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走出语文教学的应试误区
黄解放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不时出现一些有悖于教学目的的做法,致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深入探讨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走出语文教学的应试误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不要教学生学会考试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次语文考试,其中一道题要求学生找出下面各组词语中不是一类的词。这道题有四组词语,前三组有一个不是一类的词语,第四组中有两个不是一类的词语。考试结果,多数学生像前三组一样,从第四组中也只找出一个不是一类的词语,被扣掉了1分。考试质量分析时,教师对学生说:“这道题有四组词语,可是这题的得分标的是(5分),同学们做题时怎么不看看、想想,如果只有四个不是一类的词语,怎么会标(5分)呢?以后考试,要注意这一点……”
题目做错了,教师不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找原因,不从自身僵化的教学模式上找问题,而是教学生去研究考卷标分的规律,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常常听老师们在考后议论,这种考题类型我给学生讲过了,学生会做;那种考题类型学生没见过,学生失分多,等等。于是,教师都要花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去掌握各种考题类型,教学生学习考试的技巧。如判断题怎样打勾,选择答案怎样写序号,怎样按“三段”模式分段等(这里面,出题不科学是重要原因)。这样教学,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到的是怎样去考试,必然削弱语言文字训练,有碍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静态地学习转变到主动、动态的学习中来。
1.主动学习。一名优秀的学生,首先不是看他能否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要看他能否提出自己想弄懂的问题。一名学生当他一看到《小猫种鱼》这个课题,就能提出“鱼怎么能种”的问题;当他读了《白杨》一课后,就能问教师“课文中描写的白杨与人有什么联系”的问题。我们可以肯定,这名学生具有良好的主动学习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素质,鼓励学生主动去探求,去质疑问难。这样,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2.自动学习。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答问后,不急于评价正误,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教师有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课堂上,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少数,学生能不能在没有机会回答问题时,也能像回答问题的同学一样完整地进行自我思维训练,这是学生自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到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创造自动学习机会,教给学生自动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
3.互动学习。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找出二十多处能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描写,并说明理由,有些是教参上也没提到的。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学生互动学习的作用。学生间的语言交流、取长补短,会产生“1+50=100”(一名学生加全班学生)的效果,甚至更大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安排学生互动学习的时间,锻炼学生互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听同学发言,学会参与讨论,学会善于表达自己和吸取别人的意见。学生互动学习素质的具备,必然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不要让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 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训练
在语文考卷中,查字典内容的考试,是采用填表或填空方式进行的。如音序查字法,先查什么音序,再查什么音节;部首查字法,先查什么部首,再查多少画。学生不用摸字典(考场也不允许带字典),就能做好这一考题。一次,让学生现场翻字典进行查字比赛,发现许多学生不会用字典,翻字典的动作笨拙、缓慢,有的字查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平时学生对查字典方法的学习,只是在“纸上谈兵”,没有或很少进行查字典的实践操作训练,所以学生不能真正形成运用工具书这一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像这样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以模拟考试为语文训练形式,不重视语文实践训练,把语文课上成“纸上谈兵”式的作业课的现象,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操作、口头表达、情感体验等具有实践训练性的内容是不考或不好考的,但是,这些方面恰恰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动手操作实践。像查字典这样操作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训练。如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整理学习笔记、制作读书卡片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口头表达实践。我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况:学生看拼音写词句,给字词注音都非常熟练,普通话却说不好。这是学生缺乏普通话口头表达实践训练的表现。普通话的表达,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现在,人与计算机对话成为现实,这更体现出学好普通话的重要。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书面掌握语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实践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能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言语交流。
3.情感体验实践。情感体验在考卷上是很难做到的。语文教材故事性强,文字优美,富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去记忆、抄写词句、中心思想等,那就丢失了语文学习情感熏陶的重要功能。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实践,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让学生去欣赏《草原》的优美,去爱《富饶的西沙群岛》,去赞扬《狼牙山五壮士》,去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种情感实践,不需要写在纸上,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情感体验必然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4.思维训练实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因素非常多,如《田忌赛马》中的变通性思维训练,《跳水》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司马光》中的多向性思维训练,《捞铁牛》中的求异思维训练等。这些思维训练的内容和过程,也许不会在考卷上出现,但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必然促使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语文素质。
5.课外阅读实践。一名语文素质水平高的学生,他不但课文知识学习扎实,而且一定会有丰富的课外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又促进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并不是考试的内容,但是,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不要使语文课越教越难 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
一次考试,考卷上有这样一道题:“解释下面带点词的意思:①将军发火了。②炉子里的火很旺。”考试结果,第一个“火”的意思,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第二个“火”的意思,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正确答出(第二个“火”的正确答案是: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于是,任课教师分析原因,亡羊补牢,今后教学要求学生将这类答案都要背记于心。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火”是什么吗?难道对于那些一看就知道的东西,都要熟记它们的概念吗?显然,这样教学,语文内容只会越教越多,越教越难。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语文教学确实存在人为增加教学内容和拔高现象,学生作业越做越多,题目越出越难,课堂一问到底,学生应接不暇。这样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并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改革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感兴趣的学习氛围。
1.提好思考题。语文学习实质上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认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由课堂教学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的现象不容忽视。一课书讲下来,提几十个问题,问题越提越细,没有思考价值,问题越提越怪,脱离小学生思维实际。学生往往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下上着一节节课(容易使学生厌学)。因此我们要研究课堂提问。提出思考题要做到:数量要少(有地方规定每课书只能提五个问题),选问要精;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具有可思考性,学生能够想得出;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学得更扎实些。
2.上好活动课。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文字优美,内容丰富,为学生轻松学好语文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中,我们不要把教材中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变成死记硬背的材料,要挖掘教材因素,开展语文活动,使语文活动课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语文欣赏会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课本剧表演会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创设情景会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办语文小报会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语文游戏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可忽视语文活动课的作用。
3.出好测试题。对小学生的考试不是以选优为目的,它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合格与否的检测。特别是平时的测试,更具有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因此我们应科学地出好测试题目,起到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我见过一个县的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题(统考),考试结果是全县人均不及格。这样的考试有多少效度和信度呢?能说全县的语文教师都没教好吗?现在,取消了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但是这并不是不要考试。怎样检验学生的学习,出好测试题是我们亟需研究的课题。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出“六会”要求(会听课、会认字、会写字、会读书、会说话、会作文),体现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测试,也应从基本要素抓起。例如,能掌握一定的字词量,能运用所学的字词,能读一定量的好文章,能写好简单的记叙文章,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样从实际要求出题,会促使语文教学走出应试误区。?
|
|