稚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发明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发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发生由衷的敬意。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8~22页。
〖教学准备〗
 1.教材中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了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到收获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农时布置和分配上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和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干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同学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同学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同学根据自身回家以后对家长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阅读课文中虎子的话,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教师引导同学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使同学通过讨论知道:“春季天气开始回暖,我们逐渐换上了夹衣,万物复苏,这是农村播种的繁忙季节;夏季烈日炎炎,我们身着夏装适应着暑热,高温和丰沛的雨水促使农作物旺盛地生长,农民却要冒着高温从事中耕、除草,进行田间管理;金色的秋天我们觉得舒爽,这正是农作物幼稚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收获着丰硕的劳动效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严寒的冬天,我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大地在冬眠,人们在期待和准备着来年农业生产的开始,很多农民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进城打工,以多获得一些收入。”“一年之中,农业生产为什么分为这四个阶段?”并最终归纳出,这是因为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种植到生长、到幼稚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依照自然规律,依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同学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幼稚,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幼稚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幼稚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评价建议评价〗
  同学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观察同学是否具有对祖先伟大科学发现的自豪感。
  第二课时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只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方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同学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同学汇报作业效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需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幼稚,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和新疆局部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分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和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教师引导同学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教师引导同学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教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掌握。有些问题暂时未解决的,可以留作课外作业。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类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同学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教师评价同学的探究活动,安排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和同学的实际进行优秀教案。
  2.教师要对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本地的主要食物构成十分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评价建议〗
 观察同学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态度,对同学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用虎子的话说明农业生产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与节气的关系,意在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布置的重要意义。公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育秧。插秧。二十四节气。锄草、追肥。丰收在望。这四幅图画和20页的3幅图画以一年为周期,以水稻为例,展现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三幅图画与前面四幅图画在时间、季节上相衔接。继续展示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进城打工。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以和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意义。脱粒打场。售粮。说明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等的关系,协助同学理解下面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用图像标出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可用于课堂教学,供同学联系实际认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强化本单元根本观点:土地养育着我们。可以用来引导同学活动。这里展示的几种农作物都是在我国普遍种植的,相应的文字分别简述了它的来源和历史。启发同学考虑,这些司空见惯的农作物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反映着历史的变化。(参照教材第6、7、8、9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